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作用评价

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作用评价

株洲市中心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柔红霉素联合化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吡柔比星联合化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2.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吡柔比星;化疗;白血病;临床疗效

白血病是近年来发病率十分高的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在发病的时候,由于克隆性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情况,会造成机体骨髓中的幼稚细胞及异常原始细胞大量增殖并累积,不仅使患者的正常造血受到抑制,而且会浸润并侵及其他组织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因而,治疗药物的选择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急性白血病,且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急性白血病临床诊断标准,经临床常规检查、BM象及血象观察等确诊。

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患者的年龄在19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3.7)岁;其中,初治患者18例,经其他方案治疗无效的复治患者7例。按照白血病的分类标准,属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分别有10例和15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中,L1、L2、L3分别有3例、4例和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中,M2、M3、M4、M5的患者分别有3例、4例、4例、4例。

观察组患者中,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患者的年龄在18岁到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4±3.3)岁;其中,初治患者19例,复治患者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分别有11例和14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中,L1、L2、L3分别有4例、5例和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中,M2、M3、M4、M5的患者分别有3例、4例、4例、3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治疗史、疾病的分型分类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DA方案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的1-7d经静脉快速静滴,1-3d快速滴注柔红霉素,给药剂量分别为100-150mg/m2和40-50mg/m2。采用VDLP化疗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实施化疗,治疗的1-3d快速静脉滴注柔红霉素,给药剂量为40-50mg/m2;1-7d,给予静脉注射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剂量为6000U/m2,治疗的1-14d,同时给予泼尼松口服治疗,给药剂量为60mg,经两周治疗后,逐渐减少给药量,至治疗四周后停止,并于治疗的第1d、8d、15d和22d分别给予长春新碱静脉注射治疗,给药剂量为1.5mg/m2。

观察组:采用TA方案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的1-7d经静脉快速滴注阿糖胞苷,1-3d快速滴注吡柔比星,给药剂量分别为100-150mg/m2和25-30mg/m2。采用VTLP化疗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实施化疗,治疗的1-3d快速静脉滴注柔红霉素,给药剂量为25-30mg/m2;其余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长春新碱的给药方法同对照组。

所有患者在化疗期间均给予适当的止血、输血、抗菌等治疗,当化疗后患者的白细胞水平在0.5×109/L及以下时,皆住空气层流间全环境保护,同时给予成分或新鲜全血,给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人胚胎素、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对症支持治疗。给予肌苷、维生素C静脉滴注等保护肝功能。

1.3疗效评价标准[2]

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其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规定,根据其全血细胞计数值变化情况、骨髓细胞分类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等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四个级别,有效率的计算计入前三项的患者。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2.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已经高居各种肿瘤发病率的前六位,而临床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化疗过程中,又可能因相关治疗药物的耐药情况等,导致疾病转化为复发性、难治性白血病。白血病的发生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贫血、发热感染、骨骼疼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的效果和柔红霉素进行了比较,发现吡柔比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其作为一种人工半合成新型蒽环类抗癌药,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迅速进入到异常细胞的细胞核内,并直接嵌入其DNA核酸碱基对之间,对其DNA聚合酶、拓扑异构酶的活性造成一致,并阻止RNA的转录过程和mRNA的合成,最终实现干扰肿瘤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死亡的目的[3]。重要的是,吡柔比星在与其他蒽环类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不会出现交叉耐药性,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胡敬华等[4]的研究还对吡柔比星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虽然其仍有较高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但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好,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郭君宾,陈益萍,杨云芳.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65例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14(10):1688-1689.

[2]左彩莹,刘延方,孙慧,等.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2例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17(6):516-518.

[3]吴文强.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4):43-45.

[4]胡敬华.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77例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9):40-42.

标签:;  ;  ;  

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作用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