格氏栲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格氏栲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论文摘要

格氏栲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是特产于我国中亚热带地区南缘的第三纪孑遗植物,由于人为破坏、自身生物学特性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格氏栲资源已趋于枯竭。生物学因素是影响格氏栲种群濒危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遗传结构、演化过程与物种濒危有着密切关系。为此,笔者首次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分布的格氏栲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利用改良的CTAB方法从格氏栲叶片中提取的DNA,产量高、质量好,均能满足ISSR分析要求;(2)对格氏栲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筛选出适合格氏栲的反应最佳体系,其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强,稳定性好。也参考一般ISSR分析反应程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适合格氏栲ISSR-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2℃退火45 s;72℃延伸1.5 min,变性延伸,循环34次;最后72℃延伸10 min。PCR扩增的体系(总体积20μL)为:模板DNA 20 ng,dNTP 0.10 mmol/L,10×PCR Buffer 2.0μL,引物0.2μmol/L,Taq酶0.75 U,ddH2O11.3μL,MgCl22.0 mM;(3)格氏栲居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采用10条ISSR引物对74份不重复的格氏栲个体样本进行PCR扩增,每条引物均能产生清晰条带,共扩增出113条带,其中98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86.73%,较高的多态性表明格氏栲在物种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借助SPSS13.0软件分析ISSR表型数据矩阵,计算各样品间的相似系数,建立亲缘关系聚类树状图,并以GD=0.19为界,结合聚类分析图,可将74份格氏栲种质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群包括了43份材料,主要为南平、三明和江西居群;第二类群包括了8份材料,以龙岩和建宁居群为主;第三类群包括了23份材料,主要为广东和广西居群。可见格氏栲居群间分子系统格局与其地理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存在显著正相关。由于地理距离接近,气候类型相似,基因交流可能性较大,因而遗传距离较小;反之地理距离较远,生态因子变化较大,格氏栲自然选择的压力则不同,在进化中形成了较大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与地理自然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可结合野外种群调查与分子标记技术来评价格氏栲资源遗传多样性,进一步探讨格氏栲种群的亲缘地理学与遗传结构的时空变化规律。(4)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格氏栲居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水平(多态百分率PPB =86.73%,Nei’s基因多样度H=0.2791,Shannon’s信息指数I=0.4246)。总的遗传变异中有46.23%存在于居群间,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53.77%,表明格氏栲居群间和居群内都存在比较显著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分析反映出格氏栲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正相关性。依据格氏栲种群遗传学和生态学的研究结果,提出应加大对遗传多样性高的格氏栲种群保护力度,加强对各种群内的个体进行相互移栽和采种育苗移栽,促进种群间的基因流动,使各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持平衡,以最大限度地保存格氏栲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格氏栲种质资源概况和研究意义
  • 1.2 格氏栲研究进展
  • 1.2.1 生物学方面研究
  • 1.2.2 生理学方面研究
  • 1.2.3 生态学方面研究
  • 1.2.3.1 C 循环
  • 1.2.3.2 营养物质循环
  • 1.2.3.3 生物量
  • 1.2.3.4 森林土壤
  • 1.2.3.5 种群生态学
  • 1.2.4 森林培育方面研究
  • 1.2.5 遗传多样性方面研究
  • 1.3 分子标记的种类及特点
  • 1.3.1 几种常见分子标记的比较
  • 1.4 ISSR 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 1.4.1 ISSR 技术的原理
  • 1.4.2 ISSR 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
  • 1.4.3 ISSR 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应用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验材料及预处理
  • 2.1.2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格氏栲基因组DNA 提取
  • 2.2.2 格氏栲DNA 浓度及纯度测定
  • 2.2.3 格氏栲种质总DNA 的ISSR-PCR 扩增反应体系优化
  • 2.2.4 格氏栲ISSR-PCR 扩增程序
  • 2.2.5 引物筛选及其退火温度确定
  • 2.2.6 PCR 产物的检测
  • 2.2.7 数据分析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格氏栲模板DNA 的提取
  • 3.2 ISSR 标记
  • 3.2.1 ISSR-PCR 反应体系的建立
  • 3.2.2 ISSR-PCR 引物筛选
  • 3.2.3 ISSR-PCR 的扩增结果
  • 3.2.4 ISSR 聚类分析
  • 4 讨论
  • 4.1 格氏栲基因组DNA 的提取与纯化
  • 4.2 格氏栲ISSR 反应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 4.3 格氏栲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 4.3.1 格氏栲居群遗传多样性特征
  • 4.3.2 格氏栲各个地区种群遗传多样性差异
  • 4.3.3 格氏栲遗传结构与基因流
  • 4.3.4 格氏栲资源濒危状况的探讨
  • 4.3.5 格氏栲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余甘子天然居群果实的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J]. 贵州农业科学 2020(04)
    • [2].披麻草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分析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07)
    • [3].南荻野生居群的表型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对其表型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9(10)
    • [4].燕山山脉不同居群豆茶决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测定分析[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 [5].北沙柳种质资源居群表型多样性[J]. 西北植物学报 2017(05)
    • [6].珠子参不同居群的光合特性及保护酶活性比较[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23)
    • [7].海南岛青梅天然居群表型变异[J]. 林业科学 2015(02)
    • [8].篦子三尖杉的居群结构与动态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11)
    • [9].不同居群大赖草的核型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5(03)
    • [10].濒危药用植物短柄乌头居群生态特性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08)
    • [11].山西不同居群白羊草的营养成分及瘤胃降解规律[J]. 草业学报 2015(09)
    • [12].不同居群龙须草对重金属镉铅积累特征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2)
    • [13].不同白羊草居群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J]. 草地学报 2018(01)
    • [14].山西不同居群白羊草营养价值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草地学报 2016(01)
    • [15].苍术属植物6个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1)
    • [16].硬叶兜兰居群表型变异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4)
    • [17].不同居群白羊草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比较[J]. 草原与草坪 2015(03)
    • [18].西藏不同居群大花黄牡丹的种子油脂成分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03)
    • [19].4个不同居群新疆阿魏中挥发性成分分析[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3(05)
    • [20].东莞与邻近地区土沉香居群的叶形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3)
    • [21].高山松不同居群种子萌发及其分化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22].箭叶淫羊藿居群形态及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 2013(04)
    • [23].脱皮榆山西天然居群叶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J]. 园艺学报 2013(10)
    • [24].太白杜鹃天然居群的表型多样性[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08)
    • [25].头花蓼4个野外居群生物量及分枝格局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1)
    • [26].半夏不同居群间生物碱含量的比较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09)
    • [27].红泡刺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12)
    • [28].长竹蛏不同地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J]. 水生生物学报 2010(02)
    • [29].重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区域居群表型多样性初步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05)
    • [30].明党参居群间植物学形态比较[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21)

    标签:;  ;  ;  

    格氏栲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