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效应研究

企业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人在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的各种潜力不断被挖掘出来,从而促进这一发展不断加速。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各种组织中人的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学者们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也更加重视。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非正式群体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是从管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角度分析非正式群体的构成、形态、成因及功能等方面,缺少将经济学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引入企业组织中对非正式群体的效应进行研究。非正式群体普遍客观存在于企业组织中,然而在过去,非正式群体往往被忽视,其结果是企业组织目标受到影响,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员工积极性受到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因素促使非正式群体大量产生,并带有明显的社会转型期特征,因此,借鉴西方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研究组织中非正式群体效应,并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群体目标一致就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相关非正式群体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群体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两种组织具有互补性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认为两种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相互促进,并在相互作用中追求各自目标;认为两种组织是互补的,能够达到激励约束相容,从而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认为只有从这一层面上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群体,才能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它们之间的良好互动,才能更好追求各自目标,实现激励约束相容。同时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利益集团分析的视角,深入地分析了企业组织中非正式群体对组织成员以及组织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以实现激励约束相容,最后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非正式群体的效应进行了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非正式群体及利益集团理论概述
  • 2.1 非正式群体理论
  • 2.1.1 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 2.1.2 非正式群体的分类
  • 2.1.3 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 2.1.4 非正式群体的特性
  • 2.2 新制度经济学利益集团理论
  • 第三章 利益集团视角下企业非正式群体的效应分析
  • 3.1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组织关系的互补性分析
  • 3.1.1 目标互补
  • 3.1.2 结构互补
  • 3.1.3 运作机理互补
  • 3.1.4 管理过程互补
  • 3.1.5 小结
  • 3.2 非正式群体效应的作用形式
  • 3.2.1 协作意愿
  • 3.2.2 组织目标
  • 3.2.3 信息沟通
  • 3.3 非正式群体对其成员的效应
  • 3.3.1 成员信息的共享
  • 3.3.2 成员需求的满足
  • 3.3.3 成员独立性的丧失
  • 3.3.4 成员角色冲突的产生
  • 3.3.5 “搭便车”使得部分群体成员不作为
  • 3.4 非正式群体对组织内其他成员的效应
  • 3.4.1 信息不对称
  • 3.4.2 地位不公平
  • 3.4.3 竞争力量不均衡
  • 3.5 利益集团理论视角下非正式群体对组织的效应分析
  • 3.5.1 组织凝聚力效应分析
  • 3.5.2 组织弹性效应分析
  • 3.5.3 组织活力效应分析
  • 3.5.4 组织文化效应分析
  • 3.5.5 组织创新效应分析
  • 3.5.6 小结
  • 3.6 企业组织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
  • 3.6.1 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的效应
  • 3.6.2 正式制度建设方面的引导
  • 3.6.3 非正式制度及文化建设方面的引导
  • 第四章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非正式群体效应案例分析
  • 4.1 案例分析的意义和思路
  • 4.2 中国网通 B 公司概况
  • 4.2.1 中国网通B 公司背景
  • 4.2.2 典型事件
  • 4.3 中国网通 B 公司非正式群体效应的利益集团分析
  • 4.3.1 中国网通B 公司非正式群体成因分析
  • 4.3.2 中国网通B 公司非正式群体特点
  • 4.3.3 中国网通B 公司非正式群体组织效应的利益集团分析
  • 4.4 中国网通 B 公司非正式群体的引导
  • 4.4.1 正确认识中国网通 B 公司内的非正式群体
  • 4.4.2 中国网通B 公司正式制度建设
  • 4.4.3 中国网通B 公司非正式制度建设
  • 结论与展望
  • 1、研究的结论
  • 2. 本文创新之处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 河北企业 2020(11)
    • [2].论如何开展好企业组织人事工作之我见[J]. 才智 2017(02)
    • [3].广义企业组织的演进与管理会计的发展[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09)
    • [4].事业单位改革与民办非企业组织的发展[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1)
    • [5].职位越小越自由[J]. 新一代 2016(12)
    • [6].网络化企业组织开放式创新中知识产权协调功能分析[J]. 湖南社会科学 2016(05)
    • [7].企业组织演化的多主体建模与仿真[J].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13(02)
    • [8].范式的重构、有益的探索——评《竞争合作范式与网络化企业组织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3)
    • [9].和谐企业组织探析[J]. 中国商贸 2010(06)
    • [10].企业组织经营风险的社会化分担制度探析[J]. 中国商论 2019(03)
    • [11].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环境的变化与经营模式的变革[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8(01)
    • [12].民营企业组织转型影响因素研究:以W公司为案例[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20)
    • [13].数字化时代企业组织的转型之路[J]. 信息通信技术 2017(02)
    • [14].企业组织治理与管理模式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12)
    • [15].组织文化对企业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J]. 四川水泥 2019(02)
    • [16].“官——商”型腐败的特点、成因及应对——以企业组织为分析视角[J]. 岭南学刊 2017(02)
    • [17].科技企业组织情绪能力结构测量及对创新的影响[J]. 科研管理 2017(09)
    • [18].关于改进批发销售企业组织应收款项管理的思考[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22)
    • [19].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组织的繁荣与探索[J]. China Economist 2018(04)
    • [20].竞合视角下企业组织联盟知识共享演化与激励[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1].主导权没了,企业组织要变[J]. 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14(04)
    • [22].企业组织网络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证券期货 2013(01)
    • [23].跨国企业组织与文化创新问题研究[J]. 中国商论 2016(32)
    • [24].做好组织人事,服务企业发展[J]. 才智 2017(02)
    • [25].适宜知识创造的企业组织及其模糊综合评价[J]. 黄海学术论坛 2012(02)
    • [26].企业组织内控自我评估结果的运用问题刍议[J]. 企业研究 2014(04)
    • [27].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组织即兴触发理论研究[J]. 价值工程 2013(23)
    • [28].大企业组织竞争模式的经济学阐释[J]. 求是学刊 2011(05)
    • [29].企业要做工作分析[J]. 广东饲料 2011(12)
    • [30].职能与权变相结合的球队型企业组织研究[J]. 中国市场 2014(11)

    标签:;  ;  ;  ;  ;  

    企业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