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记忆中持续和瞬时效应fMRI:年轻人和老年人对比研究

情绪记忆中持续和瞬时效应fMRI:年轻人和老年人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情绪记忆(emotional memory)又名为情绪性唤醒事件记忆。情绪性事件较非情绪性事件即中性事件更容易被记住,称之为情绪性增强效应。情绪性增强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情绪能够对记忆加工的各个阶段(编码、固化和提取)产生影响。在记忆编码阶段,主要通过调节感知觉、注意和精细加工。既往相关研究多采用事件相关设计或组块设计,前者主要反映与感知觉相关的瞬时效应,但不能反映情绪和认知的持续性作用;而后者可反映持续性注意和觉醒的持续性状态,但同时又混杂了相关瞬时效应。因此,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很难相对完整地反映情绪对记忆的特异性调节作用。最近有关fMRI研究发现,采用事件相关-组块混合设计方法可同时检测记忆编码加工中的持续效应和瞬时效应。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关于应用该方法对情绪记忆加以研究的报道,而且既往对情绪记忆的研究多集中于年轻成人。一般认为,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认知功能(包括注意保持和记忆)普遍下降,即年龄效应。但最近相关研究发现老年人情绪加工(尤其正性情绪)没有出现显著的年龄效应,而表现出正性情绪偏向。关于情绪偏向具体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其与情绪的瞬时效应和持续效应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事件相关/组块混合设计fMRI方法对相关脑区(主要包括内侧颞叶和前额叶)激活情况进行检测,研究年轻人和老年人情绪记忆中持续效应与瞬时效应作用,并进一步探讨老年人情绪记忆中正性偏向的相对特异性机制。材料和方法健康老年人12名,其中男女各6名,年龄范围为62~74岁(平均年龄68岁);健康年轻人25名,其中男12名,女13名,年龄范围为20~24岁(平均年龄21.7岁)。实验材料为240幅彩色情景图片(恐惧、高兴、悲伤、中性情景图片各60张)。实验过程包括编码和立即提取两个时期。编码任务采用事件相关/组块混合设计方法,被试者在编码同时行fMRI扫描并采集功能数据。在即刻提取阶段,要求被试再认新、旧图片,同时记录行为学数据。分别利用SPM99、SPM2和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fMRI数据及行为学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年轻组与老年组对四种情绪图片的记忆成绩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年轻人对恐惧图片记忆成绩最好,悲伤成绩最低,与其他组图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人对恐惧图片记忆成绩最好,与悲伤图片及中性图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高兴图片与悲伤图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fMRI结果显示:年轻组增强效应主要与持续效应相关,恐惧情绪主要脑区包括左侧海马、双侧杏仁核、右侧前额叶;高兴情绪主要脑区有左侧海马、左侧杏仁核、双侧前额叶。老年组增强效应主要与瞬时效应相关,恐惧情绪主要脑区包括左侧杏仁核、右侧海马、双侧前额叶,高兴情绪主要脑区左侧杏仁核、双侧海马、左侧前额叶。结论老年人即时记忆能力较年轻人普遍下降,但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仍然存在,且显示相对正性偏向。持续效应和瞬时效应在年轻人和老年人情绪记忆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年轻人情绪增强效应主要取决于持续效应,而老年人情绪增强效应主要取决于瞬时效应,均与内侧颞叶和前额叶脑区相关。老年人较年轻人内侧颞叶功能有所下降,而前额叶功能有所代偿。

论文目录

  • 英语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文章发表情况
  • 参与研究的课题
  • 致谢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精神疲劳对前额叶脑电信号关联性的影响[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20(04)
    • [2].腹内侧前额叶的相关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4(04)
    • [3].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28例治疗体会[J]. 淮海医药 2010(03)
    • [4].前额叶底脑挫裂伤的临床救治(附55例报告)[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11)
    • [5].内侧前额叶与社会认知[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11)
    • [6].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一级家属前额叶血流非对称性的近红外光谱成像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 2017(02)
    • [7].贫困对个体执行功能的影响[J]. 心理科学 2020(05)
    • [8].前额叶在老年阶段的可塑性及相关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11)
    • [9].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前后前额叶磁共振质子波谱的变化[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5(01)
    • [10].关于任务抑制影响右前额叶腹侧激活的研究述评[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4(02)
    • [11].完全前额叶孤立术的手术技术及适应证初探[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09)
    • [12].慢性应激行为与大鼠海马、前额叶区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激活的关系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07)
    • [13].一例前额叶完全孤立术治疗复发性癫痫的护理配合[J]. 天津护理 2016(01)
    • [14].调控方式影响跨期选择的神经基础:内侧前额叶的中介作用[J]. 科学通报 2016(32)
    • [15].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前额叶质子磁共振波谱定量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 2016(09)
    • [16].左前额叶与趋近动机加工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5)
    • [17].百事百圆[J]. 科学之友(上旬) 2013(04)
    • [18].前额叶-顶叶网络在心算认知活动中的动态调整[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05)
    • [19].心理理论脑机制的分歧:前额叶中部与颞顶联合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0].糖尿病大鼠前额叶部位淀粉样蛋白水平与自噬水平变化的关系研究[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9(01)
    • [21].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与前额叶、海马质子波谱特点及其相关性[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12)
    • [22].海洛因致脑前额叶损害的研究现状[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9(01)
    • [23].前额叶在抑郁症负性自我加工偏向中的作用[J]. 重庆医学 2018(12)
    • [24].近红外功能成像观察三叉神经痛触发痛与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变化的相关性[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19)
    • [25].腹内侧前额叶注射β淀粉样多肽对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1(03)
    • [26].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08(05)
    • [27].早期高级认知发展与前额叶功能发育的fNIRS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6)
    • [28].单纯前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认知障碍诊疗结果分析[J]. 淮海医药 2016(04)
    • [29].抑郁症患者前额叶和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特点比较研究[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2(12)
    • [30].酒精暴露对内侧前额叶-伏隔核突触传递的影响[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标签:;  ;  ;  ;  ;  

    情绪记忆中持续和瞬时效应fMRI:年轻人和老年人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