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农业经济

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农业经济

一、调优产业结构 壮大农场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1)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文中提出闽政办[2021]32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7月16日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徐北春[2](2020)在《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扩散及行为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同时,由于长期的高产导向,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成为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决策的逻辑起点。在这种决策逻辑下,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生产要素过度集约,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总体偏低,亟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是全省第一大作物。玉米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代表全省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户是玉米生产的具体实践者,是各种农业资源和农用物资的直接利用者,其是否采纳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是玉米生产方式能否转型的关键。受诸多因素影响,吉林省玉米清洁生产至今仍未大规模实现,亟需从农户这一基本生产单元出发,研究其采纳和扩散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行为规律和控制策略。本文以正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推广使用的“可降解地膜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例,从农户异质性视角,在准确界定相关概念、综合评价分析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并从采纳意愿—采纳行为—技术内部扩散—国际经验借鉴—生产行为控制5个环节构建核心研究框架。其中,采纳意愿—采纳行为—技术内部扩散部分重点分析农业清洁生产系统内部要素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国际经验借鉴部分重点从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视角分析农业清洁生产外部系统施加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行为控制策略部分重点从控制行为熵变化的视角分析农业清洁生产系统内部和外部熵变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策略。重点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第一,系统梳理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供给情况和应用现状,指出当前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单项技术供给较为充足,但集成技术供给整体不足,技术扩散中还存在农民参与程度低、基层技术力量薄弱、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视角,综合评价分析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结果显示当前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粮食主产省中处于中下游位置,部分指标处于粮食主产区甚至全国倒数水平。这说明当前吉林省农业生产方式既不环保又不经济,质量效益已成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刻不容缓。第二,基于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有效与非有效、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在逻辑,在有效意愿、非有效意愿甄别和样本分析前提下,建立影响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多元有序选择模型(ologit)。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资金投入能力、土地性质、土地规模和灌溉水的易获性、农户能力、购买社会化服务情况、对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非清洁生产行为的认知、对清洁生产技术使用成本收益的认知、农户风险态度和应对干旱的态度等变量,对农户采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意愿有显着影响。农户总体采纳意愿强度不高,一般意愿远高于强烈意愿。农户异质性特征对清洁生产技术采纳的一般意愿和强烈意愿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影响。第三,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异质性对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进而分析一般意愿、强烈意愿与采纳行为的转化关系,以及农户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资金投入能力、土地性质、灌溉水的易获性、农户能力、购买社会化服务情况、对清洁生产技术使用成本收益的认知和农户应对干旱的态度等变量,对农户采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行为有显着影响。农户对清洁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实施是意愿强度不断累积的结果。“无意愿”农户、“一般意愿”农户和“强烈意愿”农户实际采纳的概率依次提升,具有“强烈意愿”的农户意愿—行为转化效率最高。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存在差异性。第四,综合运用技术扩散理论、博弈论和系统工程理论,分析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由外及里扩散到农业农村并被早期采纳者采纳应用后,在农户内部的扩散机理、扩散效应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内部的技术扩散更多追求互惠和利他,单纯的经济目的不明显。农户基于血缘、亲缘、地缘等社会网络构建的技术扩散渠道,受扩散环境、扩散主体和扩散中介的影响。农户内部技术扩散存在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主要来源于扩散主体动力、扩散受体动力和扩散环境动力。传导机制主要包括技术传导、效益转移和学习效应。运行机制需要技术供给过程、交流过程和采纳过程的协同作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存在空间效应、时间效应和时空交互效应。空间效应包括近邻效应、等级效应和集聚效应,时间效应包括扩散时间差和技术势能差。时空交互越紧密,越有利于农户内部技术扩散。第五,从农药化肥规制、水污染防治、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三个视角,梳理分析美国、丹麦、日本三个国家关于农业清洁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控制措施。借鉴三国经验,提出我国亟需完善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农药化肥管理体系,完善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完善统筹环保与农业生产的农药化肥施用体系;亟需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水污染综合防治法律法规,以严格的监管政策和组合措施确保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农业水污染技术创新,引导公众尤其是农民积极参与;亟需健全农业清洁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功能和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业清洁生产。第六,基于系统工程理论,指出农业清洁生产系统是由包括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子系统、农作物生产管理子系统、农产品销售子系统和农业生产服务子系统4个子系统组成的内部系统,以及政策法规子系统、科技服务子系统、农资供给子系统和城镇发展子系统等4个子系统组成的外部系统共同构成。各子系统内要素间相互作用和内外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同时存在,共同推动农业清洁生产系统不断演进。农业清洁生产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随机涨落性4个特征,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引入“行为熵”概念,结合前文研究结论,研判农业清洁生产系统行为熵类型及来源。针对熵流来源,从增加负熵流、降低正熵流视角,构建促进清洁生产技术采纳与扩散,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发展的农户行为控制策略。

