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中青年医生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研究

某企业中青年医生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某企业医院中青年医生的心理状况,探索心理干预对其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及分组: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中青年医生60人,男23例、女37例,年龄40.07±3.89岁(30~45岁)。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及分析后,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等心理干预。每月2次,每次2个半小时,共3个月,6次。每次活动均选定一个主题,依次为:心理健康及认识自我和他人、人际关系的协调、健全人格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的调节和控制、个体发展和成材等内容。对照组除不进行心理干预之外,其他日常活动同实验组。心理干预结束后第二天,再次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评,并将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青年医生抑郁、焦虑、偏执和人际敏感性因子评分大于全国常模,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t值分别为5.307、3.046、4.852、3.741;对照组t值分别为2.988、3.245、3.124、4.235,P均小于0.05),其余5个因子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医生抑郁、焦虑和人际敏感性因子得分高于男性医生(t值分别为2.235、2.533、2.545,P均小于0.05)、SCL-90各因子在不同职称医生间及各科室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干预前SCL-90结果: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抑郁、偏执、焦虑和人际敏感因子评分均明显大于全国常模,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t值分别为5.307、3.046、4.852、3.741;对照组t值分别为2.988、3.245、3.124、4.235,P均小于0.05),两组间各因子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的SCL-90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偏执因子得分仍高于全国常模,其余各因子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抑郁、焦虑、偏执和人际敏感因子得分因子评分仍高于全国常模,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3.222、3.141、3.584、3.015,P均小于0.05),其他5个因子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各因子评分比较,对照组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和人际敏感性因子评分大于实验组,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3.214、-3.489、-3.253,P均小于0.01),其余6个因子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可能影响干预后SCL-90各因子得分的因素,按大小依次为是否干预、性别、所在科室、从医年限。从医年限越长得分均分有降低的趋势,偏执和人际敏感性也缓解。内科医生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症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医生抑郁、焦虑症状,人际敏感性也降低。结论1.某企业医院中青年医生存在明显抑郁、焦虑、偏执和人际敏感性心理,需要心理干预。2.心理干预对维护中青年医生心理健康是有效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某企业医院中青年医生心理状况的有效干预方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某企业中青年医生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