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黄素不同给药途径防治5-氟尿嘧啶致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用药分析

核黄素不同给药途径防治5-氟尿嘧啶致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用药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核黄素不同给药途径防治含5-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所致口腔黏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肿瘤中心化疗科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10日接受含5-Fu化疗方案化疗的104例胃癌患者。其中接受奥沙利铂+5-Fu化疗方案(FOLFOX方案)的患者48例,接受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5-Fu化疗方案(DOF方案)的患者18例,接受表柔比星+奥沙利铂+5-Fu化疗方案(EOF方案)的患者18例,接受紫杉醇+奥沙利铂+5-Fu化疗方案(TOF方案)的患者2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1)静脉注射组:化疗期间给予核黄素磷酸钠15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每日总剂量为15mg),持续5天(化疗前30min);(2)口服片剂组:化疗期间给予维生素B2片剂5mg口服,每日三次(每日总剂量为15mg),持续5天。根据化疗过程中口腔黏膜炎的发病情况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既往史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5-Fu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1.临床疗效:静脉注射组和口服片剂组接受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分别是11.5%和48.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16.59,P<0.005);静脉注射组和口服片剂组化疗后0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8.5%和51.9%,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16.59,P<0.005);静脉注射组和口服片剂组I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7%和25%,有统计学差异(x2=4.50,P<0.05);静脉注射组和口服片剂组Ⅱ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8%和19.2%,有统计学差异(x2=4.42,P<0.05);静脉注射组和口服片剂组口腔黏膜炎持续5-6天的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和23.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6.69,P<0.01);静脉注射组和口服片剂组化疗后口腔黏膜炎持续≥7天的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和13.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亚组分析:在静脉注射组与口服片剂组内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化疗经历等方面进行亚组分析,两组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均未得出统计学差异;但是在化疗方案这一亚组分析中,所有接受两药联合方案化疗的患者和所有接受三药联合方案化疗的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6.7%和41.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7.35,P<0.01)。3.毒副反应:静脉注射组和口服片剂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其他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除腹泻发生率外,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组和口服片剂组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13.5%和34.6%,有统计学差异(x2=6.37,P<0.05)。结论:核黄素用于预防含5-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少口腔黏膜炎的发生;静脉给药方式比口服给药治疗效果更好,且有效降低不良反应。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磷酸腺苷不同注射方式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比较研究[J]. 河北医药 2011(01)
    • [2].不同注射途径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肠炎疗效的实验研究[J].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7(05)
    • [3].静脉注射移植ADSCs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J]. 山东医药 2018(32)
    • [4].地西泮舌下滴服治疗小儿惊厥31例疗效观察[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5].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给药途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药房 2009(23)
    • [6].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中的作用及成本效果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05)
    • [7].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22)
    • [8].联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治疗重症破伤风20例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10)
    • [9].硫化氢对脓毒症大鼠动脉压力反射的影响[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04)
    • [10].鸭源NDV对SPF鸭免疫机能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2)
    • [11].不同给药途径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3)
    • [12].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疗效分析[J]. 海峡药学 2012(07)
    • [13].地佐辛经硬膜外给药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 2015(11)
    • [14].3种常见脂多糖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肺损伤程度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4(01)
    • [15].骨显像剂~(99m)TC-MDP静脉注射方法的对比观察[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11)
    • [16].万古霉素不同给药途径预防脑外伤颅内感染研究[J].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9(03)
    • [17].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不同给药途径对白血病化学治疗患者的影响[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01)
    • [18].云克针剂诱导兔骨关节炎模型软骨修复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8(12)
    • [19].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用药途径疗效对比[J]. 临床医学 2016(01)
    • [20].不同给药途径的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磁共振检查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04)
    • [21].肌注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观察[J]. 科技视界 2014(21)
    • [22].鸡源新城疫病毒对种鹅的致病性实验[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6(03)
    • [23].冠状动脉内注射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PCI病人预后转归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14)
    • [24].静脉应用速尿的不同方式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的影响[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9(06)
    • [25].甲氨蝶呤不同途径治疗异位妊娠68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09(11)
    • [26].内皮抑素在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J]. 广东医学 2008(05)
    • [27].盐酸戊乙奎醚不同给药途径对大鼠急性肺损伤作用比较[J]. 安徽医药 2008(11)
    • [28].鸭源新城疫病毒对鹅的致病性试验[J]. 中国兽医学报 2014(08)
    • [29].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给药方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4)
    • [30].尼莫地平不同给药途径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03)

    标签:;  ;  ;  

    核黄素不同给药途径防治5-氟尿嘧啶致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用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