王洁梅[3](2020)在《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农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武鸣区作为广西传统农业大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武鸣区围绕农民增收主题,积极推进农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武鸣区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基础建设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畜牧业发展缓慢,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渔业发展水平低等问题突出,制约了武鸣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是武鸣区亟需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文献查阅及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广西统计年鉴、南宁市统计年鉴及武鸣区政府各部门获取相关资料,全面了解武鸣区农业结构现状及农民收入现状,研究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武鸣区以种植业为主导,畜牧业为辅;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家庭经营性收入是武鸣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稳居农民增收的主导地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大;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成为武鸣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远高于广西农民。接着通过对武鸣区农业各部门内部结构构成分析,种植业中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为主;蔬菜和水果特色产业对农民收入影响显着;畜牧业中肉类产量以猪肉为主,猪饲养产值最高,生猪养殖在畜牧业中是武鸣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实证分析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与农民收入变化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武鸣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名特优产品,提高农民收入;二是加强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高新技术辐射带动力;三是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四是发展畜牧业,加快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五是提高立体养殖技术,发展水产生态养殖,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周和萍[4](2020)在《扬州市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长期以来始终占据绝大多数。改革开放40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虽然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和城市相比,广大农村依旧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农民消费水平不高、农民増收速度缓慢等问题。众所周知,城乡差距越大,越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地方政府作为国家地方行政机关,是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措施的直接执行者,其职责便是行使本辖区的行政职能,担负着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农村事务扮演着组织、协调、管理的角色。同时,注重结合地方特色,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履行有效的行政职能,十分必要。而地方政府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发挥得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到城乡差别的缩小与整个社会的协调稳定与和谐发展,最终也会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作为多年在基层一线服务的政务类工作人员,笔者利用工作上的便捷性,对近年来扬州市政府在农民增收中所作出的各项努力和所采取的多项措施,以及所发挥的实际作用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研分析。优化农业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提升经营主体技能,确系扬州市政府近年来所做的重要努力,并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着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客观存在着诸如农业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农民增收缺乏要素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增收潜力未挖掘、农民的土地利益未及最大化、给予农民指导的力度相对不足等问题,从而严重制约着农民增收的速度和力度。就其原因来说,主要是扬州市政府对农民增收产业体系规划不系统、对农民增收配套政策体系不健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机制不完善、对农村征地用地政策实施不到位、对农村教育投入职业培训不充足等作用发挥不足。因此,制定产业体系规划、提升现代农业质效,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扶持投入力度,放开城镇就业市场、有序转移剩余人口,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用足用好土地政策,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应当成为扬州市政府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树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观念,打造服务型政府,并坚持事实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多方位、多渠道、多途径落实农民増收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实系扬州市政府职能发挥之根本举措。

隆海玉[5](2020)在《“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证研究 ——以广西为例》文中指出产业兴旺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而发展“一村一品”是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强化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一村一品”作为农业发展重要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其本质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提质、农民增收的有效发展方式。广西作为农业大省,积极响应国家发展“一村一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号召,将“一村一品”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渐实现“创一个龙头、牵一群产业、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因此研究“一村一品”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对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以广西为例,综合研究“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情况,首先对国内外有关“一村一品”的发展研究进行文献综述,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机理;其次通过定性分析广西“一村一品”发展状况,总结其发展的基本现状、主要成效和经营模式;然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通过确定指标权重和计算评价综合值对发展成效进行分析和评价。本研究发现广西“一村一品”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经济贡献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对其贡献较大,相对而言组织经营水平对其贡献较小。广西“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综合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一村一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作用越来明显,“一村一品”发展呈良好增长态势,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最后以实证研究为依据,以促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指出广西“一村一品”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推进广西“一村一品”发展的对策建议。

