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串红球菌手性醇脱氢酶的克隆表达、酶学性质及催化应用研究

红串红球菌手性醇脱氢酶的克隆表达、酶学性质及催化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2,3-丁二醇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而光学纯的2,3-丁二醇可用于多种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本论文以实验室自有的红串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WZO10)为出发菌株,发现该菌具有.发酵生成手性2,3-丁二醇的能力,其基因组含有两个编码2,3-丁二醇脱氢酶的基因。论文对这两个2,3-丁二醇脱氢酶基因进行体外重组表达,进而详细研究了其酶学性质及催化特性,结果如下:1.R. erythropolis WZO10发酵葡萄糖生成微量的(2S,3S)-2,3-丁二醇(<0.5mM),若在发酵过程中添加前体物质2,3-丁二酮,发酵产物中又有(2R,3R)-2,3-丁二醇生成。将2,3-丁二醇脱氢酶基因rebdh-s和rebdh-m分别连接至pEASY-E1载体上并在E.coli BL21(DE3)中实现重组表达。经分离纯化后,重组ReBDH-S和ReBDH-M的还原反应比活力分别为9.16和11.3U/mg。对这两个基因进行一、二、三级结构分析后发现,ReBDH-S属于短链脱氢酶/还原酶家族,其四级结构为同源二聚体,而ReBDH-M属于中链脱氢酶/还原酶家族,每亚基含有两分子的Zn2+,为单体蛋白质。2.对ReBDH-S与ReBDH-M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氧化反应中,ReBDH-S最适温度及pH分别是25℃和pH 9.5;在还原反应中,其最适值为30℃和pH 7.0。氧化和还原反应的最适底物分别是2-戊醇和2,3-丁二酮。ReBDH-S具有优异的立体选择性,能催化还原2,3-丁二酮生成光学纯的(2S,3S)-2,3-丁二醇。该酶能耐受较高浓度的有机溶剂及金属离子,在30%的DMSO中放置4h后仍保有初始活力的50%以上。对于ReBDH-M,在氧化反应中其最适温度及pH分别是45℃和pH 10.0;在还原反应中,其最适值为55℃和pH 6.5。氧化和还原反应的最适底物分别是2,3-丁二醇及乙偶姻。该酶对有机溶剂及金属离子耐受性稍差。与ReBDH-S类似,ReBDH-M也具有优异的立体选择性,能催化还原2,3-丁二酮生成光学纯的(2R,3R)-2,3-丁二醇。酶学参数表明,与NAD+和2,3-丁二醇相比,ReBDH-S和ReBDH-M均对NADH和2,3-丁二酮有更低的Km和更高的催化效率,因而它们在胞内丁二醇合成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3.建立了两种新型的手性醇不对称合成的模式反应,这两种反应体系中辅酶均高效循环。反应1以ReBDH-S为催化剂,将2,3-丁二酮的不对称还原与混旋1-苯乙醇的立体选择性氧化偶联,可同时获得(2S,3S)-2,3-丁二醇和职)-1-苯乙醇,其中两种底物的转化率分别达到了100%与49.3%,两种手性醇的e.e.值也分别是99.9%与97%,体系TTN值达到210,实现辅酶高效再生。反应2利用ReBDH-S与ReBDH-M立体选择性的互补特征,以混旋次级醇为底物,一锅法双酶催化去消旋化合成单一构型的手性醇。以消旋的2-戊醇为底物时,去消旋化结果表明,其中($-2-戊醇有大约30%转化生成了(R)-2-戊醇,最终(R)-2-戊醇得率约有76.3%,TTN值也有23。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2,3-丁二醇的性质
  • 1.2 2,3-丁二醇的生产方法
  • 1.2.1 化学法生产2,3-丁二醇
  • 1.2.2 微生物法生产2,3-丁二醇
  • 1.3 醇脱氢酶的分类及特征
  • 2+醇脱氢酶的结构及功能特点'>1.3.1 含Fe2+醇脱氢酶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 2+醇脱氢酶的结构及功能特点'>1.3.2 含Zn2+醇脱氢酶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 1.3.3 不含金属离子醇脱氢酶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 1.4 2,3-丁二醇脱氢酶
  • 1.4.1 (2S,3S)-2,3-丁二醇脱氢酶
  • 1.4.2 (2R,3R)-2,3-丁二醇脱氢酶
  • 1.4.3 meso-2,3-丁二醇脱氢酶
  • 1.5 辅酶循环体系的构建
  • 1.5.1 双底物偶联法辅酶再生
  • 1.5.2 双酶偶联法辅酶再生
  • 1.6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醇脱氢酶ReBDH-S与ReBDH-M的基因克隆与表达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菌种及质粒载体
  • 2.2.2 试剂与材料
  • 2.2.3 培养基
  • 2.2.4 缓冲液及洗脱液
  • 2.2.5 主要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3.1 红串红球菌发酵及终端产物检测
  • 2.3.2 目的基因的克隆
  • 2.3.3 重组质粒pEASY-E1-bdh的表达
  • 2.3.4 重组蛋白的纯化
  • 2.3.5 重组蛋白天然分子量的检测
  • 2.3.6 重组蛋白ReBDH-S与ReBDH-M结构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R.erythropolis WZ010发酵终端产物的检测
  • 2.4.2 ReBDH-S与ReBDH-M的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
  • 2.4.3 ReBDH-S与ReBDH-M的表达及纯化
  • 2.4.4 重组ReBDH-S与ReBDH-M天然分子量的测定
  • 2.4.5 重组蛋白一、二、三级结构分析
  • 2.5 本章讨论与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醇脱氢酶ReBDH-S与ReBDH-M的酶学性质表征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菌种
  • 3.2.2 试剂与材料
  • 3.2.3 培养基
  • 3.2.4 缓冲液及洗脱液
  • 3.2.5 主要仪器
  • 3.3 试验方法
  • 3.3.1 重组酶活力的测定
  • 3.3.2 重组酶的酶学性质
  • 3.3.3 重组酶立体选择性的确立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重组ReBDH-S与REBDH-M的底物特异性
  • 3.4.2 温度及pH值对重组酶的影响
