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分析国内外关于尖晶石LiMn2O4研究现状,针对尖晶石LiMn2O4材料均匀性不好、物相复杂、结构不稳定和电化学性能差等缺陷,研究了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的制备、性能与改性,得到了物理性能好、电化学性能优良、循环寿命长的LiMn2O4材料。以电解锰粉为原料,采取两段高温氧化的方法制备锰氧化物,考查了氧化温度、氧化时间和升温速率对产物物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段高温氧化的材料性能差,两段高温氧化的材料性能好。升高温度,锰氧化物中氧含量增大,一次颗粒增大,微观形貌改善,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颗粒长大。确定了高密度锰氧化物的热处理制度:从室温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700℃,保温9h,自然降温,球磨至中位径D50≈3.0μm,过筛,随后再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1050℃进行第二次氧化,保温7h,随后自然降温,球磨至D50≈4.0μm,过筛,筛下物即为锰氧化物。该氧化物为Mn3O4和Mn2O3混合物,D50≈4.0μm时粉体的振实密度为2.70g·cm-3。以自制高密度锰氧化物为前驱体,以Li2CO3为锂源,采用机械活化和固相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尖晶石LiMn2O4。TG-DSC分析表明:混合物在500℃放热并发生明显失重,即开始形成尖晶石LiMn2O4,930℃吸热发生尖晶石相向四方相转变。XRD和SEM分析表明:650℃以下的烧结产物含有杂相Mn2O3,650~900℃的烧结产物为纯立方尖晶石LiMn2O4,烧结温度升高,颗粒尺寸增大,点阵参数a增大。烧结温度对颗粒形貌有显著影响,650℃以下微观颗粒形貌较差,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八面体型一次颗粒形貌明显,850~900℃的合成产物颗粒表面出现少量的细碎颗粒。随着烧结温度升高,首次放电比容量先增大后减少,750℃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延长烧结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首次放电比容量。配锂量对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有明显影响,缺锂锂锰氧化物首次放电比容量较低,电化学循环性能较差,富锂锂锰氧化物首次放电比容量也较低,但电化学循环性能良好,其中Li1.015Mn2O4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为111.25mAh·g-1(0.1C,4.2V,vs.C),循环30周期容量保持率为95.03%。分别以Co3O4、NiO、TiO2、ZrO2为掺杂体,制备了掺杂锂锰氧化物Li1.015Mn2-xMxO4(M=Co、Ni、Ti、Zr)。考查了掺杂离子、掺杂量对锂锰氧化物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Li1.015Mn1.9Zr0.1O4外,Li1.015Mn2-xMxO4(M=Co、Ni、Ti;x≤0.1)均具有尖晶石结构,掺杂改善了锂锰氧化物体系中阳离子的排序。随着掺杂量的增大,首次放电比容量降低,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增强,掺杂量x≤0.01时,首次放电比容量未明显降低,掺杂量x≥0.1时,首次放电比容量明显降低。掺杂改善了微观形貌,细化了晶体颗粒,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的振实密度。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对尖晶石型LiMn2O4脱/嵌锂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换电流密度和Li+离子扩散系数均与嵌锂电位有关,并且在4.0V附近出现最大值,交换电流密度和Li+离子扩散系数分别为93.5 mA·g-1、0.66×10-12cm2·s-1。掺杂对交换电流密度和Li+离子扩散系数有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1.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与应用
  • 1.2.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1.2.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1.2.4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2(M=Co、Ni、Mn)'>1.3.1 层状结构的LiMO2(M=Co、Ni、Mn)
  • 2'>1.3.1.1 LiCoO2
  • 2'>1.3.1.2 LiNiO2
  • 2'>1.3.1.3 层状结构LiMnO2
  • 4'>1.3.2 橄榄石结构LiFePO4
  • 2O4'>1.3.3 尖晶石结构LiMn2O4
  • 2O4的晶体结构'>1.3.3.1 LiMn2O4的晶体结构
  • 1.3.3.2 Li-Mn-O三元系相图
  • 2O4的电化学性能'>1.3.3.3 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
  • 1.3.3.4 Jahn-Teller效应
  • 2O4的容量衰减'>1.3.3.5 LiMn2O4的容量衰减
  • 2O4的制备方法'>1.3.3.6 LiMn2O4的制备方法
  • 2O4的改性'>1.3.3.7 LiMn2O4的改性
  • 1.3.4 其他正极材料
  • 1.4 本课题选题思想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密度锰氧化物的制备
  • 2.1 实验
  • 2.1.1 硫酸亚铁铵法滴定锰含量
  • 2.1.2 重量测定氧含量
  • 2.1.3 粒度分析
  • 2.1.4 振实密度测定
  • 2.1.5 微观形貌分析
  • 2.1.6 物相分析
  • 2.2 高密度锰氧化物的制备
  • 2.2.1 第一段氧化条件对锰氧化物物化性能的影响
  • 2.2.2 第二段氧化条件对锰氧化物物化性能的影响
  • 2.2.3 第二段氧化条件对锰氧化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 2.3 高密度锰氧化物的结构
  • 2.4 本章小结
  • 2O4的制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第三章 尖晶石LiMn2O4的制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 3.1 实验
  • 2O4的制备'>3.1.1 尖晶石LiMn2O4的制备
  • 3.1.2 热分析
  • 3.1.3 物相分析和点阵参数测定
  • 3.1.4 微观形貌分析
  • 3.1.5 粒径分析
  • 3.1.6 振实密度测定
  • 3.1.7 电化学性能测试
  • 3.2 热分析
  • 3.3 锂锰氧化物的结构
  • 3.4 锂锰氧化物的结构
  • 3.4.1 烧结温度对锂锰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3.4.2 烧结时间对锂锰氧化物结构的影响
  • 3.5 锂锰氧化物的微观形貌
  • 3.5.1 烧结温度对微观形貌的影响