邓小庆[6](2020)在《重庆市涪陵区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涪陵区以“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重点、加快转变区域内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随着涪陵榨菜、涪陵红心萝卜等产业的发展,涪陵区种植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以涪陵区种植业产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调研走访、咨询专家、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涪陵区种植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剖析影响涪陵区种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SWOT分析,因地制宜提出适宜涪陵区种植业产业发展的建议对策。对推动涪陵区乡种植业良性发展、农业效益增长、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民经济增收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涪陵区自然条件优越,比较适宜种植业的发展。涪陵区粮食作物、蔬菜作物及中药材产业种植区域优势明显。从涪陵区种植业发展历程来看,近年来涪陵区种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营主体培育不断加强。涪陵区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基础实力雄厚,具备了工业促农业发展、城市支持农村振兴的实力。涪陵区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着,打造出了涪陵榨菜、涪陵青菜头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2)涪陵区以榨菜和中药材为主导,以柑橘、茶叶、龙眼等为后续骨干产业的“2+X”山地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但种植业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后续骨干产业规模化程度较低,种植业科技推广效果不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农产品品牌利用效果不佳等问题。(3)通过涪陵区种植业发展的SWOT分析,得出涪陵区种植业优化发展的对策。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稳定发展粮食、蔬菜两大基础产业,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涪陵榨菜和中药材两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柑橘、茶叶、烤烟、龙眼等区域特色产业。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种植业综合生产力。发展壮大新型种植业经营主体,扩大种植业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推进种植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强化种植技术革新,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水平,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农产品品牌研发,有效提升种植业附加值。完善各项政策服务体系,提高各经营主体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

何洁,蒋宝维[7](2020)在《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文中提出近年来,泰兴市以林果产业示范园建设为契机,立足本地林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转型升级、特色发展"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调优林业产业结构,培育产业引领主体,开发林业多种功能,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因地制宜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忻州市人民政府[8](2020)在《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忻政发[2020]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1月10日(此件公开发布)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忻州——黄土丘陵、农牧交错、高原风光、千古文化。虽立地条件艰苦,但产业特色明显,享有中国杂粮之都、特优名品之乡等美名。特色产业基地、园区经济和农业的聚集功能不断提升,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新型产业链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陈兆睿[9](2019)在《地方政府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对策研究 ——以天津市N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当前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化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得了长足进步,但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政府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重点和关键便是推进产业振兴,落脚点就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制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的、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建立积极的政策法规、人才制度、财政保障等,探索结构合理、规划科学、服务完善、管理规范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以求达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效果。聚焦新的研究视角探讨地方政府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即从地方政府规划引领、政策指导、公共服务、市场监督等角度,为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探讨。第一,通过文献研究总结了国内对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地方政府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为N区政府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利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N区政府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规划引领、政策指导、公共服务、市场监督等多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论述。第三,帮助N区政府找出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如产业规划不完善、政策指导不具体,公共服务意识不强和市场监管作用不明显等。第四,对浙江省安吉县、山东省潍坊市、北京市密云县等地方政府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举措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经研究,N区政府可以立足产业实际、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化规划引领,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实施品牌兴农战略等来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保障农民增收。

路顺[10](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提升研究 ——以湖北省洪湖市为例》文中认为洪湖市是以平原为主的农业县市,既有着丰富的物产自然资源条件,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势明显。碍于农业发展的模式单一,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不够,城镇化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的限制,农业振兴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显着成就和社会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时机,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于我国农村现实的发展基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表明了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和决心,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在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具体举措方面作了全局性的、系统性的、宏观性的指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围绕总体要求,对近五年的战略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具体部署,作为这一阶段的战略实施行动纲领。本文以湖北省洪湖市为例,认真调查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现状,深刻思考了在实施效率提升过程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转型困难、人才匮乏等问题,着重从城乡统筹、战略规划、部门协调等方面剖析了原因,在已经实施的方案举措上探讨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率的具体路径,创新提出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以为其他类似县市提供可参考的经验借鉴。