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蜂毒肽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蜂毒肽

论文摘要

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简称HSCCC)是一种新型的利用液-液分配原理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技术。其不使用固体作为载体,避免了固相载体的不可逆吸附和峰形拖尾等不利现象。可以粗品直接进样,可以实现分离纯化与制备同步完成。目前高速逆流色谱已广泛的运用于天然产物、海洋活性成分、无机物、抗生素等物质的分离纯化中。蜂毒是工蜂用其螯针刺敌时分泌的一种毒汁,其成分十分复杂,主要为肽类、酶类及非肽类物质。其中蜂毒肽是蜂毒主要组成成分及活性成分,是一种含有26个氨基酸残基的阳离子抗菌肽。其能抗炎、镇痛、抑制血小板凝集。但由于蜂毒中成分复杂且多呈碱性,因此从粗蜂毒中纯化蜂毒肽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多步层析的方法制备纯化蜂毒肽,其过程繁琐,成本高,所得制品需要样品前处理及后续处理。本文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分离蜂毒肽方法,鉴定了所得产物的分子量及氨基酸一级结构,证明分离所得物质为蜂毒肽。此方法降低了成本,样品无需前处理,所得产物不需后续处理,增加了一次分离量。根据蜂毒肽的极性及理化性质,参考国内外溶剂体系比例组成,选择了多种溶剂体系进行初步选择,最后总结了五种可参考数据的溶剂体系:正己烷/甲醇/水、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苯/乙酸乙酯/甲醇/水、氯仿/甲醇/水,氯仿/甲醇/水(醋酸)。比对了这五种体系的不同比例组合的K值和分层时间后,选择了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系的1/1/1/1(v/v)、1/6/1.5/7.5(v/v)及3/7/5/5(v/v)三种比例组份体系;苯/乙酸乙酯/甲醇/水的1/1/1/1(v/v)体系;氯仿/甲醇/水的1/1/1/1(v/v/v)及4/3/2(v/v/v)体系;以及氯仿/甲醇/水(醋酸0.2mol/L)的1/1/1(v/v/v)及4/3/2(v/v/v)体系。考察这些体系的固定相保留率、HSCCC平衡时间及是否出峰,保留了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的3/7/5/5(v/v)体系。对此体系进行分离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分离条件:HSCCC螺旋管转数为850rmp、流动相流速为1mL/min及循环水浴温度为25℃。最后对HSCCC分离产物进行分子量测定,所得分析量为2845,并根据一级结构的鉴定得知所得分离产物为蜂毒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高速逆流色谱
  • 1.2.1 高速逆流色谱原理
  • 1.2.3 高速逆流色谱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 1.3 蜂毒肽
  • 1.3.1 蜂毒肽结构
  • 1.3.2 蜂毒肽的生物活性
  • 1.3.3 蜂毒肽的生理功能
  • 1.3.4 蜂毒肽分离方法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设备
  • 2.3 标准对照样品及样品溶液制备
  • 2.3.1 标准对照样品制备
  • 2.3.2 样品溶液制备
  • 2.4 分配系数及固定相保留率测定
  • 2.4.1 分配系数测定
  • 2.4.2 固定相保留率测定
  • 2.5 蜂毒肽分离的溶剂体系选择
  • 2.5.1 紫外分光法筛选溶剂体系
  • 2.5.2 HSCCC法筛选溶剂体系
  • 2.6 蜂毒肽的制备
  • 2.6.1 分离条件优化
  • 2.6.2 蜂毒肽的分离
  • 2.6.3 分离产物鉴定
  • 第3章 蜂毒肽分离的溶剂体系选择
  • 3.1 紫外分光法筛选溶剂体系
  • 3.1.1 正己烷/甲醇/水体系
  • 3.1.2 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系
  • 3.1.3 苯/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系
  • 3.1.4 氯仿/甲醇/水体系
  • 3.1.5 氯仿/甲醇/水(醋酸)体系
  • 3.1.6 双水相体系
  • 3.2 HSCCC法筛选溶剂体系
  • 3.2.1 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系
  • 3.2.2 苯/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系
  • 3.2.3 氯仿/甲醇/水体系
  • 3.3 HSCCC加标准对照样品筛选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蜂毒肽的制备
  • 4.1 分离条件优化
  • 4.1.1 工作温度的选择
  • 4.1.2 流动相流速的选择
  • 4.1.3 HSCCC螺旋管转速的选择
  • 4.2 蜂毒肽的分离
  • 4.3 HSCCC方法的精确度及准确度
  • 4.4 分离产物鉴定
  • 4.4.1 分离产物的质谱分析
  • 4.4.2 分离产物的氨基酸序列测序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感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制备乙酸乙酯若干问题的实证与教学分析[J]. 化学教学 2020(05)
    • [2].一株酒曲核心酵母的鉴定及产乙酸乙酯条件优化[J]. 山西农业科学 2019(08)
    • [3].乙酸乙酯合成与水解反应较优实验条件研究[J]. 广东化工 2017(06)
    • [4].提高乙酸乙酯转化率的催化剂活性的方法[J]. 乙醛醋酸化工 2017(01)
    • [5].苯并三氮唑乙酸乙酯的合成、热稳定性及几何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 应用化工 2016(08)
    • [6].氟氯烟酰乙酸乙酯的合成与应用[J]. 浙江化工 2015(03)
    • [7].专题十一 乙酸乙酯的制备[J].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15(11)
    • [8].对合成乙酸乙酯实验的改进[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20)
    • [9].乙酸乙酯生产工艺研究进展及市场分析[J]. 云南化工 2019(04)
    • [10].乙酸乙酯制取实验的再改进及思考[J]. 化学教学 2014(06)
    • [11].氨基甲酰乙酸乙酯的合成[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6(05)
    • [12].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J]. 药学研究 2015(01)
    • [13].制取乙酸乙酯演示实验的改进[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3(01)
    • [14].乙酸乙酯制取装置改进的探究[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8(03)
    • [15].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报告[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5(11)
    • [16].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改进[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18)
    • [17].相转移技术在合成氟代乙酸乙酯中的应用[J]. 化工管理 2013(18)
    • [18].头孢噻肟钠生产中乙酸乙酯回收工艺改进[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4)
    • [19].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8)
    • [20].乙酸乙酯实验中的几个问题[J]. 中学化学 2014(11)
    • [21].鸦胆子抗肿瘤活性部分乙酸乙酯初步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14)
    • [22].乙酸乙酯合成技术现状及其进展[J].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09(07)
    • [23].我国乙酸乙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山东化工 2019(17)
    • [24].催化醇酸脱水合成乙酸乙酯的研究进展[J]. 昌吉学院学报 2017(06)
    • [25].乙酰辅酶A含量对酿酒酵母乙酸乙酯合成的影响[J]. 中国酿造 2018(05)
    • [26].正交试验优选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方法[J]. 化学教学 2014(04)
    • [27].基于手持技术的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研究[J]. 化学教育 2014(15)
    • [28].乙酸乙酯制备演示实验的再改进设计[J]. 化学教学 2015(12)
    • [29].制取乙酸乙酯实验的改进[J]. 亚太教育 2015(04)
    • [30].项目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以乙酸乙酯的精制为例[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5(09)

    标签:;  ;  ;  ;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蜂毒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