  • 3.4.3 金属离子及有机助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 3.4.4 重组酶ReBDH-S与ReBDH-M的动力学参数
  • 3.4.5 重组酶ReBDH-S与ReBDH-M立体选择性的确立
  • 3.5 本章讨论与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重组酶在生物催化方面的应用探索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菌种及质粒载体
  • 4.2.2 培养基
  • 4.2.3 缓冲液
  • 4.2.4 试剂与材料
  • 4.2.5 主要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甲酸脱氢酶FDHCB和FDHP101的制备
  • 4.3.2 酶法合成手性醇
  • 4.3.3 酶法不对称合成手性醇的结果检测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FDH的制备
  • 4.4.2 手性醇的不对称合成
  • 4.5 本章讨论与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王祖农菌酯酶基因表达蛋白EstA酶学性质分析[J]. 科学中国人 2017(03)
    • [2].爱尔兰帚霉产低温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和发酵工艺[J]. 菌物学报 2017(08)
    • [3].融合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构建、表达及酶学性质的分析[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6(11)
    • [4].黑曲霉脂肪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 2014(01)
    • [5].耐高温β-半乳糖苷酶的分离纯化与酶学性质分析[J]. 食品科学 2010(23)
    • [6].猴头菌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工艺优化及其酶学性质[J]. 食用菌学报 2019(04)
    • [7].一种碱性γ-谷氨酰转肽酶在Bacillus subtilis 168中的分泌表达与酶学性质分析[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7(02)
    • [8].荚膜红细菌来源的酪氨酸酚裂解酶的酶学性质[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07)
    • [9].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制备及酶学性质[J]. 中国酿造 2011(01)
    • [10].一株高温酸性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9(02)
    • [11].耐高温β-葡聚糖酶产生菌株的酶学性质的研究[J]. 饲料研究 2009(01)
    • [12].普鲁兰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酶学性质[J]. 食品工程 2014(01)
    • [13].1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鉴定及其酶学性质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 [14].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进展[J]. 生物学杂志 2016(06)
    • [15].枯草芽孢杆菌05表达β-甘露聚糖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0(01)
    • [16].耐热嗜碱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20)
    • [17].嗜盐古生菌Halobacteriaceae sp.产胞外蛋白酶特性及其酶学性质[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11)
    • [18].解脂酵母羰基还原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19].粉红黏帚霉糖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7)
    • [20].无花果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酶学性质的比较[J].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8(06)
    • [21].新型耐热β-1,4-木糖苷酶的重组表达及酶学性质[J]. 微生物学报 2019(04)
    • [22].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的研究[J]. 饲料研究 2012(12)
    • [23].菠菜体内硝酸还原酶部分酶学性质及贮藏控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11)
    • [24].一株霉菌产木聚糖酶液体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J]. 中国饲料 2008(03)
    • [25].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发酵及酶学性质[J]. 中国酿造 2019(12)
    • [26].粘质沙雷氏菌低温脂肪酶的基因克隆与酶学性质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27].β-半乳糖苷酶酶学性质及其在低聚半乳糖合成中的应用[J]. 生物加工过程 2015(02)
    • [28].耐高温β-葡聚糖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的研究[J]. 酿酒科技 2008(06)
    • [29].微生物果胶酶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机械 2020(08)
    • [30].一株海洋低温葡萄糖氧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部分酶学性质[J]. 微生物学通报 2014(05)

    标签:;  ;  ;  ;  ;  

    红串红球菌手性醇脱氢酶的克隆表达、酶学性质及催化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