论文第一部分为研究绪论,详细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义、本课题相关的文献综述与全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重点以及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为基本理论,介绍了乡村振兴相关的理论内涵和效率提升的理论基础,既包括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城乡统筹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也包括涉及到战略管理和效率提升的理论;第三部分为问题分析,主要介绍了洪湖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包括战略实施的现实基础、战略实施的具体举措和成效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率提升的制约因素,并对这些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部分为对比思考,介绍了国内外城乡协调发展效率提升的借鉴与启示,通过对浙江安吉县的成功发展案例和美国、日本县市的乡村发展道路进行深入研究,得出可供我们参考的一些农村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启示;第五部分为对策研究,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洪湖市农村提升战略实施效率的路径;第六部分立足于问题和原因的分析基础上,结合洪湖现阶段实施的情况,对乡村振兴战略效率提升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二、调优产业结构 壮大农场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调优产业结构 壮大农场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2)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扩散及行为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评述
        1.3.1 农业清洁生产文献综述
        1.3.2 农业技术采纳文献综述
        1.3.3 农业技术扩散文献综述
        1.3.4 农户行为控制文献综述
        1.3.5 相关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清洁生产
        2.1.2 农业清洁生产
        2.1.3 农业技术扩散
        2.1.4 农户异质性
    2.2 范围与对象界定
        2.2.1 研究范围
        2.2.2 研究对象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农户行为理论
        2.3.2 技术扩散理论
        2.3.3 信息扩散理论
        2.3.4 社会网络理论
        2.3.5 系统工程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与分析
    3.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供给与应用现状
        3.1.1 单项技术供给较为充足
        3.1.2 集成技术供给整体不足
        3.1.3 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现状
    3.2 基于生态效益的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3.2.1 吉林省农业生态效益水平纵向演变
        3.2.2 吉林省农业生态效益水平横向对比
        3.2.3 吉林省农业生态效益水平分析
    3.3 基于经济效益的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3.3.1 吉林省农业经济效益水平纵向演变
        3.3.2 吉林省农业经济效益水平横向对比
        3.3.3 吉林省农业经济效益水平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分析
    4.1 研究假说与模型设定
        4.1.1 研究假说
        4.1.2 模型设定
        4.1.3 变量解释与赋值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样本分析
    4.3 实证结果与检验
        4.3.1 模型结果分析与讨论
        4.3.2 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分析
    5.1 研究假说与模型设定
        5.1.1 研究假说
        5.1.2 模型设定
    5.2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5.2.1 数据来源
        5.2.2 样本分析
    5.3 实证结果与检验
        5.3.1 模型结果与分析
        5.3.2 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
    5.4 关于采纳意愿与行为的讨论
        5.4.1 意愿强度与行为转化
        5.4.2 意愿和行为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户内部清洁生产技术扩散机制与效应分析
    6.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要素分析
        6.1.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主体
        6.1.2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受体
        6.1.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渠道及其变动性
    6.2 基于社会网络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机制
        6.2.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
        6.2.2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传导机制
        6.2.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运行机制
    6.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时空效应分析
        6.3.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空间效应
        6.3.2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时间效应
        6.3.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时空交互效应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清洁生产视角的农户行为控制经验借鉴
    7.1 美国农药化肥规制经验及启示
        7.1.1 美国农药管理政策及规制措施
        7.1.2 美国化肥管理政策及规制措施
        7.1.3 美国经验及启示
    7.2 丹麦农业生产水污染防治经验及启示
        7.2.1 丹麦农业生产水污染防治政策及措施
        7.2.2 丹麦经验及启示
    7.3 日本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的经验及启示
        7.3.1 日本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政策和措施
        7.3.2 日本经验及启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清洁生产视角的农户行为控制策略
    8.1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解析
    8.2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判定
        8.2.1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开放性
        8.2.2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非平衡性
        8.2.3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非线性
        8.2.4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随机涨落性
    8.3 基于熵变模型的农户行为控制策略分析
        8.3.1 农户清洁生产行为熵变模型构建
        8.3.2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行为熵的类型
        8.3.3 农业清洁生产内部系统行为熵控制策略
        8.3.4 农业清洁生产外部系统行为熵控制策略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户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5.1 创新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结构
        2.1.2 农民收入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产业结构理论
第三章 武鸣区基本概况
    3.1 地理历史概况
    3.2 经济发展概况
        3.2.1 武鸣区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3.2.2 武鸣区财政收入情况
        3.2.3 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第四章 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4.1 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分析
        4.1.1 武鸣区农业总产值变化分析
