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隧道施工时空效应研究

软岩隧道施工时空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在岩体中开挖隧道,围岩受到施工扰动不断地进行应力释放,从而引起围岩的变形发展,而支护结构也随着时间的增长对围岩的变形产生越来越明显地抑制作用。本文介绍了岩土材料时空效应研究现状、流变理论以及混凝土支护结构徐变等时间特性。利用依托工程万丈山等多个隧道的监测数据,通过归纳分析给出隧道施工不同时刻对应的围岩荷载释放率,然后选用弹塑性D-P模型和线性粘弹性广义开尔文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软岩隧道施工全过程的时空效应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首次尝试同时考虑围岩流变和混凝土支护强度增长特性,动态模拟分析了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力学特性。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对依托工程等多个隧道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Ⅳ级围岩隧道洞周收敛在20天内基本达到稳定。并通过归纳分析给出了不同施工时间段对应的围岩压力释放率。(2)运用弹塑性本构模型,不考虑围岩流变和支护强度增长过程进行分析时,围岩各特征部位计算位移值均偏小,与实际监测结果偏差很大;而考虑围岩流变及不同时刻支护结构对应不同强度特性时,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能反映出施工过程的时间空间效应。因此,在进行软岩隧道设计和施工模拟时要计入时间因素对结构的影响。(3)三维数值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隧道开挖时掌子面附近监测点位移收敛速率较大,但由于开挖面附近空间支撑作用,各项应力值均较小,开挖面附近围岩的时间效应不明显;离掌子面远端处(1.5D以上),各特征部位应力值较大,而周边收敛速率却较小,开挖面的空间效应基本在距开挖面约1.5D~2.0D后消失。(4)在隧道施工初期,隧道各特征点位移变化值较为剧烈,位移最大变化速率基本都出现在前3天,其变形累计值占到总量的一半左右。支护结构在前3~4天内的各项应力值增长也较快。而在这个阶段,喷射混凝土有效弹性模量却不足最终值40%,显然最不利断面出现在进行支护后的第3天左右。因此,建议加强对距掌子面0.5D~1.0D断面处的施工管理和监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隧道施工的时空效应
  • 1.2.1 时空效应概念
  • 1.2.2 时空效应研究现状
  • 1.2.3 时空效应研究评价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软弱围岩的流变特性
  • 2.1 软岩的定义
  • 2.2 流变理论
  • 2.2.1 流变学研究内容
  • 2.2.2 流变学研究意义
  • 2.3 部分流变模型及其特性
  • 2.3.1 流变介质模型基本元件
  • 2.3.2 常用的流变模型
  • 2.3.3 流变模型小结
  • 2.4 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流变方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凝土衬砌结构时间特性
  • 3.1 喷射混凝土弹性模量
  • 3.2 模筑混凝土弹性模量
  • 3.3 混凝土徐变
  • 3.3.1 混凝土徐变理论
  • 3.3.2 混凝土有效模量的计算
  • 3.4 小结
  • 第四章 隧道施工阶段监测及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1.1 项目介绍
  • 4.1.2 隧道地质情况
  • 4.1.3 施工方法
  • 4.2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分析
  • 4.2.1 监控量测方案
  • 4.2.2 监测分析
  • 4.3 释放率的选取
  • 4.4 小结
  • 第五章 软岩隧道施工时空效应二维分析
  • 5.1 数值模拟方法及功能
  • 5.1.1 生死单元
  • 5.1.2 连续施工工序的模拟
  • 5.1.3 地应力逐步释放的实现
  • 5.2 隧道围岩及结构的二维弹塑性分析
  • 5.2.1 隧道设计参数
  • 5.2.2 本构模型
  • 5.2.3 参数及材料的选取
  • 5.2.4 计算模型
  • 5.2.5 施工过程
  • 5.2.6 计算结果及分析
  • 5.3 隧道围岩及结构的二维粘弹性分析
  • 5.3.1 本构模型
  • 5.3.2 参数选取
  • 5.3.3 计算施工模拟步骤
  • 5.3.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5.4 时间效应影响评价
  • 5.5 小结
  • 第六章 软岩隧道施工时空效应三维分析
  • 6.1 计算理论及模型
  • 6.1.1 计算理论
  • 6.1.2 计算模型
  • 6.2 参数选取
  • 6.3 施工步骤模拟
  • 6.3.1 施工过程
  • 6.3.2 具体计算步骤
  • 6.4 模拟结果及分析
  • 6.4.1 隧道特征点位移
  • 6.4.2 初期支护应力场
  • 6.4.3 围岩应力场
  • 6.5 不同计算模型模拟结果对比评价
  • 6.6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软岩隧道施工变形控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06)
    • [2].水压爆破在软岩隧道开挖中的实践应用[J].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17(01)
    • [3].软岩隧道大变形及控制技术研究[J]. 建筑安全 2017(05)
    • [4].软岩隧道全断面开挖变形研究[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7(02)
    • [5].四川藏区典型高原软岩隧道关键地质勘察问题研究[J]. 西南公路 2016(03)
    • [6].软岩隧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展望[J]. 山西建筑 2015(11)
    • [7].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研究[J]. 决策探索(中) 2020(07)
    • [8].弱胶结软岩隧道大变形治理与支护对策研究[J]. 公路工程 2016(06)
    • [9].软岩隧道爆破振动研究[J]. 公路 2016(08)
    • [10].山区高速公路浅埋软岩隧道围岩变形分析及支护对策研究[J]. 公路 2015(09)
    • [11].谷竹高速公路软岩隧道施工的研究分析[J]. 华东公路 2012(03)
    • [12].层状软岩隧道稳定性及受力变形特性研究[J]. 四川建筑 2020(01)
    • [13].软岩隧道变形控制机理及其支护技术研究[J]. 科技风 2018(19)
    • [14].西南某铁路软岩隧道大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8(07)
    • [15].富水软岩隧道施工中渗流对岩体变形影响的研究[J]. 山西交通科技 2014(02)
    • [16].浅埋彪水岩软岩隧道开挖数值模拟研究[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9(06)
    • [17].软岩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9(06)
    • [18].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7(S2)
    • [19].软岩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研究[J]. 山西交通科技 2018(03)
    • [20].城市软岩隧道沉降风险性分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21].论高海拔地区软岩隧道的施工技术——以老折山隧道为例[J]. 四川建材 2017(04)
    • [22].大断面软岩隧道变形的控制和防坍塌措施[J]. 江西建材 2017(15)
    • [23].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方法试验研究[J]. 价值工程 2014(12)
    • [24].基于台阶法的极破碎软岩隧道开挖进尺优化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3(02)
    • [25].城市浅埋软岩隧道施工沉降分析及对策[J]. 工程地质学报 2010(02)
    • [26].小垂距交叉软岩隧道现场监测分析[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7(03)
    • [27].膨胀软岩隧道现场监控量测与变形规律研究[J]. 铁道勘察 2014(04)
    • [28].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合理施工工法研究[J]. 山西建筑 2013(23)
    • [29].高应力软岩隧道施工的时空效应分析[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30].泡沫混凝土预留变形层对深埋软岩隧道长期稳定性影响研究[J]. 岩土力学 2011(09)

    标签:;  ;  ;  ;  ;  ;  

    软岩隧道施工时空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