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商标注册审查中的近似性判断 ——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

中文商标注册审查中的近似性判断 ——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

论文摘要

中文商标是我国市场经济中最为常见的商标表现形式。对于众多申请人而言,其设计或使用的中文商标能否在注册申请予以核准注册对于企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中文商标在注册申请程序中近似性判断是关切中文商标能否予以核准注册的重要因素。从我国目前商标审查现状出发,就中文商标在申请审查程序中近似性判断问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相关公众”模糊区为起点,对中文商标注册申请中的近似性判断模糊性的来源进行分析。进而针对中文商标的特点,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入手,寻求中文商标注册审查中近似性判断的最终规则,最后搭建起审查程序总框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商标近似判断的主体“相关公众”入手探讨商标审查的模糊性。尽管学界已有学者将相关公众界定为:掌握了合理的相关信息、具备合理思维、有普通生活经历、具有正常理解力并且做事合理地谨慎小人的人。然而仍可能导致这样的怀疑盛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体经验,这种个体经验直接影响每个人在面对商标时作出自己特定的判断,从而存在每个人都作出截然不同的结论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商标近似判断模糊性的根源就在于“相关公众”的界定上。任何相关公众都是依靠其特定的生理系统来识别商标,一般需要调用视觉系统、听觉系统、逻辑思维系统等来进行商标的认知和识别。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所谓的“掌握了合理信息、有普通生活经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经验主义理论的融合,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些许的方向。在经验主义理论看来,社会经验是个体经验最终的抽象体。“正如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可分的、独立于别人之外的单一体,所以他只知道自己。可是,有普遍意义的意识内容会冲破个人的这种界限,又自然而然地附属于各个人,不依靠发展出这些内容的那个人,而长久维持着一种普遍的、非私人的、超私人的生命”。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识内容将相关公众这一法律拟制主体统一起来,成为克服商标近似判断模糊性的重要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强调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于中文商标认知的重要意义。该部分首先总结了目前我国《商标审查标准》中对于中文商标近似性判断的具体规则。从这些规则中抽象出认知语言学理论与中文商标认知之间的密切联系,得出认知语言学理论是中文商标认知的理论基础的结论。因而,要对我国目前中文商标注册审查中近似性判断规则进行客观的评判,就需要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入手,寻求对于中文商标认知的具体规则。第三部分对认知语言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强调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社会性、历时性和体验哲学基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社会性强调语言是社会公众通过某种契约形成的符号学指称,是社会的产物。个人独自即不能创造语言,也不能改变语言。因而,相关公众对中文商标的认知能够获得一种统一的认知途径,规避了个体经验对中文商标识别带来的模糊性,确保对于中文商标的认知,能够获得统一识别结果的可能性。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历时性强调语言是某种连续的、不断向前发展的事物。我们只有从不断进行的新的活动中才能认识到每一生动的讲话行为的本质,才能观察到活语言的真实图景。这就决定了对于中文商标的认知,不能仅仅依靠孤立、散乱的词语和语法规则来认识,更要结合中文具体的使用背景、使用方式来进行认知。认知语言学理论体验哲学基础强调语言与人类认知的密切联系。指出语言具有丰富的属性,包括物质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交际的等等,认知对象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经验世界。中文商标本身就起着社会的、文化的、交际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对中文商标的认知不仅要考虑其组成汉字的客观含义,更有考虑中文商标在经验世界中的商品含义。第四部分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中文商标认知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中文商标注册审查中近似性判断的现行规则进行了客观的审视。一方面可以看到现行规则具有合理性的一面,表现为考虑了语言认知的维度、考虑了现实生活中商标模仿的特征,加强了对在先商标权人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发现现行规则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表现为:一方面,对于“易使相关公众误认”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使得现行规则看似完备,实则已陷入逻辑循环的怪圈。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即商标近似判断主体的异化。