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暴力犯社会暴力信息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

青少年暴力犯社会暴力信息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

论文摘要

青少年暴力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影响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因素很多,社会认知是其重要的认知影响因素之一。而注意偏向又是社会认知的一个特殊的加工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犯罪行为的产生。为此,本研究通过实证性比较研究,分析青少年暴力罪犯对社会暴力信息的注意偏向特征,探讨青少年暴力罪犯的社会认知模式,为深入理解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的产生和积极预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研究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青少年暴力罪犯和正常对照被试各100人,分别对中性图片和暴力图片的暴力程度和威胁程度进行等级评定,从中选取6对图片作为眼动实验材料;在此基础上,采用图片评定任务对28名青少年暴力罪犯和32名正常对照被试的眼动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眼动指标包括:兴趣区(IA)第一个点注视时间、IA_第一个点开始时间、第一个注视点在IA比率、IA_第一个注视点的序列号、IA_注视点总数、IA_注视点比率、IA_注视时间、IA_平均瞳孔直径、IA_最大瞳孔直径、注视点总数等。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因素分析等。主要研究结果:1.依图片的等级评定分数,把图片分为中性图片、低暴力图片、中暴力图片和高暴力图片四类。通过分析发现,青少年暴力罪犯对中性图片和低暴力图片在暴力程度和威胁程度上的评定分数高于对照组,但在高暴力图片的评定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2.青少年暴力罪犯和对照组在评定中性图片和暴力图片时的眼动模式不同:(1)在IA_第一个点注视时间、第一个注视点序列号、IA_注视点比率这三个指标上存在交互作用,在其他七个指标上无交互作用; IA_注视时间和IA_最大瞳孔直径两个指标不存在组别主效应,而其他八个指标上均存在主效应;第一个注视点在IA比率、IA_第一个注视点序列号、IA_注视点比率和IA_平均瞳孔直径等四个指标上不存在图片属性主效应,其他六个指标均存在主效应。(2)对眼动指标进行因素分析,发现对照组对中性图片和暴力图片加工的眼动指标均可分为三个因素,总解释率为84.1%和99.7%,且每个因子所含的指标相同;青少年暴力罪犯对中性图片加工的眼动指标分为两个因素,总解释率为89.9%;对暴力图片的眼动指标分为四个因素,总解释率为97.3%,且每个因素所含的指标不同。研究结论为:1.青少年暴力罪犯对外界信息的警惕性较高,对社会暴力信息的耐受性强,但是对社会暴力信息的变化不如正常人敏感。2.青少年暴力罪犯对社会暴力信息存在快速注意捕获的注意偏向特点,但没有表现出对社会暴力信息的注意解除困难的偏向。3.青少年暴力罪犯对外界所有信息都保持警惕性,但对社会暴力信息的整体情绪唤醒水平比正常人高,情绪唤醒的最高唤醒水平不如正常人高。4.青少年暴力罪犯对社会暴力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可包括特征察觉系统、效价特征分析系统、资源分配系统三个注意偏向的认知过程,对中性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只有特征分析。而正常个体对社会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主要包括刺激激活系统、资源分配系统两个注意偏向的认知过程。外加所有认知过程必须的神经网络唤醒这个要素。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一、青少年暴力犯罪
  • 1 青少年的界定
  • 2 暴力与暴力犯罪
  • 3 青少年暴力犯罪
  • 4 青少年暴力犯罪相关理论
  • 二、暴力犯的社会认知
  • 1 认知和社会认知过程
  • 2 社会认知理论
  • 3 犯罪与社会认知
  • 4 暴力犯罪社会认知的性别差异
  • 三、注意偏向
  • 1 注意偏向的概念
  • 2 注意偏向的理论
  • 3 注意偏向实验范式
  • 4 注意的眼动研究
  • 研究的总体设计
  • 1 问题提出
  • 2 目的意义
  • 3 研究假设
  • 4 研究流程
  • 5 研究的创新性
  • 实验一 暴力犯对暴力信息主观评定研究
  • 1 对象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暴力犯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
  • 1 对象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暴力风险量表成人版在暴力犯中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4)
    • [2].青少年暴力犯的共情特点及其对罪犯矫治的启示[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04)
    • [3].暴力犯内隐暴力态度与暴力行为关系研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12)
    • [4].两类青少年暴力犯的共情差异[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2(01)
    • [5].男性暴力犯内隐道德态度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5)
    • [6].青少年暴力犯对社会暴力信息认知评定的研究[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04)
    • [7].青少年暴力犯的狱内情绪适应[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12(04)
    • [8].暴力犯冲动性情绪自我控制的干预及其效果——一种叙事认知的方法[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9(06)
    • [9].未成年暴力犯的询证矫正[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8(01)
    • [10].暴力犯对社会暴力信息的认知加工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9)
    • [11].《循证矫正在中国的实践探索——以山东省任城监狱的暴力犯矫正为例》一书已经出版[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7(02)
    • [12].男性未成年暴力犯的冲突解决策略及影响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5)
    • [13].精神病态暴力犯的恐惧情绪面孔识别特点[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 [14].未成年犯的四种犯罪类型人格特征比较[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9(04)
    • [15].假释禁止性规定之不合理性探析[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06)
    • [16].暴力犯对社会暴力信息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05)
    • [17].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危险评估[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11(04)
    • [18].国内关于暴力犯心理特点与心理矫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法制博览 2015(36)
    • [19].女性暴力犯认知现状调查及矫正对策初探——以上海市女子监狱为例[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8(12)
    • [20].冲动性-预谋性男性暴力犯的自我怜悯、童年期创伤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J]. 精神医学杂志 2019(01)
    • [21].冲动性暴力犯愤怒情绪的团体心理干预[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22].心理学视角的青少年暴力犯犯罪成因探究[J]. 现代交际 2020(03)
    • [23].青少年犯罪的个体与背景危险因素的质性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4(07)
    • [24].冷酷无情特质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5].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在未成年暴力犯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11)
    • [26].精神病态暴力犯执行功能的缺陷[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2)
    • [27].服刑人员个性心理特征调查[J]. 上海精神医学 2010(02)
    • [28].暴力犯对暴力信息的注意偏向成分特点[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7)
    • [29].对假释禁止性规定的评析[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2)
    • [30].旅英华人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标签:;  ;  ;  ;  ;  ;  ;  ;  

    青少年暴力犯社会暴力信息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