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暗条件下拟南芥CESA2和CESA5对CESA6功能冗余的研究

光暗条件下拟南芥CESA2和CESA5对CESA6功能冗余的研究

论文摘要

拟南芥是重要模式植物,已发现10个纤维素合酶基因(AtCesA1~AtCesA10)。AtCESA1、AtCESA3、AtCESA6是初生壁纤维素合酶基因,AtCESA4、AtCESA7、AtCESA8是次生壁纤维素合酶基因,分别参与拟南芥不同生育期的纤维素合成;根据突变体的表型变化推测AtCESA2、AtCESA5、AtCESA9对AtCESA6可能存在部分功能冗余。但AtCESA2、AtCESA5对AtCESA6的冗余过程,AtCESA2、AtCESA5在纤维素合成中的作用等问题还不清楚。本实验根据拟南芥8个纤维素合酶基因(AtCesA1~AtCesA8)序列,在高变区Ⅰ处设计引物,合成了GST-AtCESAs融合蛋白,制备了抗体。以AtCesA6突变体为材料(prc1-1、cesa6),从基因水平、蛋白水平和细胞壁成分三方面研究了在光暗条件下AtCESA2和AtCESA5对AtCESA6的冗余功能,探讨AtCESA2、AtCES-A5在纤维素合成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纤维素合酶抗体的制备和检测制备了AtCESA1~AtCESA8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ting检测发现:AtCESA4和AtCESA7有严重的交叉反应,所以这两个抗体不能使用;其它抗体都能在拟南芥原生质膜上免疫出相应的特异条带。2.光暗处理下拟南芥下胚轴AtCesAs的表达分析GUS染色结果和Real-time PCR结果表明:AtCesA1、AtCesA3、AtCesA6暗处理下表达明显增加;AtCesA2暗处理下表达量较低,而暗转光后表达量明显增加;AtCesA5光暗处理下表达变化趋势不显著。3.光暗处理下拟南芥突变体纤维素合酶基因水平分析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prc1-1、cesa6光暗处理下的AtCesAs的表达都显著降低;光暗比较发现:暗处理下prc1-1、cesa6的AtCesA1、AtCesA3、AtCesA5的表达明显高于光处理。4.光暗处理下拟南芥突变体纤维素合酶蛋白水平分析与野生型相比,光暗处理下prc1-1、cesa6原生质膜总蛋白中的AtCESA6显著降低,AtCESA5显著增加。光下AtCESA2在AtCESAs中所占的比例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暗处理下AtCESA2在AtCESAs中所占比例显著降低。因此推测,AtCESA5在光暗9天的prc1-1、cesa6中都能替补AtCESA6的部分功能,维持突变体存活;AtCESA2只在光下9天的prc1-1、cesa6中弥补AtCESA6的部分功能,使植株能够正常生长。但是在突变体纤维素合酶复合体中AtCESA1、AtCESA3、AtCESA6、AtCESA2、AtCESA5的含量都降低了。与野生型相比,光下突变体prc1-1、cesa6的纤维素合成量显著增加,胼胝质合成量没有明显变化,cesa6的更为显著;而暗处理下纤维素、胼胝质合成量显著降低,prc1-1的更为明显。5.拟南芥突变体成分分析与野生型相比,光下9天,prc1-1的晶体纤维素显著下降,非晶体纤维素显著增加;cesa6的晶体纤维素含量降低了,非晶体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可溶性糖都显著增加。暗处理9天,prc1-1的晶体纤维素显著下降,非晶体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可溶性糖都显著增加;cesa6的晶体纤维素显著下降,非晶体纤维素没有明显变化,而半纤维素、果胶质、可溶性糖都显著增加。6. AtCesA6突变后对次生壁的影响与野生型相比,prc1-1、cesa6秸秆的果胶质显著增加,半纤维素、非晶体纤维素和晶体纤维素都显著降低,木质素变化不显著。prc1-1、cesa6秸秆纤维素的聚合度、结晶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半纤维素的支链有明显的增多;木质素单体的H显著增加,G、S显著降低。与野生型相比,cesa6的纤维素酶酶解产糖率最高增加(8.83±0.87)%,prcl-1增加(5.68±0.49)%;而IRX-3的增加了(36.63±2.67)%。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文献综述
  • 1.1 植物细胞壁的研究进展
  • 1.1.1 植物细胞壁的结构
  • 1.1.2 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 1.1.3 植物细胞壁的作用
  • 1.2 植物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 1.2.1 植物纤维素的理化性质
  • 1.2.2 植物纤维素的作用
  • 1.2.3 植物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 1.3 植物纤维素合酶的研究进展
  • 1.3.1 植物纤维素合酶的发现
  • 1.3.2 植物纤维素合酶基因结构特点
  • 1.3.3 植物纤维素合酶蛋白结构特点
  • 1.3.4 植物纤维素合酶的表达与调控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载体与宿主菌
  • 2.1.2 植物材料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拟南芥的种植
  • 2.2.1.1 营养土种植
