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红栌组培快繁体系的研究

美国红栌组培快繁体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试验主要围绕外植体灭菌、丛生芽诱导、丛生芽增殖、试管苗生根、试管苗出瓶炼苗移栽等几方面进行,集中研究不同灭菌方法的选择、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不同激素配比和用量的选择、不同碳源、琼脂浓度、糖浓度以及抗氧化剂的选择等多方面相关问题。试验中的培养基方案均采用正交设计,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本文意图通过上述试验,全面研究美国红栌组培快繁各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培养基配方,筛选出最优技术参数组合,建立美国红栌最优再生体系,进一步扩大美国红栌外植体选择范围,提高丛生芽增殖系数,进而提高美国红栌商业化生产效率,为美国红栌专业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美国红栌外植体最佳的灭菌方法是:美国红栌外植体最佳的灭菌方法是:美国红栌茎段→洗衣粉上清液浸泡10min并用软刷刷去表面污垢→自来水冲洗30min→超静台上用70%酒精浸20S→无菌水冲洗2次→0.1%升汞浸8min→无菌水冲洗8次→将茎段两端切去0.5cm→100mg/LVC浸泡5分钟→接种→15℃的条件下光照培养,成功率达93.3%。2.美国红栌腋芽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是MS+BA1.0 mg/L+NAA 0.1mg/L+活性炭1g/L+食糖30g/L+琼脂8g/L,pH5.8-6.0。3美国红栌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初期最适宜培养基配方是DKW+6-BA1.0mg/L+NAA0.1mg/L+食糖30g/L+琼脂8g/L,培养后期最适宜的培养基DKW+6-BA1.0mg/L+NAA0.05mg/L+食糖30g/L+琼脂8g/L。同时,还发现食糖、葡萄糖还是蔗糖对丛生芽增殖没有明显影响。培养基中添加水解乳蛋白(200mg/L)更加有利于美国红栌丛生芽的增殖。4.适合美国红栌壮苗的培养基为MS+BA1.0 mg/L+ZT0.05 mg/L+NAA0.1mg/L+活性炭1.0g/L+食糖30g/L+琼脂8g/L。5.影响美国红栌生根的主要因素有:基本培养基,生长素IBA、NAA。在试管苗诱导生根初期采用1/2MS+IBA0.5 mg/L+NAA0.05 mg/L+活性炭1.0 mg/L+食糖30g/L+琼脂8g/L可以诱导更多的试管苗生根。在培养后期,可以用1/2MS+IBA0.5mg/L+NAA0.1 mg/L+活性炭2.0g/L+食糖30g/L+琼脂8g/L,以促进根数和根长的增加。同时发生根粉对生根没有显著影响,糖浓度对生根影响显著。6.移栽时,美国红栌小苗先在室内炼苗一段时间,再进行移栽,试验发现泥炭+珍珠岩(3:2)是较好移栽基质,成活率可达40%以上,且小苗生长健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 1.2 木本植物组培技术的特点
  • 1.3 木本植物组培技术的应用
  • 1.4 影响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的因子
  • 1.4.1 外植体
  • 1.4.2 基本培养基
  • 1.4.3 植物生长调节剂
  • 1.4.4 碳源
  • 1.4.5 琼脂
  • 1.4.6 PH值
  • 1.5 美国红栌简介
  • 1.5.1 美国红栌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 1.5.2 美国红栌的观赏价值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 1.5.3 美国红栌的繁殖方式及其研究现状
  • 2 引言
  • 3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3.1 供试材料
  • 3.2 技术路线
  • 3.3 培养条件和培养基
  • 3.4 初代培养
  • 3.4.1 外植体无菌材料的建立
  • 3.4.2 腋芽诱导培养基筛选
  • 3.5 数据统计方法与分析工具
  • 3.6 褐变问题的研究
  • 3.6.1 温度对褐变的影响
  • 3.6.2 无机盐浓度对褐变的影响
  • 3.6.3 糖浓度对褐变的影响
  • 3.6.4 水解乳蛋白对褐变的影响
  • 3.7 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
  • 3.7.1 基本培养基、BA、ZT、NAA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3.7.2 水解乳蛋白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3.7.3 碳源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3.7.4 活性炭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3.8 壮苗培养
  • 3.9 生根培养
  • 3.9.1 基本培养基、IAB、NAA、活性炭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3.9.2 生根粉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3.9.3 糖浓度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3.1.10 美国红栌试管苗驯化及移栽技术研究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初代培养
  • 4.1.1 外植体无菌材料的建立
  • 4.1.2 腋芽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 4.2 试验材料褐变的研究
  • 4.2.1 温度对褐变的影响
  • 4.2.2 无机盐浓度对褐变的影响
  • 4.2.3 糖浓度对褐变的影响
  • 4.2.4 水解乳蛋白对褐变的影响
  • 4.3 丛生芽增殖培养
  • 4.3.1 基本培养基、BA、ZT、NAA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4.3.2 水解乳蛋白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4.3.3 碳源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4.3.4 活性炭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4.4 壮苗培养
  • 4.5 生根培养
  • 4.5.1 基本培养基、IBA、NAA、活性炭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4.5.2 生根粉对生根的影响
  • 4.5.3 糖浓度对生根的影响
  • 4.5.4 生根苗驯化移栽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1.1 美国红栌组织培养条件
  • 5.1.2 外植体的选取
  • 5.1.3 外植体无菌体系的建立
  • 5.1.4 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
  • 5.1.5 美国红栌褐变的因素
  • 5.1.6 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
  • 5.1.7 壮苗培养
  • 5.1.8 生根培养
  • 5.1.9 试管苗移栽基质及养护管理
  • 5.2 讨论
  • 5.2.1 外植体的选择
  • 5.2.2 褐化问题
  • 5.2.3 活性炭
  • 5.2.4 生根苗驯化移栽
  • 5.2.5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5.2.6 本研究取得的成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表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美国红栌组培快繁体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