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的力量:社会结构与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关系研究 ——基于9省13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的实证分析

结构的力量:社会结构与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关系研究 ——基于9省13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的实证分析

论文摘要

自上世纪末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又一次拉开了扩招的大幕。十年之间,高等教育的规模疾速扩张,截止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吊诡的是,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大幅度膨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不平等感却越来越强烈。高等教育不平等仅仅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还是一种已经存在的社会事实?如果是一种社会事实,它有哪些表现?原因何在?既有的社会结构在形成这一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一社会事实又会对我国处于变化中的社会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本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先后对社会结构尤其是阶级阶层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和流向结构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分流的社会后果以及不同阶层的高等教育获益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对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进行了追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的流层结构和流向结构都有较大影响。来自城市的学生更多的进入了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主要进入了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同时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多进入了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工科类和理科类专业,而来自城市的学生则在进入文科类专业方面占有优势。性别在进入不同类型高校方面的影响有所减弱,仅在985工程院校方面,女生的比例还低于男生;而在专业选择方面,男生更多选择了男性主导型的工科类专业,而女性则更多选择了女性主导型的文科类专业。在阶层结构方面,来自社会中上层的学生无论在进入高校的层级还是选择热门专业方面都占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有持续扩大的趋势。随着学历社会的到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以学校层级和专业为内涵的横向学历在毕业去向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高等教育分流逐渐变为一种新的社会分化机制。进入名牌高校、主修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对获取较佳毕业去向有着积极的意义。社会结构尤其是社会阶层结构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毕业生来自哪个社会阶层对其毕业去向有较大影响。由于社会优势阶层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巨大优势,他们几乎在每一毕业去向方面都占有优势,而且在较佳毕业去向方面优势更加明显。来自于社会中下阶层的毕业生则几乎在每一毕业去向方面都处于劣势,即使在较差毕业去向方面也是如此。社会结构作为一种隐性的力量,一只“看不见的手”,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毕业去向两个方面发挥着强大的制约作用,但这种制约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与之相对应,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方面,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在再制社会结构、阻碍社会流动方面的作用并不是无限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的缘起与目标
  • 一、研究缘起:问题的提出
  • (一) 学科追求:基于社会学观及教育社会学研究旨趣的选择
  • (二) 现实基础:基于当前的社会结构变迁及高等教育扩张等现实的问题意识
  • (三) 直接动力:基于对我国社会结构与高等教育关系研究不足的认识
  • 二、研究基础:文献回顾与评析
  • (一) 关于中西方的社会结构思想
  • (二) 关于中国现阶段社会结构的研究
  • (三) 关于高等教育与社会结构关系的研究
  • 三、研究框架: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 (一) 基本概念界定
  • (二) 研究内容
  • 四、研究目标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其反思
  • 一、量质之争:社会学争端在研究方法领域的表现
  • (一) 定量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渊源
  • (二) 定性研究的回归及其对定量研究的挑战
  • 二、量质融合:基于对量质之争理性认识的必然选择
  • (一)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融合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 (二)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融合的必要性
  • (三)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融合的可能方式
  • 三、量质互联:对本文研究方法的交代
  • (一) 定量资料的收集与获取
  • (二) 定性资料的收集与获取
  • 第三章 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结构的影响(上)——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的影响
  • 一、影响高等教育分流的"看的见的手":作为高等教育分流标准的"学术标准"
  • (一) "政治身份"与"学术标准":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的高等教育分流标准
  • (二) "政治质量":"教育革命"时期(1958-1976)的高等教育分流标准
  • (三) "学术标准"的重新确立:改革开放以后(1977—)的高等教育分流标准
  • 二、影响高等教育分流的"看不见的手":"学术标准"背后的社会结构因素
  • 三、我国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 (一)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 (二)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三) 地域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的影响
  • (四) 性别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的影响
  • (五) 阶层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的影响
  • (六) 研究结论:社会结构因素影响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的主要表现
  • 四、社会结构影响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的机制分析
  • (一) 理解我国社会结构因素影响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的背景
  • (二) 我国社会结构影响高等教育分流流层结构的解释
  • 第四章 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结构的影响(下)——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向结构的影响
  • 一、专业选择的社会学意义
  • (一) 选择不同专业意味着获得不同的教育养成
  • (二) 选择不同专业意味着获取初职机会的不同
  • (三) 选择不同专业意味着获取初职结果的不同