  • 2.2.1.2 1/2MS固体培养基种植
  • 2.2.1.3 1/2MS液体培养基种植
  • 2.2.2 拟南芥纤维素合酶抗体制备
  • 2.2.2.1 抗原表位分析
  • 2.2.2.2 引物设计
  • 2.2.2.3 拟南芥叶片总RNA的提取
  • 2.2.2.4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2.2.2.5 PCR反应
  • 2.2.2.6 PCR产物的胶回收
  • 2.2.2.7 目的片段与pGEX-4T-3的连接
  • 2.2.2.8 重组质粒(pGEX-AtCesAs)的转化
  • 2.2.2.9 目的片段的测序
  • 2.2.2.10 融合蛋白诱导表达
  • 2.2.2.11 融合蛋白表达和溶解性检测
  • 2.2.2.12 融合蛋白的纯化
  • 2.2.2.13 抗体制备
  • 2.2.2.14 抗体纯化
  • 2.2.2.15 融合蛋白的凝血酶切割
  • 2.2.2.16 拟南芥原生质膜提取
  • 2.2.2.17 Western-blotting分析
  • 2.2.3 拟南芥野生型光暗处理
  • 2.2.3.1 拟南芥光暗处理过程
  • 2.2.3.2 GUS染色
  • 2.2.3.3 光暗处理拟南芥下胚轴长度的变化
  • 2.2.3.4 Real-time引物扩增效率(E)的确定
  • 2.2.3.5 拟南芥AtCesAs的基因表达变化
  • 2.2.3.6 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方法
  • 2.2.4 cesa6转录通读鉴定
  • 2.2.4.1 突变体总DNA提取
  • 2.2.4.2 突变体总RNA提取
  • 2.2.4.3 突变体总RNA的反转录
  • 2.2.4.4 PCR反应
  • 2.2.4.5 PCR产物的胶回收
  • 2.2.4.6 AT克隆
  • 2.2.5 拟南芥突变体的表型观察
  • 2.2.5.1 光下,突变体表型观察
  • 2.2.5.2 光暗处理下,突变体表型观察及电镜分析
  • 2.2.6 拟南芥突变体纤维素合酶基因水平分析
  • 2.2.6.1 光暗9天,突变体全植株AtCesAs的基因表达变化
  • 2.2.6.2 光下,突变体茎秆AtCesAs的基因表达变化
  • 2.2.7 光暗处理下拟南芥突变体纤维素合酶蛋白水平分析
  • 2.2.7.1 光暗9天,突变体全植株的纤维素合酶复合体蛋白分析
  • 2.2.7.2 光暗9天,突变体纤维素合酶复合体活性分析
  • 2.2.8 拟南芥突变体成分分析
  • 2.2.8.1 细胞壁成分的提取方法
  • 2.2.8.2 GCMS测定单糖组成
  • 2.2.8.3 细胞壁成分测定标准曲线的制备
  • 2.2.9 拟南芥突变体秸秆木质素含量测定
  • 2.2.10 拟南芥突变体秸秆的降解转化
  • 2.2.11 HPLC测定突变体木质素单体组成
  • 2.2.12 突变体秸秆纤维素聚合度测定
  • 2.2.13 突变体秸秆纤维素结晶度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拟南芥纤维素合酶抗体制备
  • 3.1.1 AtCESAs抗原表位预测
  • 3.1.2 表达载体的构建
  • 3.1.3 融合蛋白表达和溶解性检测
  • 3.1.4 融合蛋白的纯化
  • 3.1.5 多克隆抗体IgG纯化
  • 3.1.6 GST-AtCESAs抗体交叉反应检测
  • 3.1.7 GST-AtCESAs抗体特异性检测
  • 3.2 拟南芥野生型光暗处理
  • 3.2.1 GUS染色
  • 3.2.2 光暗处理拟南芥下胚轴长度的变化
  • 3.2.3 Real-time引物扩增效率(E)的确定
  • 3.2.4 拟南芥AtCesAs的表达变化
  • 3.2.4.1 光暗处理拟南芥下胚轴的表达变化
  • 3.2.4.2 拟南芥不同组织的表达变化
  • 3.3 cesa6转录通读鉴定
  • 3.3.1 cesa6突变体纯合确定
  • 3.3.2 cesa6突变体3'-cDNA转录鉴定
  • 3.3.3 cesa6转录通读的鉴定
  • 3.3.4 cesa6转录通读后T-DNA的变化
  • 3.4 拟南芥突变体表型观察
  • 3.4.1 光下,AtCesA6突变体表型观察
  • 3.4.2 光暗处理下,AtCesA6突变体表型观察及电镜分析
  • 3.4.3 光下,突变体表型观察
  • 3.4.4 光下,突变体茎秆的电镜切片
  • 3.5 拟南芥突变体纤维素合酶基因表达变化
  • 3.5.1 光暗9天,突变体全植株AtCesAs的表达变化
  • 3.5.2 光下,突变体茎秆AtCesAs的表达变化
  • 3.6 光暗处理下拟南芥突变体纤维素合酶蛋白水平分析
  • 3.6.1 光暗9天,突变体全植株AtCESAs的表达变化
  • 3.6.2 光暗9天,突变体纤维素合酶活性分析
  • 3.7 拟南芥突变体成分分析
  • 3.7.1 光暗9天,AtCesA6突变体全植株成分分析
  • 3.7.2 突变体秸秆成分分析
  • 3.7.3 突变体半纤维素单糖组成分析
  • 3.7.4 突变体果胶质单体组成分析
  • 3.8 突变体秸秆木质素单体组成分析
  • 3.9 突变体秸秆纤维素结构特性分析
  • 3.10 突变体秸秆的降解转化
  • 4 讨论
  • 4.1 抗体的制备
  • 4.2 拟南芥的光暗处理
  • 4.3 转录通读现象
  • 4.4 突变体表型
  • 4.5 AtCESA2、AtCESA5对AtCESA6的功能冗余作用
  • 4.6 AtCesA6突变后对次生壁的影响
  • 4.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光暗条件下拟南芥CESA2和CESA5对CESA6功能冗余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