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各国都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不管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其实就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然而经济实力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最关键的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强烈呼唤高层次创新人才,而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正是高校改革与发展之要义,国家兴旺与发达之根本。显然,高等学校必须积极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既是高等教育的唯一抉择,也是国家创新体系赋予现代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对现今中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的阐述,指出中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不高,并以此为切入点,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分析了影响中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不高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有:研究生的科研兴趣不大;不善于思考;缺乏科学精神:知识积累不足。客观因素主要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研究生创新思维的禁锢;研究生招生制度的不完善,偏重书面考试成绩轻视实际能力,偏重知识继承轻视创新能力,考试科目刻板、单一,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制度没有起到激励作用;教学监督机制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合理;固定的培养模式;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不尽如人意;高校没有营造出能够激发研究生创新激情的创新环境。本文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结合德国、美国、英国的研究生创新教育及对我们的启发,同时也结合中国高校近年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了提高中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打破传统的研究生教育观念,改革现有的研究生考试招生模式,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推动教育制度的系统创新,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加强导师的指导作用及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选题意义
  • (二) 研究方法
  • (三) 中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
  • (四) 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理解
  • 二、中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一) 主观因素
  • (二) 客观因素
  • 三、国外研究生创新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一) 德国研究生创新教育
  • (二) 美国研究生创新教育
  • (三) 英国研究生创新教育
  • (四) 发达国家研究生创新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四、提高中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 (一) 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的系统创新
  • (二) 革新传统的研究生教育观念
  • (三) 改革招生制度
  • (四) 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 (五) 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
  • (六) 加强导师的指导作用
  • (七)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 (八) 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典型创新指数的德英法创新能力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01)
    • [2].安徽省民营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分析研究[J]. 安徽科技 2020(01)
    • [3].东北三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04)
    • [4].基于SWOT法的河南自主创新能力分析[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3(05)
    • [5].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分析——基于徐州统计年鉴[J]. 商 2013(10)
    • [6].科技型巾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系统构建研究[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3(06)
    • [7].温州市技术创新能力分析——基于杭甬绍的比较[J]. 新经济 2020(07)
    • [8].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探讨——莲都区企业创新能力分析[J]. 今日科技 2008(09)
    • [9].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J]. 安徽科技 2020(09)
    • [10].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 商 2016(19)
    • [11].海南科技综合创新能力分析[J]. 今日海南 2014(10)
    • [12].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分析[J]. 商业经济 2020(05)
    • [13].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5(11)
    • [14].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02)
    • [15].社会资本视角下山东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J].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16].全椒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分析及建议[J]. 安徽科技 2014(12)
    • [17].2010年安徽省创新能力分析[J]. 安徽科技 2011(02)
    • [18].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模仿创新能力分析[J]. 知识经济 2011(12)
    • [19].面向企业自主创新不同阶段的形成机制及创新能力分析[J]. 科技信息 2009(06)
    • [20].2008年宁波市市级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分析[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9(05)
    • [21].我国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03)
    • [22].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J]. 新西部(理论版) 2013(06)
    • [23].大力提高沈阳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06)
    • [24].广西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及提升对策探讨[J]. 时代经贸 2020(22)
    • [25].企业知识结构的进化与创新能力分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08)
    • [26].“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17)
    • [27].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分析——以宁波为例[J]. 经济研究参考 2017(25)
    • [28].辽宁科技创新能力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23)
    • [29].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30].沈阳市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J]. 商业经济 2011(21)

    标签:;  ;  ;  

    中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