  • 二、我国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向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 (一)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 (二)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三) 社会地域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向结构的影响
  • (四) 社会性别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向结构的影响
  • (五) 社会阶层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流向结构的影响
  • (六) 研究结果
  • 三、对我国社会结构影响高等教育分流流向结构的讨论与分析
  • (一) 社会结构影响高等教育分流流向结构是教育不平等的一个重要表征
  • (二) 社会结构得以影响高等教育分流流向结构的因素分析
  • 第五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社会后果——横向学历对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影响分析
  • 一、横向学历差异:高等教育分流的教育后果
  • (一) 学历社会与学历主义
  • (二) 纵向学历与横向学历
  • (三) 高等教育分流与横向学历差异
  • 二、横向学历对大学生毕业去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 (一)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 (二)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三) 我国高校201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的总体情况
  • (四) 不同类型高校201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
  • (五) 不同科类专业2010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析
  •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 (一) 研究结论
  • (二) 讨论与分析
  • 第六章 获益的不平等性:各社会阶层高等教育的获益情况分析——以父亲职业为例
  • 一、出身于不同社会阶层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情况
  • (一) 以父亲职业为维度分析
  • (二) 以高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为维度进行分析
  • 二、"哑铃型"获益结构:各阶层的高等教育获益情况分析
  • (一) 全面获益: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等阶层的高等教育获益情况分析
  • (二) 利益受损: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等阶层的高等教育获益情况分析
  • 三、各阶层高等教育获益情况不平等的原因分析
  • (一) 直接原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直接表现
  • (二) 根本原因:总体性资本的多寡决定着该阶层的高等教育获益情况
  • 结语 社会流动中的高等教育:作用及其限度
  • 一、高等教育分流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分化机制:社会结构影响高等教育的原因分析
  • 二、入学机会与毕业去向:社会结构对高等教育的双重制约
  • 三、作用的限度: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任意性与必然性的系统化——布迪厄批判教育社会学关系主义再阐释[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4)
    • [2].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及其启示[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9(06)
    • [3].法国教育社会学:文化遗产与平等关切[J]. 教育研究 2019(12)
    • [4].教育社会学的历史转向及其反思[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9)
    • [5].为什么人生问题不断地发生?——教育社会学的视角[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6].数学教育社会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建构与展望[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11)
    • [7].中国社会转型视阈下的民族教育社会学[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6(01)
    • [8].从教育社会学的视野浅谈中小学课业负担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 赤子(中旬) 2014(14)
    • [9].西方“新”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基于批判反思的立场[J]. 黑河学刊 2015(02)
    • [10].成人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现状及重建[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07)
    • [11].从教育社会学角度看日本小学校园欺凌[J]. 长江丛刊 2020(16)
    • [12].试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与教育[J]. 中国教师 2009(S1)
    • [13].《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新探》评介[J]. 地理教学 2019(03)
    • [14].教育社会学揭示问题根源[J]. 基础教育论坛 2012(08)
    • [15].日本学者眼中的中日教育——访日本教育社会学学者新保敦子[J]. 中国教师 2017(01)
    • [16].教育社会学下的师生关系分析[J]. 明日风尚 2017(18)
    • [17].成人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现状及重建[J]. 知识文库 2017(18)
    • [18].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的学科特征——兼论“强语法”建设的可能路径[J]. 高等教育研究 2017(09)
    • [19].战后日本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概况——以学历为中心[J]. 祖国 2019(15)
    • [20].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J]. 教师 2015(14)
    • [21].从学科角度谈教育社会学[J]. 中国职工教育 2014(12)
    • [22].教育社会学理论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叙事的特征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3].近代国外教育社会学在中国的译介与导入[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4)
    • [24].科尔曼、教育社会学及经验研究——《教育社会学手册》及其中译本评述[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2(04)
    • [25].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百年概要[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04)
    • [26].教育社会学刍议[J]. 企业导报 2009(06)
    • [27].教育社会学恢复重建的奠基之作[J]. 教育与职业 2009(19)
    • [28].教育社会学乃真正教育之科学——读《教育社会学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8(03)
    • [29].我校成功举办首届教育社会学论坛[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30].我国第一部《职业教育社会学》出版[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8(03)

    标签:;  ;  ;  ;  ;  ;  

    结构的力量:社会结构与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关系研究 ——基于9省13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的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