        4.1.2 武鸣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变化分析
    4.2 武鸣区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4.2.1 武鸣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4.2.2 武鸣区农民收入结构
        4.2.3 武鸣区农民收入结构与广西农民收入结构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
    5.1 武鸣区农业内部各部门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5.1.1 种植业
        5.1.2 畜牧业
        5.1.3 林业
        5.1.4 渔业
    5.2 农业结构变化与农民收入变化间关系的分析
        5.2.1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
        5.2.2 实证分析
        5.2.3 结论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和结论
    6.1 讨论
        6.1.1 武鸣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6.1.1.1 武鸣区农业发展的优势
        6.1.1.2 武鸣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1.2 .建议
        6.1.2.1 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名特优产品,提高农民收入
        6.1.2.2 加强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高新技术辐射带动力
        6.1.2.3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6.1.2.4 发展畜牧业,加快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
        6.1.2.5 提高立体养殖技术,发展水产生态养殖,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扬州市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和存在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存在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民收入
        2.1.2 农民増收
        2.1.3 服务型政府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农业政策理论
        2.2.3 技术创新理论
第3章 扬州市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初步成效
    3.1 扬州市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
        3.1.1 扬州市农业自然资源状况
        3.1.2 扬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3.1.3 扬州市农民收入基本状况
    3.2 扬州市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3.2.1 强化规划引领,不断优化农业布局
        3.2.2 打造服务平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3.2.3 突出科技创新,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
        3.2.4 加强人才培育,提升经营主体技能
    3.3 扬州市政府促进农民增收取得的初步成效
        3.3.1 农民增收机制不断健全
        3.3.2 农民增收基础不断夯实
        3.3.3 农民增收潜力不断激发
        3.3.4 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展
        3.3.5 农民增收保障不断加强
第4章 扬州市政府在促进农民増收中作用发挥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分析
    4.1 扬州市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中作用发挥存在的不足
        4.1.1 农业产业结构还不合理
        4.1.2 农民增收缺乏要素保障
        4.1.3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收潜力未挖掘
        4.1.4 农民的土地利益未及最大化
        4.1.5 给予农民指导力度不足
    4.2 扬州市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中作用发挥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对农民增收产业体系规划不系统
        4.2.2 政府对农民增收配套政策保障不健全
        4.2.3 政府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机制不完善
        4.2.4 政府对农村征地用地政策实施不到位
        4.2.5 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和服务水平不高
第5章 国内外政府促进农民増收中可借鉴的经验
    5.1 国外经验
        5.1.1 美国等国通过有效的价格支持及收入补贴制度促进农民增收
        5.1.2 法国等国通过发展完善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促进农民增收
        5.1.3 英国等国通过努力提高服务来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2 国内经验
        5.2.1 山东省潍坊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
        5.2.2 山东省临沂市——创新模式建立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5.2.3 盐城市盐都区——着力调优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第6章 完善扬州市政府在农民増收中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
    6.1 制定产业体系规划,提升现代农业质效
        6.1.1 调优产品结构,提高有效供给
        6.1.2 调好生产方式,提升发展质效
        6.1.3 调顺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融合
    6.2 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扶持投入力度
        6.2.1 完善财税扶持政策
        6.2.2 加强金融扶持力度
        6.2.3 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6.3 放开城镇就业市场,有序转移剩余人口
        6.3.1 积极发展产业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6.3.2 统筹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障碍
        6.3.3 建立健全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体制机制
    6.4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用足用好土地政策
        6.4.1 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
        6.4.2 加大施策力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和用地模式改革
    6.5 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6.5.1 强化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程度
        6.5.2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提高政府为农民服务水平
        6.5.3 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证研究 ——以广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3.1 研究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一村一品”
        2.1.3 农业产业化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2.2.2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2.2.3 产业集群理论
        2.2.4 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
第三章 广西“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分析
    3.1 广西“一村一品”发展基本现状
    3.2 广西“一村一品”发展主要成效
        3.2.1 “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日益壮大
        3.2.2 “一村一品”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
        3.2.3 “一村一品”产业组织水平不断提升
        3.2.4 “一村一品”农产品市场不断拓展
        3.2.5 “一村一品”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3.2.6 “一村一品”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3.2.7 “一村一品”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3.3 广西“一村一品”发展主要类型
