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老年人论文-张建军

社区中老年人论文-张建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区中老年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知晓率

社区中老年人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军[1](2019)在《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社区中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率。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5个社区,每社区随机抽取100人,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500位中老年人实施调查,分析其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调查对象对骨质疏松会导致身高变矮,骨质疏松的主要治疗药物为维生素D和钙,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等知识的知晓率较高,而对于骨质疏松相关的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社区中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可通过发放相关的健康知识宣传手册,提高中老年人群对骨质疏松的预防意识。(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周萍[2](2019)在《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健身安全调查及实现途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从1999年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健康及养老等老龄问题逐渐引发了各界重视,作为首都的北京,城市老年化占比日益严重。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如何实现全民健康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合理有效的健身运动对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中老年人参加健身运动,对延缓衰老、防病治病、增进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为了使中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在"科学、有效、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加强中老年人健身安全知识的普及,避免重大伤害事件的发生,本文选取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健身安全现状进行调查,提出了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健身安全的实现路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随机走访了北京市八大城区的街道、社区、公园、广场等健身场所,通过现场沟通、观察、发放问卷以及访谈等形式对北京社区中老年人的健身现状,尤其是健身风险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1.健身基本情况方面:本次调查的目标人群是50岁至80岁的中老年人,健身人群61岁-65岁年龄段最多;北京市社区中老年健身人群受教育程度较高;健身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从健身状况来看,自认比较健康的占大多数,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超过30%,其中患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最多,其次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2.健身内容方面:在健身项目选择方面呈现严重的跟随训练现象,选择最多的健身项目是健身走、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或者在健身路径锻炼;健身场所多为免费公共场所,与朋友结伴参与活动的人群居多。健身时间以每周锻炼3-4次,每次1-2小时的居多。在被问到健身时是否有人来指导锻炼时,超过80%的人选择了偶尔有人指导,主要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有经验的健身锻炼者。3.健身隐患方面:多数健身者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比较了解的,一般一年体检1次,有的甚至半年体检1次,很少有人从未体检过;但在健身过程中很少有人会经常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大部分人在健身锻炼时不会刻意检查场地器材情况,很多人并不了解在健身过程中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或者自我急救方法。3.健身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在被调查的人群中,近两年曾在健身锻炼中受过伤的人数占到15%以上,女性远远大于男性,达到20%以上,并且受伤人群中学历多以初高中及以下人群为主。并且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增;风险发生地点多数都发生在户外,超过80%,并且以发生在小区、街道路边的居多,多数都发生在白天,尤以上午10点前的发生概率最大;在所调查的风险事件中,超过一半的损伤发生在四肢部位,其次是腰部。未曾发生过风险的人群基本都很少担心或者不担心在健身中会受伤,而曾发生过损伤的人员则会比较担心甚至非常担心受伤;多数人都认为受伤的风险是可以预防的,其次是认为比较难预防,个别人认为不能预防。4.健身安全风险因素方面:调查显示,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健身安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卫生保健常识;运动时间过长,不能做到适量运动;健身项目选择不当或健身方法不专业;安全意识较低;没有做到科学健身。研究结论:经过分析研究,本文提出了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健身安全的实现途径:1.首先要控制健身风险,确保健身安全。既要防控气候、天气等环境风险因素,也要防控健身者等人为因素风险和场地、设施、器材等物类风险。2.中老年人社区健身应遵循安全性、经常性、循序渐进、全面性、区别对待、卫生保健和结伴健身等原则。3.制定了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健身安全实现路径:首先,要对中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情况进行实时评价,即要包括健康体检,也要包括体质体格测试。第二,结合实际健身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如气候、季节、天气等,也包括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第叁,制定科学的健身处方,主要包括健身目的、健身类型或健身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等六个方面。第四,选择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的体育设施设备,严格遵照使用说明、注意事项和特别警告,定期检查、检修以及保养。第五,根据健身者特点,分别在运动前、运动中以及运动后进行合理的营养膳食,以保证健身效果。第六,要对中老年人的不好情绪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等常见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控制,以免由于情绪不佳发生意外伤害。第七,要做好运动损伤的防治工作,要防患于未然,正确识别健身中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和杜绝。即使发生风险也要有基本处理能力,把握好受伤的黄金时间,争取妥善处理和最佳治疗。第八,要在健身过程中进行自我监督和短期、中期、长期跟进的医务监督,实时监控异常变化,及时处理,及时就医。第九,有条件的社区和健身者最好能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宜的健身活动,并在社区体育部门的有效管理下,建立社区中老年居民健康管理档案,实现健身安全,切实增进身体健康,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陈永江[3](2019)在《社区治理中“老年人的身影”》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正式印发,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建立社区老年协会,搭建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在我们社区,常见一批老年人或在社区走街串巷巡逻执勤,或在小区齐力清洁公共卫生,或在邻里中间开展互助服务,传递着一份集体温情,充分显示老年人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9年19期)

