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国家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论文就现代企业如何通过承担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来减少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经济、法律、伦理以及其他不可预知的风险,从而促进组织创新气氛的形成,并鼓励创新行为的产生做了深入研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到底“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如何承担”,“应该承担多少”,“承担会为企业带来什么后果”等等问题从概念上到实践上均不是很明确。本文尝试通过三部分研究从理论上跨领域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组织创新气氛和创新行为,加深研究深度,从实践上可以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对是否应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之解答给予参考,同时对提高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以及主人翁的责任感有积极作用。这三部分研究包括:第一,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员工这一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结构,在验证并与国外同类研究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类型的划分;第二,进一步挖掘了组织创新气氛的影响因素,填补从企业社会责任出发系统研究组织创新气氛的理论空白;第三,探索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问题,尝试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将有利于创新行为的产生提供理论支持。围绕这三部分内容,本文通过八章全面展开进行研究,各章具体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部分。首先提出问题、说明研究目的、内容与研究范围,阐述研究的理论贡献、实践意义,以及研究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最后介绍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与内容安排。第2章:理论研究综述。对本研究涉及的企业社会责任、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做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归纳,并在肯定以往研究贡献的同时,对不足之处作出述评。第3章: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本文针对以上提出的三部分研究内容,从大的方面提出五个研究假设,其中包括15个子假设。五个研究假设包括: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结构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②中国企业的组织创新气氛结构包括R&D充足资源、员工成长、持续发展和领导支持等四个维度;③经济导向型组织的创新气氛与社会导向型组织的创新气氛具有显著差异;④经济导向型组织的创新行为与社会导向型组织的创新行为具有显著不同;⑤经济导向型组织的创新气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弱于社会导向型组织的创新气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第4章:问卷设计、小样本测试和大样本数据。由于研究需要,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问卷,采用Aupperle(1984)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研究工具。但是由于Aupperle(1984)的问卷预设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如果直接在中国背景下使用会影响到本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首先请中国受试者填写Quazi(2000)关于对企业社会责任各种不同描述的问卷,通过因子分析得出中国背景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同样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后,才正式使用经过改进的Aupperle(1984)的调查问卷,并在预测试和大样本数据中均通过了信度分析。组织创新气氛的维度是通过对比国内外成熟量表自行开发,共31题,经过小样本预测试保留25题。创新行为的问卷采用吴静吉(1996)的“创新行为量表”共7题,均通过预测试。最后对正式问卷数据,检验了问卷的信度、收敛效度与区分效度。第5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认知与导向研究。首先通过改进的量表验证了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部分责任依次重要,且经济责任与其他三部分责任强烈负相关。其次从人口统计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影响来看,女性越发关注企业经济责任的重要性,博士学历的员工更加重视伦理责任,不同工作年限对经济责任重视有所变化,各地区、各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的员工对伦理责任的重视一致;从企业特征变量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影响来看,国有企业更为关注企业的慈善责任,生物制药行业更为关注法律责任和慈善责任,市场份额远远小于竞争对手的最为关注企业经济责任的实现,也最不关注企业的慈善责任,市场份额远远大于竞争对手的企业最不关注经济责任,同时也最为关注慈善责任。随后根据员工认为所在企业是关注经济绩效还是关注社会绩效,分为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导向与社会导向。最后根据本章的研究结论提出管理启示。第6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研究。首先通过Spss14.0对组织创新气氛总体样本的折半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余下折半数据做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组织创新气氛是一个多维结构,包括R&D充足资源、员工成长、持续发展和领导支持等四个维度。其次从人口统计特征对组织创新气氛的影响来看,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对组织创新气氛没有显著影响,工作年限和职位级别对组织创新气氛具有显著影响;从企业特征变量对组织创新气氛的影响来看,除了企业性质以外,企业规模、企业所属行业、企业发展阶段以及企业占所在行业的市场份额等控制变量对组织创新气氛均有显著影响。随后分析了控制变量对组织创新气氛的影响,并尝试探讨组织创新气氛的客观存在性。最后比较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所具有的显著差异性,并分析原因,提出管理启示。第7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首先探讨人口统计特征与企业特征变量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确定了控制变量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合理的探讨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其创新气氛对创新行为的预测作用,避免出现控制变量影响很大,而研究所要验证的中介变量对效标变量的影响却很小,使研究缺乏实际意义的结果。验证后发现人口统计特征和企业特征变量对创新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虽然有个别控制变量,如受试者的性别、职位级别和所在地区对创新行为具有统计显著性,但是由于其关联强度很小,因此不具有实用显著性。其次发现经济导向型组织与社会导向型组织,其创新行为存在显著差异。