        3.3.1 龙头企业带动型
        3.3.2 服务组织带动型
        3.3.3 专业市场依托型
        3.3.4 旅游文化主导型
        3.3.5 传统工艺创新型
        3.3.6 政产学研支撑型
第四章 广西“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证分析
    4.1 广西“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
        4.1.3 评价指标目标值的确定
        4.1.4 发展成效评价方法
    4.2 “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的实证案例分析——以广西为例
        4.2.1 数据处理
        4.2.2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广西“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1 产业结构趋同,规划引导政策不够完善
    5.2 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
    5.3 产业发展规模小,品牌效应不凸显
    5.4 经营主体带动力度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
    5.5 资金投入不足,融资通道狭窄
第六章 提升广西“一村一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作用效果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政策规划引导,促进“一村一品”发展
    6.2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主导产业
    6.3 打造品牌化农业,提升“一村一品”竞争力
    6.4 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机制
    6.5 完善投融资机制,拓宽“一村一品”发展资金渠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重庆市涪陵区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种植业发展研究综述
        1.3.2 国内种植业发展研究综述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2 涪陵区概况
    2.1 涪陵区行政区划
    2.2 涪陵区自然资源情况
        2.2.1 水资源概况
        2.2.2 土地资源概况
        2.2.3 涪陵区气候资源
    2.3 涪陵区社会经济基础
        2.3.1 涪陵区人口与劳动力基础
        2.3.2 交通运输基础
        2.3.3 网络通讯信息基础
3 涪陵区种植业发展现状
    3.1 .涪陵区种植业发展历程
    3.2 涪陵区种植结构及生产状况
        3.2.1 粮食作物
        3.2.2 蔬菜作物
        3.2.3 茶叶水果类
        3.2.4 涪陵区中药材种植现状
        3.2.5 其他经济作物类
    3.3 种植业生产布局及经营主体
        3.3.1 种植产业区域布局现状
        3.3.2 种植业经营主体培育情况
    3.4 种植技术及推广组织发展情况
        3.4.1 种植技术
        3.4.2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发展情况
4 涪陵区种植业发展的SWOT分析
    4.1 优势分析
        4.1.1 种植区域优势愈显突出
        4.1.2 种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4.1.3 经营主体培育不断加强
        4.1.4 经济基础实力雄厚
        4.1.5 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斐然
    4.2 劣势分析
        4.2.1 种植业基础薄弱
        4.2.2 种植业规模化程度较低
        4.2.3 农产品加工发展缓慢
        4.2.4 种植业科技推广效果欠佳
        4.2.5 农产品品牌营销总体效果不好
    4.3 机遇分析
        4.3.1 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4.3.2 农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4.3.3 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强
        4.3.4 农产品消费提档升级
    4.4 挑战分析
        4.4.1 资源紧缺与可持续农业之间的矛盾突出
        4.4.2 种植业成本不断上涨
        4.4.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4.4.4 农产品市场风险
    4.5 SWOT综合分析
5 涪陵区种植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5.1 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提升种植业有效供给能力
        5.1.1 保证基础供给,稳定粮食、蔬菜产业
        5.1.2 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效益主导产业
        5.1.3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5.2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种植业综合生产力
        5.2.1 巩固农村水利设施基础
        5.2.2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5.2.3 加强耕地环境优化保护
    5.3 发展壮大经营主体,推进种植业产业化经营
        5.3.1 培育新型种植经营主体
        5.3.2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
        5.3.3 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
        5.3.4 完善种植利益分享机制
    5.4 强化种植技术革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4.1 加强农业创新能力建设
        5.4.2 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5.4.3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
        5.4.4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5.5 加强质量监管,助推农产品品牌升级发展
        5.5.1 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5.5.2 推进农产品品牌研发,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林业产业融合模式
产业规划与服务有待加强
合力促进产业持续融合发展

(9)地方政府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对策研究 ——以天津市N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政府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创新和不足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阐述
    2.1 地方政府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现代农业产业化概念的界定
        2.1.2 产业化及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
        2.1.3 地方政府行为相关概述
    2.2 地方政府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
        2.2.1 市场结构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3章 N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行为表现
    3.1 指导产业发展
        3.1.1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3.1.2 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3.1.3 实施龙头企业集群化战略
    3.2 加强政策引导
        3.2.1 深化政策导向
        3.2.2 加强财政扶持
    3.3 提供政府公共服务
        3.3.1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3.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3.3 提供先进技术支撑
        3.3.4 提供政策性农业生产服务
    3.4 强化市场监管
        3.4.1 加强农业经营主体管理
        3.4.2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
        3.4.3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
第4章 区政府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分析
    4.1 区政府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
        4.1.1 政府产业导向作用有待加强
        4.1.2 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大