兰爱丽[4](2019)在《关于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社区中老年人口腔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预防及其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近段时间我社区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中老年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口腔检查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其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理念及口腔卫生工作情况进行相关调查。结果社区中老年人对口腔相关保健知识熟悉度占17.78%,正确刷牙的熟悉度占47.22%,定时刷牙的熟悉度占9.90%。中老年人有53.89%希望定期洗牙,有51.75%每年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有98.65%对牙齿问题比较重视并能及时规范治疗,并且中老年人文化程度是口腔保健观念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的医务工作者应该在工作中对中老年人的口腔卫生知识加强宣传,通过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使老年人口腔卫生状况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8期)

黄晴,朱卫红,周凤英[5](2019)在《上海市五角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及用药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上海市五角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及用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上海市五角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86岁中老年人进行血压测量并进行调查问卷,询问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及用药依从性。结果高血压患者使用较多的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物(39.6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25.51%)和复方降压剂(22.95%);高血压患者单一用药比例最高,占56.53%;服药依从性良好患者964例,占54.78%。结论提高中老年人患者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认知度,从而改善其用药依从性较差的现状,提高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4期)

李燕[6](2019)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人健康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老年人近五年健康管理率的比较,找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使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逐步提升,达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标准。(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8期)

赵鑫,王子晔,陈琦,王静怡,侯小妮[7](2019)在《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中医药信息获取情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中医药信息获取的情境,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于2019年1—3月对便利获取的224位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8.4%(86人)的中老年人获取中医药信息的情境为应对突发健康问题,29.8%(67人)为应对潜在健康问题,68.8%(154人)为应对慢性健康问题,占比最多。卡方检验显示,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中医药信息获取可能的影响因素有性别(X~2=12.504,P=0.002)、年龄(X~2=15.892,P=0.003)、受教育程度(X~2=10.926,P=0.027)、照顾角色(X~2=11.908,P=0.003)、中医药态度(X~2=11.330,P=0.023)。未来面向中老年人的中医药信息服务应加强慢性健康问题相关的中医药信息服务,并充分考虑上述影响因素,以使中医药信息服务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黄健忠,黄海清,易海连[8](2019)在《基于“互联网+”的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模式综合干预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与分析基于"互联网+"的家庭医生契约式管理模式管理社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应用。方法结合社区老年人免费体检任务,随机选取本中心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的180例确诊为低骨量、骨质疏松症的对象;根据确诊顺序分组并进行数字编号,观察组90例奇数应用"互联网+"的家庭医生契约式管理模式,对照组90例偶数应用传统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模式。观察两组管理前后的骨密度变化、骨质疏松知晓率以及管理后骨折发生率等。结果管理后观察组骨密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骨质疏松症知晓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的家庭医生契约式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推广使用,早起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3期)

李世宏[9](2019)在《社区中老年人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与血脂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社区中老年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糖与血脂特征,探讨加强社区中老年人糖尿病前期(PDM)人群筛查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该社区年龄在50岁以上的1 620名中老年人,通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筛查PDM人群,将筛查出的483例PDM进行血脂(TG、TC、HDL、LDL)筛查,分析其血脂特征。结果 1 620名中老年人不同性别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水平随着年龄的升高有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HDL、LDL各项指标都存在超标人群,其中以TC最高。结论在社区中老年人人群中,存在大量的糖尿病前期(PDM)人群和糖尿病(DM)人群,由于早期多无临床症状,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血脂特征(TG、TC、HDL、LDL)与血糖一样,在PDM人群中常伴有异常发生,联合检查血脂血糖,能够提高在早期筛查过程中发现PDM人群的概率,对稳定社区中老年人的血糖,降低DM人群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期刊2019年14期)