在这种情况下,商标局审查员在对申请商标近似性进行审查时,侵蚀了相关公众的近似判断主体地位,极容易想当然的、简单的从自我感性认识出发,忽略相关公众的识别途径和特征,最终作出违背商标近似判断标准的决定。另一方面,缺乏对中文商标动态审查的制度设计。忽略了相关公众对中文商标的识别途径,违背了商标近似判断中“是否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原则。使得一些虽然在文字组成上构成近似,但相关公众能够明确区分的商标即使能够实现识别功能,也不能获得注册,是对申请人权益的侵害。第五部分对中文商标注册审查中近似性判断现行规则进行了完整的制度设计。中文商标的含义是语言含义和商品含义的综合体。一方面,中文商标基于其组成汉字语言学意义上的解读,具有语言含义;另一方面,中文商标基于商标的指示性功能,具有商品含义。对中文商标语言含义的认知,体现为对中文商标的“静态审查”,对中文商标商品含义的认知,体现为对中文商标的“动态审查”。基于《商标审查标准》中确立的“误认”决定“近似”的原则,“静态审查”的核心体现为“静态误认”的规则化,“动态审查”的核心体现为“动态误认”的规则化。也就是说,申请商标与在先商标符合“静态误认”的情形,就认定为构成“静态近似”,申请商标与在先商标构成“动态误认”的例外,就认定为不构成“动态近似”。“动态误认”例外的价值在于:动态审查”对“静态审查”的推翻,即就中文商标注册申请而言,在静态审查中构成静态近似,但在动态审查中不构成动态近似,则两商标不构成近似。这样一来,“通过“静态审查”与“动态审查”的配合,能够使中文商标在注册申请审查程序中获得确定性的结果。遵循该思路,该部分第一节对中文商标注册审查中的静态审查进行了阐述,第二节对中文商标注册审查中的动态审查进行了阐述,第三节总结了中文商标注册审查的总框架。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期望能够引起其他学者的共鸣,对商标近似判断体系进行更加科学的论证。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相关公众”模糊区
  • (一) 认知起点——相关公众的界定
  • (二) “相关公众”——模糊性的来源
  • (三) 模糊性的克服:个体感受与普适经验
  • 二、认知语言学:中文商标的“臣服”
  • 三、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
  • (一) 语言的本质
  • (二) 语言活动的社会性与历时性
  • (三) 认知语言学特点
  • (四)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 (五) 词的相似性
  • 四、中文商标近似判断现行规则的“双刃”
  • (一) 现行规则的合理性印证
  • (二) 现行规则的残缺
  • 五、现行判断规则之完善
  • (一) 中文商标的静态审查
  • (二) 中文商标的动态审查
  • (三) 中文商标审查程序总框架
  • 六、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中文作品[J]. 中国书法 2011(09)
    • [2].《国际中文教育学报》征稿启事[J]. 世界汉语教学 2020(02)
    • [3].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闭幕[J]. 孔子学院 2020(01)
    • [4].基于文化产业振兴背景的高职院校中文教育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4)
    • [5].印度的中文教育:综述与评估[J].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0(05)
    • [6].紡織月刊[J]. 纺织服装周刊 2018(21)
    • [7].紡織月刊[J]. 纺织服装周刊 2017(44)
    • [8].中文塑造了我的人生[J]. 孔子学院 2018(02)
    • [9].中文版音乐剧的价值和意义[J]. 上海艺术评论 2018(05)
    • [10].基于中英文可比较语料的中文零指代消解[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11].增强中文自信 助推中华文化复兴——周善甫的中文观述评[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7(02)
    • [12].在邕高校泰国留学生阅读中文书籍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J]. 才智 2017(28)
    • [13].西中文作品欣赏[J]. 美与时代(中) 2014(12)
    • [14].论在外语院系中加强中文课教育的意义[J]. 戏剧之家 2015(10)
    • [15].全家都来学中文[J]. 廉政瞭望(上半月) 2015(10)
    • [16].《高校应用数学学报》第三十卷A辑(中文版)总目次[J].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2015(04)
    • [17].“厦大中文百年”征稿启事[J]. 厦大中文学报 2020(00)
    • [18].香港中文大学宾馆[J]. 金山 2019(08)
    • [19].香港中文大學[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9(25)
    • [20].中文、悟性和悟性享受[J]. 基础教育论坛 2013(20)
    • [21].中文教育之痛[J]. 教师博览 2010(04)
    • [22].该死的中文秘书台[J]. 教师博览 2011(02)
    • [23].探析文化产业振兴与高校中文教育改革[J]. 长江丛刊 2018(02)
    • [24].唐中文作品[J]. 文化月刊 2015(35)
    • [25].好惨的中文课[J]. 课外阅读 2016(05)
    • [26].一不留神,我要读中文系的博士了[J]. 大学生 2016(17)
    • [27].重建中文之美[J]. 百花洲 2016(01)
    • [28].学中文的骄傲[J]. 快乐作文 2015(Z3)
    • [29].孙中山(银奖)[J]. 上海集邮 2015(S1)
    • [30].我和中文做朋友[J]. 快乐作文 2014(Z5)

    标签:;  ;  ;  ;  ;  

    中文商标注册审查中的近似性判断 ——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