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硫与氯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竞争机制

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硫与氯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竞争机制

论文摘要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因具有CO2净排放为零、NOx、SO2和重金属排放量降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但生物质中含有大量易挥发的碱金属和氯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造成沉积、聚团和腐蚀等问题。碱金属的迁移转化与原料中非金属元素S和Cl等密切相关,若能找出两者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竞争机制,就可选用更加合理的方法来缓解碱金属问题。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利用XRD和SEM等分析测试手段深入地探讨了混燃过程中硫与氯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本文采用化学热力学平衡软件HSC预测了温度和单质S在秸秆与铁法煤混燃过程中硫与氯对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碱金属迁移转化的竞争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对促进碱金属以KCl(g)和NaCl(g)形式的挥发作用较明显;而硫对碱金属的固定作用较显著,主要以K2SO4和Na2SO4的形式存在;硫在0.05-0.3mol之间时,随着硫摩尔量的增加,氯对碱金属的挥发作用减弱,而大于0.1mol时硫将几乎全部碱金属以K2SO4和Na2SO4的形式固定在底灰中。本文以热力学平衡计算为依据,在管式炉上研究了三种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与铁法煤和宜阳煤在不同温度、摩尔比及混合比条件下混燃,硫与氯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竞争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碱金属和氯的挥发量增加,并以碱金属氯化物形式析出;硫与氯都会对碱金属的凝结起到一定作用,凝结形式可能是KCl、NaCl、K2SO4和Na2SO4;温度在600℃时,固相中同时存在K2SO4和KCl,但硫对碱金属的固定作用较显著,900-1100℃硫与氯对固相内部碱金属起到了迁移作用,将碱金属转化为硅酸盐和硅铝酸盐等非可溶化合物;添加剂量的多少,并不影响氯在促进碱金属挥发方面的主要作用,并以KCl(g)和NaCl(g)的形式存在。硫与氯对碱金属的凝结都有影响,其存在形式可能有KCl、NaCl、K2SO4和Na2SO4。硫对碱金属的固定及向碱金属硅酸盐及硅铝酸盐等化合物的迁移作用较明显,可溶性碱金属盐主要以K2SO4和Na2SO4存在。玉米秸秆与宜阳煤以不同比例混燃,玉米秸秆含量是20%为最佳混合比例。通过对不同摩尔比条件下碱金属钾、钠析出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Cl/K摩尔比是硫与氯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竞争机制中的关键因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生物质能研究现状
  • 1.2.1 我国生物质能开发现状
  • 1.2.2 国外生物质能开发现状
  • 1.3 生物质利用过程中的碱金属问题
  • 1.3.1 碱金属引起的沉积
  • 1.3.2 碱金属引起的聚团
  • 1.3.3 碱金属引发的腐蚀
  • 1.4 生物质与煤混燃的优势
  •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硫与氯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 2.1 生物质与煤中碱金属及相关元素的赋存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
  • 2.1.1 金属元素赋存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
  • 2.1.2 非金属元素赋存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
  • 2.2 影响碱金属及相关元素迁移转化的因素
  • 2.2.1 原料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 2.2.2 温度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 2.2.3 配比及其它因素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 第3章 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碱金属迁移转化的热力学平衡研究
  • 3.1 生物质中碱金属及相关元素的测定
  • 3.1.1 碱金属离子的测定
  • 3.1.2 氯离子的测定
  • 3.1.3 硫酸根的测定
  • 3.2 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
  • 3.2.1 基本原理
  • 3.2.2 计算条件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水稻秸秆与铁法煤在不同温度下混燃时碱金属迁移转化规律
  • 3.3.2 玉米秸秆与铁法煤在不同温度下混燃时碱金属迁移转化规律
  • 3.3.3 小麦秸秆与铁法煤在不同温度下混燃时碱金属迁移转化规律
  • 3.3.4 生物质与煤混燃时硫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 3.4 化学热力学平衡预测的局限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碱金属迁移转化的实验研究
  • 4.1 概述
  • 4.2 实验原料
  • 4.2.1 原料的选取和制备
  • 4.2.2 原料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 4.2.3 原料的灰成分分析
  • 4.3 实验装置简介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不同温度条件下硫与氯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竞争机制
  • 4.4.2 不同摩尔比条件下硫与氯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竞争机制
  • 4.4.3 不同混合比例条件下硫与氯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竞争机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碱金属析出率的灰色关联分析
  • 5.1 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 5.2 碱金属钾和钠析出率的灰色关联分析
  • 5.2.1 钾析出率的灰色关联分析
  • 5.2.2 钠析出率的灰色关联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J]. 山东化工 2020(15)
    • [2].西南岩溶地区氮磷迁移转化研究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7(04)
    • [3].土壤中铬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J]. 四川环境 2018(02)
    • [4].流域中氮素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J]. 山西科技 2019(02)
    • [5].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影响机制研究[J]. 环境工程 2017(04)
    • [6].环境中汞的迁移转化及防治[J]. 山西化工 2017(05)
    • [7].环境介质中磷元素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J]. 能源环境保护 2015(05)
    • [8].土壤中挥发性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两区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 2008(09)
    • [9].黄河泥沙对氮迁移转化的影响及环境效应[J]. 水利学报 2020(09)
    • [10].水环境中不同形态锑的迁移转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4(02)
    • [11].砷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J]. 有色金属 2008(01)
    • [12].电厂煤燃烧过程中汞的形态分布及迁移转化行为分析[J]. 洁净煤技术 2008(05)
    • [13].地表水中多环芳烃迁移转化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01)
    • [14].河湖水沙对磷迁移转化的作用研究进展[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5(04)
    • [15].肥料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 2013(11)
    • [16].水环境中药物污染及迁移转化行为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09)
    • [17].晋江龙湖水渗流过程中氮磷的迁移转化分析[J]. 人民珠江 2018(04)
    • [18].药物活性物质在污水厂中的分布与迁移转化探讨[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8(06)
    • [19].微生物可迁移转化环境中的四溴双酚A[J]. 化工设计通讯 2017(04)
    • [20].氮元素在水体内的迁移转化对养殖生产的影响[J]. 黑龙江水产 2010(02)
    • [21].高碱煤钠赋存形态及其燃烧过程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J]. 燃料化学学报 2019(08)
    • [22].土壤pH对汞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进展[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01)
    • [23].有限差分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在辽河流域的应用[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16(05)
    • [24].水体营养盐迁移转化研究综述[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04)
    • [25].测定水中总氮时氮的迁移转化动力学研究[J].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2014(06)
    • [26].流域植物生长与营养物质迁移转化模式研究[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1(02)
    • [27].苦草生长对沉积物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20)
    • [28].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中氯化物对铜迁移转化特性的影响[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08)
    • [29].废弃印刷线路板高温燃烧时溴的迁移转化特性研究[J]. 能源工程 2013(03)
    • [30].铵态氮在人工快渗系统中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0(03)

    标签:;  ;  ;  ;  

    生物质与煤混燃过程中硫与氯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竞争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