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媒介生态学研究 ——以《新华日报》为例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媒介生态学研究 ——以《新华日报》为例

论文摘要

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使抗战时期成为重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重庆的地位亦由战前的地区性文化、经济中心,一跃成为全国的政治、军事、文教、经济和金融中心,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四大名都之一。邵培仁所著《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是本文重要的理论依据,该书将报纸环境可以划分为:社会环境、媒介环境以及拟态环境,探讨媒介在不同环境范畴内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不同环境之间的互动是本文的主旨所在。社会环境是指由人类主体聚集、汇合后所形成的社会状况和条件。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实际上是以个人身份同媒介环境、社会环境发生关系。社会环境的构成比较复杂,但就传播活动而言主要有四个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讯息因素。媒介环境可以被定义为,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媒介环境的构成因素分为:媒介威望,社会意识,团队精神,行为规范,求实精神等五个方面。媒介环境五大因素的指标愈向正极发展,媒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愈好,而媒介人员的成就感和积极性就愈高,反之就下降。在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这种“小环境”与“大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传播活动,能够建构起一种媒介化的环境,也就是李普曼所谓的“拟态环境”。本文从公共领域的建构和文化主题的重建等视角对由《新华日报》引起的“拟态环境”进行探讨。抗战初期的重庆新闻界,由于知识层次的限制,报纸并没有被广大工人和农民所接受。当局对新闻采访范围的限制,以及中央社通讯被各大报纸所通用,造成了陪都报纸只为社会的“精英”阶层所接受的局面。这些“精英”们或拥有或共享大众传媒的话语权,拥有绝大多数的媒介资源,而其他低文化程度的读者们则失去了媒介话语权。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不同阶层读者的不同需求,导致了大众传播的对立与冲突。《新华日报》改变了低文化程度读者无缘于大众媒介的现状,缓和了对立与冲突,使得他们也能够拥有媒介资源,缩小了大众传播的传播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对媒介生态失衡的情况进行了调适。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导论
  •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理论支撑
  • 1.4 选题创新之处
  • 2 抗战陪都时期的重庆社会环境
  • 2.1 政治因素
  • 2.2 经济因素
  • 2.3 文化因素
  • 2.4 讯息因素
  • 3 《新华日报》之媒介环境
  • 3.1 媒介威望
  • 3.2 社会意识
  • 3.3 团队意识
  • 3.4 行为规范
  • 3.5 求实精神
  • 4 《新华日报》之拟态环境
  • 4.1 公共领域的建构
  • 4.1.1 媒体开放性
  • 4.1.2 撰稿人士
  • 4.1.3 话题公共性
  • 4.2 文化主题的重建
  • 4.2.1 救亡与启蒙运动
  • 4.2.2 民主与自由的呼声
  • 4.3 思维向度的转变
  • 5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媒介生态学视角下厦门卫视的运营突围探析[J]. 东南传播 2020(03)
    • [2].媒介生态学视野中的“技术”[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3].解禁初期台湾报纸文艺副刊的媒介生态学分析[J]. 文化与传播 2016(03)
    • [4].从媒介生态学视角探讨新传播环境下党报的机遇[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3)
    • [5].媒介生态学研究述评[J]. 传媒 2017(10)
    • [6].“媒介生态学视野中的华莱坞电影”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召开[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1)
    • [7].媒介生态学视域下视频网站生态位危机及其调整[J]. 东南传播 2020(06)
    • [8].论新媒体的价值及其限度——基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J]. 传媒 2016(13)
    • [9].台湾地区社会的变迁与文艺副刊的转型——1987年前夕台湾报纸文艺副刊的媒介生态学分析[J]. 新闻春秋 2016(03)
    • [10].现代性研究与媒介生态学(本栏目主持人语)[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1].中国媒介生态学研究的量化考察、焦点回顾与质化分析[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2].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的裸露现象解读[J]. 青年记者 2008(23)
    • [13].媒介生态学视野中的工具与方法——剪切、复制与粘贴的文化与美学蕴涵[J]. 上海文化 2017(12)
    • [14].世纪之交台湾报纸文艺副刊的媒介生态学分析[J]. 文化与传播 2016(06)
    • [15].媒介生态学视野下高校校报的转型研究[J]. 凯里学院学报 2016(04)
    • [16].以媒介生态学为视角解析台湾地区“动新闻”[J]. 新闻界 2010(02)
    • [17].论作为媒介之叙事——谈讲故事之研究的媒介生态学方法[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8].“再部落时代”的新媒介生态学研究[J].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9)
    • [19].媒介生态学思想的形成及流变[J]. 新闻爱好者 2011(04)
    • [20].群落演化: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的人类学纪录片[J]. 视听 2016(02)
    • [21].媒介生态学视野下移动学习中“人—媒介”的关系[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1)
    • [22].媒介生态学视野下手机3G的发展[J]. 新闻爱好者 2010(23)
    • [23].解禁初期台湾报纸文艺副刊的媒介生态学分析[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4].当代美学研究的媒介生态学视野[J]. 中外文论 2016(02)
    • [25].经济转型中文艺副刊的延续与变化——1960年代台湾报纸文艺副刊媒介生态学分析[J]. 新闻知识 2014(01)
    • [26].社会性软件的媒介生态学研究[J]. 鄱阳湖学刊 2012(04)
    • [27].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J]. 新闻与写作 2008(01)
    • [28].基于媒介生态学的网络音频生态域构建——兼议人民网网络音频构建路径[J]. 中国广播 2020(02)
    • [29].媒介生态学视角下媒体融合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13)
    • [30].方案新闻的存在价值及其媒介生态学意义[J]. 传媒 2017(10)

    标签:;  ;  ;  ;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媒介生态学研究 ——以《新华日报》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