        4.1.3 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4.1.4 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加大
    4.2 N区政府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产业发展指导性不强
        4.2.2 政策扶持灵活性不足
        4.2.3 公共服务基础薄弱
        4.2.4 市场监管制度不全
第5章 其他地方政府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5.1 国内地方政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实践经验
        5.1.1 浙江省安吉县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实践经验
        5.1.2 山东省潍坊市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实践经验
        5.1.3 北京市密云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实践经验
    5.2 国内实践对N区政府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
        5.2.1 制定完善发展规划
        5.2.2 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5.2.3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
        5.2.4 加强市场质量监管
第6章 推动N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6.1 立足产业实际,制定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6.1.1 制定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明确目标
        6.1.2 制定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详细规划
    6.2 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确保制度保障
        6.2.1 改革农用地流转制度
        6.2.2 制定积极的科技、人才和财政政策
        6.2.3 加强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支持
    6.3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建设,优化农业发展环境
        6.3.1 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6.3.2 提升农业基础设施
        6.3.3 培育乡村人才
    6.4 强化质量监管,鼓励企业争创品牌
        6.4.1 从源头上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6.4.2 扶持发展农业合作组织
附录一 关于天津市N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卷调查
附录二 关于天津市N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访谈提纲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0)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提升研究 ——以湖北省洪湖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本课题相关的文献综述
        (一)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综述
        (二)评述及启示
    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重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重点
    四、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基本理论
    一、乡村振兴相关理论内涵
        (一)城乡统筹
        (二)城乡一体化
        (三)城乡融合发展
    二、乡村振兴效率提升理论基础
        (一)效率提升理论
        (二)战略管理理论
第三章 洪湖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
    一、乡村振兴战略在洪湖市实施的现实基础
        (一)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二)经济基础显着提升
        (三)地区资源优势明显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举措及成效
        (一)补强短板,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二)调优结构,加速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三)完善产业链,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率提升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基础不平衡,影响战略实施效率横向覆盖
        (二)现代农业农村转型困难,阻碍战略实施效率纵向深入
        (三)人才支撑匮乏,战略实施效率提升速度缓慢
    四、洪湖市乡村振兴战略效率提升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多,城乡统筹不到位
        (二)资源产业集中程度低,战略目标模糊
        (三)部门分散发力,成效不明显
第四章 国内外城乡协调发展效率提升的借鉴与启示
    一、国内城乡协调发展效率提升的借鉴
    二、国外城乡协调发展效率提升的借鉴
        (一)美国县市的城乡共生型
        (二)日本大分县的造村运动
    三、国内外乡村发展效率提升的启示
第五章 洪湖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率提升的路径
    一、坚持科学合理的规划引领,聚焦产业振兴
    二、健全留人用人育人机制,注重人才振兴
    三、优化基层综合治理环境,推动文化生态振兴
    四、强化并发挥管理机构的统筹作用,加强组织振兴
    五、建立合理指标评价体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第六章 洪湖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率提升的建议
    一、坚持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效率提升新引擎
        (一)精准定位重点产业,以新技术促结构调整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实现农业三产融合
    二、健全乡村振兴保障机制,保证战略效率提升可行性
        (一)强化资金项目投入
        (二)全面深化制度改革
        (三)创新理念精准施策
    三、促进城乡深度融合,拓展战略实施效率提升外延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
        (二)建立城乡要素双向互动机制
        (三)实现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优化布局
    四、整合协调部门职能,形成战略效率提升合力
        (一)凝聚共识坚持人民主体
        (二)统筹发挥部门职能和作用
        (三)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调优产业结构 壮大农场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J].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0)
  • [2]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扩散及行为控制策略研究[D]. 徐北春. 吉林大学, 2020(03)
  • [3]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 王洁梅. 广西大学, 2020(07)
  • [4]扬州市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研究[D]. 周和萍. 扬州大学, 2020(05)
  • [5]“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证研究 ——以广西为例[D]. 隆海玉. 广西大学, 2020(07)
  • [6]重庆市涪陵区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邓小庆. 西南大学, 2020(01)
  • [7]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J]. 何洁,蒋宝维. 江苏农村经济, 2020(04)
  • [8]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J]. 忻州市人民政府. 忻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2)
  • [9]地方政府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对策研究 ——以天津市N区为例[D]. 陈兆睿.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10]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提升研究 ——以湖北省洪湖市为例[D]. 路顺.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2019(01)

标签:;  ;  ;  ;  ;  

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农业经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