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探讨

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探讨

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综合治疗内科河北定州073000

【摘要】目的:探讨了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与病理组织学性质、组织发展方式和部位、浸润深度等有密切关系。其中,第一站淋巴结的转移风险最高。术前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高达36%的患者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采取手术治疗乳腺癌时,清扫淋巴结是降低淋巴转移风险的关键,且术中及术后配合放、化疗同样关键。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转移;因素

乳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是淋巴转移,因此,观察并判断乳腺癌患者在术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尤为重要。近几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对乳腺癌的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主要表现在对乳腺癌的生物学研究、乳腺癌淋巴转移的重要因素研究、对乳腺癌术式选择和综合治疗研究等几个方面。我院从2005年1月起至2018年5月,通过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计155例,切除1971个淋巴结,具体临床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资料155例,发病年龄20~78岁,平均48.2岁。均通过病理学诊断确诊,均行根除术治疗。

1.2本次乳腺癌研究分站的主要依据是日本1982年制定的乳腺癌与病理处理规范,并结合我国乳腺癌1991年协定方案组。具体可分为:①胸肌间组;②胸骨旁组;③锁骨上组;④锁骨下组;⑤胸小肌外侧组;⑥胸小肌后组。外侧癌肿分站具体分为:第一站(N1)包含①、⑤、⑥组淋巴结;第二站(N2)包含②、④组淋巴结;第三站(N3)包含③组淋巴结。内侧肿瘤分站具体分为:第一站(N1)包含①、②、④、⑤、⑥组淋巴结;第二站(N2)包含④组淋巴结;第三站(N3)包含③组淋巴结。

1.3对术中切除的淋巴结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行组织学检查。

1.4本组患者中,行传统根治术86例(55.5%),行改良根治63例(40.6%),扩大根治术6例(3.9%)。

1.5取原发癌标本,行酶联雌二醇法(ER)及冰冻切片检查,并行常规石蜡切片及ABC检查。

2结果

2.1本组乳腺癌患者共计155例,切除淋巴结1971个。其中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患者有56例,转移率36.1%。切除淋巴结1971个,其中转移淋巴结就有512个,转移率26.0%。第一站淋巴结有1459个,其中就有466个转移淋巴结,占转移淋巴结总数的91.0%,转移度达31.9%。第二站和第三站有56个淋巴结,其中转移淋巴结有6个,站转移淋巴结总数的10.9%,转移度为10.7%。结果显示,第一站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第二和第三站。

2.2通过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可疑因素如年龄,病程,是否绝经,职业,临床分期,肿瘤的生长方式、等级、病理类型、位置、大小、侵润程度,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受体等进行多元化的SPSS8.0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有肿瘤的等级、病理类型、大小、侵润程度、临床分期(表1);其中肿瘤的分级和侵润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2.3根据癌组织浸润范围将患者分为乳腺组织外组、乳腺组织内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表2)。

2.4根据本组患者病程(大于1年或不超过1年)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组间比较,两组转移率分别为36.4%(32/88)和35.8%(24/67),无显著性差异(P>0.05)。

2.5根据乳腺癌病灶大小分组,以>5cm、2~5cm、<2cm将其分为3组,结果显示病灶>5cm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8%(14/18),病灶2~5cm组转移率为38.1%(32/84),病灶2~5cm组转移率为18.9%(10/53)。表明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灶大小显著相关(P>0.05)。

3讨论

通过研究表明,肿瘤的大小、侵润程度、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其中肿瘤的侵润程度和分级是首要因素,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及范围是关键因素,转移数量越多,范围越大,患者术后状况越差。

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的患者通常是处于肿瘤临床分期低级、肿瘤小于或等于2厘米、高分化、非浸润型、早期浸润性或者是特别浸润性。对于这类病患国内和国外的治疗方案是有所不同的。一般国内会采用乳癌改良根治术或者是根治术,行腋窝清扫术。绝大部分患者术后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但是腋窝淋巴清扫术伴随的并发症很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国外对这类病人的治疗更多的是为病患考虑,对于早期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呈阴性)施以保留乳房的前提下对放射性核素定位的哨兵淋巴结进行切除活检,若检验结果为转移性淋巴结,施以常规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若未发生转移,则不进行该手术。这种治疗方式最大可能地保护了局部免疫系统,使患者的形体未受缺失,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提高了病患的生活质量。

对于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临床分期较高、肿瘤较大、浸润程度较深的病患用乳癌改良根治术或者是根治术的治疗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须施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且应该以术前术后综合治疗为重点。本组研究共有7例行扩大根治术,且都是内测肿瘤,有4例胸骨旁淋巴结转移,占57.1%。由此可以说明,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扩大根治虽然清除了部分转移性淋巴结,但是其转移率相当高很难彻底根除,加上手术范围扩大,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还伴有多种并发症,我们应该有选择性的采用扩大根治术,且重点是术前术后的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SiegelR,NaishadhamD,JemalA,etal.Cancerstatistics,2013[J].CACancerJClin,2013,63(1):11-30.

[2]蔡永,李小平.健脾理气中药结合介入治疗乳腺癌肝转移40例.陕西中医,2005,26:491-493.

标签:;  ;  ;  

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