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人们的选择 ——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中的萨特存在主义解读

畸人们的选择 ——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中的萨特存在主义解读

论文摘要

《小城畸人》是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安德森也因此被认为代表了美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新声”(New Voice)。在这部由二十五篇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故事组成的小说中,安德森描绘了一个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遭受工业革命冲击的小镇,展现了小镇“畸人们”在美国社会变更期的生活状态。小说以揭示小城镇人的生存环境和心理状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相符的是小说表现出人们因不能适应社会巨变而被“畸形化”后的痛苦状态,传递出人对自由、爱和理解的渴望与追求。作为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萨特的存在主义旨在探讨人类存在的困境:世界的荒谬和人类生活的痛苦。此外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强调在困境中的人们可以通过选择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小城畸人》中,安德森不仅对人类存在的困境进行了探索,还赋予了生存困境中的畸人们选择的自由。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是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的简要介绍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正文部分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论述了萨特的“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的理论。萨特坚持无神论。他认为人没有任何先在的本质,人是被抛入到这个荒谬、陌生的世界的。人生活在这个荒谬处境中是痛苦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苦闷和失望。所以人生是极其痛苦的。与此同时,萨特指出在这个荒谬世界中人虽然遭受痛苦的折磨,但是人还有选择的自由。人可以通过选择来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第二章通过仔细分析《小城畸人》这部小说,探讨小镇中不同畸人所处的荒谬世界。自我欺骗者终日在幻想与自欺中度过荒谬的人生;爱的追随者在自我压抑中用一系列荒唐的举动验证了世界的荒谬;宗教信仰者挣扎在信仰与欲望冲突的荒谬之间。第三章总结了畸人们的痛苦生活:无法自由表达思想的痛苦,爱的缺失的痛苦和信仰破灭的痛苦。第四章探讨了萨特存在主义中最重要的思想,即人的自由选择在小说中的体现。面对荒谬的世界和痛苦的人生,畸人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通过对畸人们选择单身,选择爱和选择反抗的分析,指出面对令人绝望的生存困境,人们应该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证实自己作为个体的存在。结论部分总结出畸人们面对荒诞的世界和痛苦的人生,通过选择实现了自我的生存价值。正是因为畸人们勇敢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勇气使他们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尊敬。小说表达了安德森对处于生存困境的现代人们的深切关心以及对他们自由选择的肯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Sartre's Existentialism and Winesburg, Ohio
  • 1.1 Origin of Existentialism
  • 1.2 Sartre's Existentialist Ideas
  • 1.3 Sartre's Existentialism in Winesburg, Ohio
  • Chapter Two Absurd World of Grotesques
  • 2.1 Absurd World of Self-deceiver
  • 2.2 Absurd World of Love Pursuer
  • 2.3 Absurd World of Religious Believers
  • Chapter Three Anguished Life of Grotesques
  • 3.1 Anguish of Failure in Expression
  • 3.2 Anguish of Absence of Love
  • 3.3 Anguish of Collapse of Faith
  • Chapter Four Choices of Grotesques
  • 4.1 Choices of Single Life
  • 4.2 Choices of Love
  • 4.3 Choices of Resistance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中的叙事风格[J]. 芒种 2016(18)
    • [2].从短篇小说《鸡蛋》看舍伍德·安德森笔下幻灭的“美国梦”[J].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6(10)
    • [3].赏析舍伍德·安德森《手》叙事言理的特色[J]. 明日风尚 2017(16)
    • [4].文学史上一根背着人命的牙签[J]. 小说月刊(上半月) 2017(06)
    • [5].舍伍德安德森文学作品中的自我救赎——以《小城畸人》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7(26)
    • [6].对话与真理——评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12)
    • [7].时代与命运的悲怆——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鸡蛋》解读[J]. 新西部 2017(13)
    • [8].舍伍德·安德森作品中的两性关系[J]. 科学中国人 2016(30)
    • [9].浅析舍伍德·安德森的写作特点——以小说“鸡蛋”为例[J]. 环球人文地理 2014(12)
    • [10].弗兰克·舍伍德·罗兰[J]. 世界环境 2014(04)
    • [11].神话原型角度解读舍伍德·安德森《纸团》[J]. 海外英语 2014(18)
    • [12].孤独的人 渴望被理解的心——解读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J]. 科技信息 2009(28)
    • [13].透过表现主义视角解读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J]. 语文学刊 2014(14)
    • [14].“小镇”原型浅释——试论舍伍德·安德森笔下的“小镇”文化[J]. 大众文艺 2013(23)
    • [15].舍伍德·安德森的三大主题 情感压抑—社会离疏—爱的困惑[J]. 青年文学 2010(24)
    • [16].解读舍伍德·安德森《纸团》中的“离奇”婚姻[J]. 青春岁月 2010(20)
    • [17].赏析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鸡蛋》[J]. 青春岁月 2011(22)
    • [18].舍伍德·安德森的女性主义意识[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8(05)
    • [19].舍伍德·安德森笔下的小镇畸人[J]. 芒种 2012(16)
    • [20].理性的超越——舍伍德·安德森小说《手》的相关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22)
    • [21].舍伍德·安德森小说《手》的表现手法解读[J]. 长城 2014(08)
    • [22].舍伍德·安德森与沈从文之品析[J]. 文学教育(中) 2014(01)
    • [23].爱的渴望与失落——解析舍伍德·安德森的《手》[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01)
    • [24].从双性气质探索《小城畸人》中舍伍德·安德森的女性观[J]. 中外企业家 2016(18)
    • [25].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对舍伍德·安德森相关研究的回顾综述[J]. 语文学刊 2015(06)
    • [26].浅析舍伍德·安德森的《鸡蛋》[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3(12)
    • [27].从《林中之死》看舍伍德·安德森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 作家 2010(20)
    • [28].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手》的写作风格理解(英文)[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06)
    • [29].“畸人”的出路在何方?——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群像解读[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 [30].简与繁的张力——论舍伍德·安德森作品的实验风格[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标签:;  ;  ;  ;  

    畸人们的选择 ——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中的萨特存在主义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