  • 2O4微观形貌的影响'>3.5.2 烧结时间对LiMn2O4微观形貌的影响
  • 2O4微观形貌的影响'>3.5.3 配锂量对LiMn2O4微观形貌的影响
  • 3.6 锂锰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
  • 2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3.6.1 烧结温度对LiMn2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3.6.2 烧结时间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2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3.6.3 配锂量对LiMn2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的改性研究
  • 4.1 实验
  • 1.015Mn2-xMxO4(M=Co、Ni、Ti、Zr)的制备'>4.1.1 Li1.015Mn2-xMxO4(M=Co、Ni、Ti、Zr)的制备
  • 4.1.2 材料的物化性能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4.1.3 循环伏安实验
  • 2O4的结构'>4.2 掺杂LiMn2O4的结构
  • 2O4的微观形貌'>4.3 掺杂LiMn2O4的微观形貌
  • 2O4的电化学性能'>4.4 掺杂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
  • 2O4的常温循环性能的影响'>4.4.1 掺杂对LiMn2O4的常温循环性能的影响
  • 2O4的高温循环性能的影响'>4.4.2 掺杂对LiMn2O4的高温循环性能的影响
  • 2O4的循环伏安研究'>4.4.3 掺杂LiMn2O4的循环伏安研究
  • 2O4的物理性能'>4.5 掺杂LiMn2O4的物理性能
  • 4.6 本章小结
  • 2O4脱/嵌锂动力学研究'>第五章 尖晶石LiMn2O4脱/嵌锂动力学研究
  • 5.1 交流阻抗法测定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原理
  • 5.1.1 交换电流密度的测定原理
  • 5.1.2 扩散系数的测定原理
  • 5.2 实验
  • 5.2.1 电极的制备和模拟电池的组装
  • 5.2.2 交流阻抗实验
  • 2O4脱/嵌锂过程等效电路图'>5.2.3 LiMn2O4脱/嵌锂过程等效电路图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交换电流密度
  • +离子扩散系数'>5.3.2 Li+离子扩散系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锰氧化物纳米线中不均匀应变诱发的磁涡旋团簇(英文)[J]. Science Bulletin 2020(03)
    • [2].水合锰氧化物对水中溴酚的去除及脱溴效能[J]. 中国给水排水 2018(05)
    • [3].载锰氧化物沸石对甲醛废水处理研究[J]. 应用化工 2015(08)
    • [4].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半定量分析铜锰氧化物中的铜和锰[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5(10)
    • [5].锶掺杂镧锰氧化物的结构及其红外发射率[J]. 硅酸盐学报 2016(09)
    • [6].锰氧化菌及其生物锰氧化物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05)
    • [7].钠锰氧化物高压相变的理论预测[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 [8].掺杂锰氧化物和极化子行为[J]. 物理 2010(10)
    • [9].锂锰氧化物离子筛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09(S1)
    • [10].直接氧化生成锰氧化物去除水中铊的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6(08)
    • [11].钒锰氧化物复合正极材料制备及性能[J]. 电源技术 2014(06)
    • [12].锂锰氧化物掺氟改性研究[J]. 新疆有色金属 2009(S1)
    • [13].掺杂钴对锂锰氧化物性能的影响[J]. 上海有色金属 2009(04)
    • [14].锰氧化物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 云南化工 2019(02)
    • [15].锂锰氧化物的制备与性能[J]. 上海有色金属 2009(03)
    • [16].锌锰氧化物原位负载磷酸氢钙以提高水氧化性能:一种放氧化合物的模型(英文)[J]. 催化学报 2018(06)
    • [17].利用赖氨酸芽孢杆菌产生的生物锰氧化物吸附和回收金离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05)
    • [18].生物锰氧化物对偶氮染料的脱色作用[J].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18(04)
    • [19].混合锰氧化物制备尖晶石型锰酸锂及其性能研究[J]. 无机盐工业 2014(06)
    • [20].生物炭-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对红壤吸附铜特性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5)
    • [21].稀土锰氧化物掺杂材料的电磁特性[J]. 科技导报 2013(09)
    • [22].合成锰氧化物氧化水中苯酚的研究[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5(04)
    • [23].钾锰氧化物:电化学控制合成及其电容器性质(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0(12)
    • [24].柱高对锰氧化物/沸石吸附中性红的影响(英文)[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8(02)
    • [25].铜锰氧化物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 工业催化 2012(12)
    • [26].镧锶锰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磁特性分析[J]. 过程工程学报 2009(S2)
    • [27].铜锰氧化物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的还原与催化性能[J]. 工业催化 2008(07)
    • [28].锰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氧化甲醛的研究进展[J]. 精细化工 2019(12)
    • [29].锰氧化物对环境中重金属吸附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 2018(01)
    • [30].大连化物所乙酰酮修饰锰氧化物L酸催化胺选择氧化研究取得新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9(08)

    标签:;  ;  ;  ;  ;  ;  

    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