陈云[10](2019)在《社区健康传播对中老年人健康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中老年人群体生命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准。在传播渠道丰富多样的当代社会,中老年人如何有效的获取、分辨、利用各类健康信息;社区作为中老年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如何帮助中老年人提升其健康素养水平;何种传播方式及传播内容能够更好的优化中老年健康行为等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与解决。本文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实地调查走访南昌市部分社区中老年群体,以“知-信-行”模式为中老年健康行为优化的参考模式,了解当代社区中老年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数据显示:当下各式新媒体传播的健康类信息对中老年人影响不大,能够影响他们健康行为的主要方式依旧是人际传播;中老年人更信任有专业医学知识的医生、社区诊所医务人员;社区传播中中老年人最喜欢参与免费体检活动,最愿意获取饮食类健康信息;中老年人会自主的,有针对性的获取健康类信息。整体而言,中老年人健康素养、媒介素养较低、存在媒介回避现象;子女缺乏对中老年人的耐心,忽视中老年人健康需求;社区难以有效利用社区媒介进行健康信息传播。综上,建议应从宏观上扩宽社区健康传播覆盖面,中观上加强社区健康传播组织专业性以及微观上提高社区健康传播受众针对性叁方面入手对中老年人提供帮助,提高其健康素养、媒介素养,帮助中老年优化其健康行为。(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社区中老年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从1999年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健康及养老等老龄问题逐渐引发了各界重视,作为首都的北京,城市老年化占比日益严重。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如何实现全民健康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合理有效的健身运动对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中老年人参加健身运动,对延缓衰老、防病治病、增进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为了使中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在"科学、有效、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加强中老年人健身安全知识的普及,避免重大伤害事件的发生,本文选取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健身安全现状进行调查,提出了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健身安全的实现路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随机走访了北京市八大城区的街道、社区、公园、广场等健身场所,通过现场沟通、观察、发放问卷以及访谈等形式对北京社区中老年人的健身现状,尤其是健身风险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1.健身基本情况方面:本次调查的目标人群是50岁至80岁的中老年人,健身人群61岁-65岁年龄段最多;北京市社区中老年健身人群受教育程度较高;健身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从健身状况来看,自认比较健康的占大多数,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超过30%,其中患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最多,其次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2.健身内容方面:在健身项目选择方面呈现严重的跟随训练现象,选择最多的健身项目是健身走、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或者在健身路径锻炼;健身场所多为免费公共场所,与朋友结伴参与活动的人群居多。健身时间以每周锻炼3-4次,每次1-2小时的居多。在被问到健身时是否有人来指导锻炼时,超过80%的人选择了偶尔有人指导,主要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有经验的健身锻炼者。3.健身隐患方面:多数健身者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比较了解的,一般一年体检1次,有的甚至半年体检1次,很少有人从未体检过;但在健身过程中很少有人会经常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大部分人在健身锻炼时不会刻意检查场地器材情况,很多人并不了解在健身过程中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或者自我急救方法。3.健身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在被调查的人群中,近两年曾在健身锻炼中受过伤的人数占到15%以上,女性远远大于男性,达到20%以上,并且受伤人群中学历多以初高中及以下人群为主。并且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增;风险发生地点多数都发生在户外,超过80%,并且以发生在小区、街道路边的居多,多数都发生在白天,尤以上午10点前的发生概率最大;在所调查的风险事件中,超过一半的损伤发生在四肢部位,其次是腰部。未曾发生过风险的人群基本都很少担心或者不担心在健身中会受伤,而曾发生过损伤的人员则会比较担心甚至非常担心受伤;多数人都认为受伤的风险是可以预防的,其次是认为比较难预防,个别人认为不能预防。4.健身安全风险因素方面:调查显示,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健身安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卫生保健常识;运动时间过长,不能做到适量运动;健身项目选择不当或健身方法不专业;安全意识较低;没有做到科学健身。研究结论:经过分析研究,本文提出了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健身安全的实现途径:1.首先要控制健身风险,确保健身安全。既要防控气候、天气等环境风险因素,也要防控健身者等人为因素风险和场地、设施、器材等物类风险。2.中老年人社区健身应遵循安全性、经常性、循序渐进、全面性、区别对待、卫生保健和结伴健身等原则。3.制定了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健身安全实现路径:首先,要对中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情况进行实时评价,即要包括健康体检,也要包括体质体格测试。第二,结合实际健身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如气候、季节、天气等,也包括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第叁,制定科学的健身处方,主要包括健身目的、健身类型或健身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等六个方面。第四,选择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的体育设施设备,严格遵照使用说明、注意事项和特别警告,定期检查、检修以及保养。第五,根据健身者特点,分别在运动前、运动中以及运动后进行合理的营养膳食,以保证健身效果。第六,要对中老年人的不好情绪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等常见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控制,以免由于情绪不佳发生意外伤害。第七,要做好运动损伤的防治工作,要防患于未然,正确识别健身中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和杜绝。即使发生风险也要有基本处理能力,把握好受伤的黄金时间,争取妥善处理和最佳治疗。第八,要在健身过程中进行自我监督和短期、中期、长期跟进的医务监督,实时监控异常变化,及时处理,及时就医。第九,有条件的社区和健身者最好能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宜的健身活动,并在社区体育部门的有效管理下,建立社区中老年居民健康管理档案,实现健身安全,切实增进身体健康,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区中老年人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军.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调查研究[J].人人健康.2019

[2].周萍.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健身安全调查及实现途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陈永江.社区治理中“老年人的身影”[J].现代养生.2019

[4].兰爱丽.关于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5].黄晴,朱卫红,周凤英.上海市五角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及用药物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李燕.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人健康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人人健康.2019

[7].赵鑫,王子晔,陈琦,王静怡,侯小妮.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中医药信息获取情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9

[8].黄健忠,黄海清,易海连.基于“互联网+”的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模式综合干预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

[9].李世宏.社区中老年人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与血脂特征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

[10].陈云.社区健康传播对中老年人健康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9

标签:;  ;  ;  ;  

社区中老年人论文-张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