随后通过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比较经济导向型组织与社会导向型组织,其创新气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差异,发现经济导向型组织的创新气氛各维度中,仅领导支持对创新行为具有预测作用;而社会导向型组织的R&D充足资源、员工成长、持续发展和领导支持等创新气氛的4个维度对创新行为均有显著影响。最后分析原因,提出管理启示。第8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本章是对全文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本文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得到理论创新:(1)中国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结构研究和企业社会责任导向分类。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近年来开始兴盛,但是实证方面尚属缺乏。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问卷,分别针对中国管理者和技术创新型员工进行三次规模不一的问卷调查,得出中国背景下具有普遍意义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认知,即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部分。同时根据707名受试者认为所在企业是比较重视经济责任,还是更加重视另外三部分责任,分别定义为经济导向型72名,和社会导向型635名,并在后续研究中,将经济导向和社会导向作为背景变量展开探讨,这在国内尚属研究前沿。(2)系统研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创新气氛的关系。目前已有国外学者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一些组织创新气氛的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如在各种创新气氛评估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结构要素,包括资源提供、持续发展、领导支持、员工成长、组织价值等。但是国内外尚没有就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创新气氛的系统研究。本文在中国背景下进行,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导向这个背景变量,得出经济导向型组织的创新气氛要显著弱于社会导向型组织,并且经济导向型组织的创新气氛各维度——包括R&D充足资源、员工成长、持续发展和领导支持——均弱于社会导向型组织。这亦属于本研究的理论创新之一。(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目前关于组织创新气氛对效标变量如创新绩效、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有很多,但是结合企业的社会责任导向,探讨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对创新行为是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在国内外研究中尚属前沿。本研究发现:经济导向型组织的创新行为显著弱于社会导向型组织的创新行为;并且经济导向型组织的创新气氛各维度中,仅领导支持对创新行为具有预测作用;而社会导向型组织的R&D充足资源、员工成长、持续发展和领导支持等创新气氛的4个维度对创新行为均有显著影响。该结论也属本文的理论创新之处。本研究对管理实践主要有如下启示:(1)鉴于中国员工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指出中国背景下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四大误区,企业应协调好企业四部分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从制定战略开始,并施行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2)鉴于社会导向型组织的创新气氛要强于经济导向型组织的创新气氛,企业应融合社会责任导向,战略性地选择研发项目并投入充足的资源,舍得培育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员工,坚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可持续发展研发模式,鼓励管理者支持具有社会责任的技术创新;(3)鉴于社会导向型组织相较于经济导向型组织,更有利于创新行为的产生,因此企业应注重企业的社会绩效,全方位培养组织创新气氛,从而促进创新行为的产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内容和范围
  • 1.2.1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2.2 研究范围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4.3 本研究的框架结构和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理论研究综述
  • 2.1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
  • 2.1.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及其各种研究理论
  • 2.1.2 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的关系
  • 2.1.3 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
  • 2.1.4 CSR 的指标体系研究
  • 2.1.5 企业社会责任导向
  • 2.2 组织创新气氛相关研究
  • 2.2.1 不同研究主体导致气氛研究的方法差异
  • 2.2.2 组织创新气氛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 2.2.3 组织创新气氛的测量
  • 2.3 创新行为
  • 2.3.1 创新行为的定义
  • 2.3.2 创新行为的测量方法及其局限性
  • 2.4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3.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结构与企业社会责任导向
  • 3.1.1 企业社会责任四维度验证
  • 3.1.2 企业社会责任导向划分
  • 3.2 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研究
  • 3.2.1 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
  • 3.2.2 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研究
  • 3.3 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
  • 3.3.1 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
  • 3.3.2 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行为
  • 3.3.3 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四章 问卷设计、小样本测试和大样本数据
  • 4.1 企业社会责任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 4.1.1 企业社会责任问卷设计
  • 4.1.2 企业社会责任维度预测试
  • 4.2 组织创新气氛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 4.2.1 组织创新气氛问卷设计
  • 4.2.2 组织创新气氛维度预测试
  • 4.3 创新行为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 4.3.1 创新行为问卷设计
  • 4.3.2 创新行为量表预测试
  • 4.4 大样本调查
  • 4.4.1 数据收集
  • 4.4.2 数据描述
  • 4.4.3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信度分析
  • 4.4.4 收敛效度分析
  • 4.4.5 整体模型区分效度检验
  • 第五章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认知与导向研究
  • 5.1 企业社会责任的结构认知研究
  • 5.2 控制变量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影响分析
  • 5.2.1 人口统计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影响
  • 5.2.2 企业特征变量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影响
  • 5.3 企业社会责任导向分类的科学性与实证分析
  • 5.3.1 企业社会责任导向分类的合理性分析
  • 5.3.2 研究样本的企业社会责任导向分类
  • 5.4 分析与讨论
  • 5.4.1 研究对象与问卷的说明
  • 5.4.2 人口统计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影响的原因分析
  • 5.4.3 企业特征变量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影响的原因分析
  • 5.5 本章结论与管理启示
  • 5.5.1 本章研究结论小结
  • 5.5.2 本章研究结论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 第六章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研究
  • 6.1 组织创新气氛结构分析
  • 6.1.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6.1.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6.2 控制变量对组织创新气氛的影响分析
  • 6.2.1 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对组织创新气氛的影响
  • 6.2.2 企业特征变量对组织创新气氛的影响分析
  • 6.3 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差异研究
  • 6.4 分析与讨论
  • 6.4.1 组织创新气氛结构的研究过程
  • 6.4.2 控制变量对组织创新气氛的影响分析
  • 6.5 本章结论与管理启示
  • 6.5.1 本章研究结论小结
  • 6.5.2 本章研究结论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 第七章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
  • 7.1 控制变量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分析
  • 7.1.1 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对创新行为的影响
  • 7.1.2 企业特征变量对创新行为的影响
  • 7.2 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导向型组织之创新行为差异研究
  • 7.3 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关系
  • 7.3.1 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关系
  • 7.3.2 经济导向型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关系
  • 7.3.3 社会导向型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关系
  • 7.4 分析与讨论
  • 7.5 本章结论与管理启示
  • 7.5.1 本章研究结论小结
  • 7.5.2 本章研究结论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8.1.1 结论一
  • 8.1.2 结论二
  • 8.1.3 结论三
  • 8.2 主要研究贡献
  • 8.3 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QUAZI(2000)的企业社会责任问卷
  • 附录2:AUPPERLE(1984)的CSRÐICS 原始问卷
  • 附录3: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关系研究调查问卷——预测试问卷
  • 附录4: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关系研究之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 附录5:AHP 分析数据例示
  • 附录6:大样本测试项目的描述性统计
  • 附录7 27%高低分组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与成人教育的前瞻[J]. 现代商贸工业 2016(26)
    • [2].构建社会导向机制 促进人民共享改革成果[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2)
    • [3].新世纪新阶段提升军人先进典型社会导向作用的对策思考[J]. 理论观察 2012(05)
    • [4].论高校环境文化育人及社会导向功能[J]. 理论观察 2015(01)
    • [5].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人才培养社会导向研究[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4)
    • [6].燃气服务的社会导向[J]. 上海煤气 2012(02)
    • [7].官场新“八股”[J]. 决策与信息 2009(06)
    • [8].强化社会导向:“新常态”视域下我国政府业绩评价机制的改革进路[J]. 理论与改革 2015(03)
    • [9].满足大众文化需求需要社会导向的推手作用[J]. 艺术品鉴 2015(04)
    • [10].地方官样文章被指新“八股” 说者不做听者不信[J]. 决策探索(上半月) 2009(06)
    • [11].官场新“八股”现象面面观[J]. 政府法制 2009(17)
    • [12].从“彭宇案”现象看司法的社会导向功能[J]. 群文天地 2011(24)
    • [13].研究生应正确处理学术导向和社会导向的关系——以对某理工大学研究生调查为例[J]. 化工高等教育 2010(04)
    • [14].高校治理转型:从行政导向到社会导向[J]. 高等农业教育 2015(10)
    • [15].小学体育教学之我见[J]. 新课程学习(上) 2015(02)
    • [16].高等教育社会导向型定位发展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8)
    • [17].走向“社会导向型城市”——论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节点[J]. 理论视野 2013(04)
    • [18].欠发达地区农业硕士“社会导向型”培养模式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 2017(01)
    • [19].用最自然的方式生活[J]. 中华环境 2015(10)
    • [20].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11)
    • [21].社会工作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发展脉络及启示[J]. 社会工作 2016(05)
    • [22].浅谈孤儿小学生过错行为的成因及矫正[J]. 成才之路 2008(07)
    • [23].对辽宁经济现象的战略思考[J]. 辽宁经济 2017(10)
    • [24].有机农夫市集发起人 让我们用最自然的方式生活[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5(07)
    • [25].浅析军人先进典型发挥社会导向功能的优势与不足[J]. 理论观察 2012(04)
    • [2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导向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15)
    • [27].浅谈竞技体育中的非公平竞争行为及对策[J]. 当代体育科技 2012(28)
    • [28].论高等教育的社会导向与学术导向[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06)

    标签:;  ;  ;  ;  ;  

    基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组织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