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七情之“怒”的古代与近代医案证治规律的研究

中医七情之“怒”的古代与近代医案证治规律的研究

论文摘要

情绪是人生命的指挥棒,负性情绪可使人抑郁,并能诱发多种身心疾病。“怒”作为中医七情之一,是人们经历最多的情志体验。现代研究报道,因怒导致的情志病症远远比其他情志因素所致病症要多。中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医师实施辨证论治过程的文字纪录,是保存、查核、考评乃至研究具体诊疗活动的档案资料。医案的信息量非常丰富,从古到今的医案中,既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又有大量的医疗经验;既有辨证方法,又有处方用药;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既有详明者令人百读不厌,又有简要者令人寻味无穷。因此,历代医案的研究对于继承中医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要研究总结前人经验及其学术思想,要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要创新中医理论,均有必要认真研究医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学科发展中医已经成为中医发展的一个方向,在中医医案研究领域亦是如此。统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不断被引入医学领域,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相关中医医案数据库,利用数据库挖掘和分析最大的优势,通过大量数据分析,避免了个别的、人为的差异,将中医医案的经验成果科学化、定量化。一、研究目的本研究就是对中医七情之“怒”古、近代医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挖掘隐藏在大量医案中的中医七情之“怒”的证治规律。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古、近代与怒相关医案为研究对象,以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为基础,并根据《中国医籍考》的记载,补充一些《中华医典》中未收集的重要典籍如《名医类案》等,以“怒”及其同义近义词“恚”、“忿”、“愤”、“恼”、“易怒”、“性急”、“性躁”为检索词,在原案中的原始语句中查找收集与怒相关医案,采用Microsoftoffice excel 2003建立古、近代与怒相关医案数据库。对医案原文从症状、外治法、怒在医案中的作用(病因、诱因、体质、治疗手段)、中药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采用excel函数对数据库的字符变量进行了数字变量的转换,根据“有”、“无”分别赋值为“1”、“0”。采用SAS8.0软件编程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对应分析、关联规则分析、链接图分析。三、研究结果(一)与怒相关医案数据库总库的病症特点及用药规律本研究共涉及古、近代134本医籍的1490条医案,其中将怒作为治疗手段的相关医案有17条(本研究主要是针对除去怒作为治疗手段的其余1473条医案进行研究)。1、与怒相关医案中出现症状的数理分析及数据挖掘医案中出现症状共计219个,症状出现频次总计6939种,而常见症状(使用频次在10以上)为53个,累计出现频次为4456次,占整个医案症状出现总频次(6939)的64.22%。研究显示,与怒相关医案的核心症状为“弦脉、数脉、纳呆、呕吐”。2、与怒相关医案药物使用情况的数理分析与数据挖掘与怒相关医案共使用药物382味,药物使用频次为14691味次,其中使用频数在45次以上的有60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为11812味次,占药物使用频次的80.40%,药物使用频次在5次以下(含5次)的药物共有176味,占使用中药数的46.07%,而使用频次为403味次,仅占药物使用频次的2.74%。研究显示,与怒相关医案中使用的核心药物群为“生姜、山栀、人参、黄芪、甘草、当归、丹皮、陈皮、柴胡、白术、白芍、半夏、茯苓”,是丹栀逍遥散、小柴胡汤及六君子汤的合方。空间分布聚类分析研究显示,六味地黄汤是一类,归脾汤是一类,而香附或是川芎则与丹栀逍遥散常配合使用。(二)古、近代不同怒型相关医案的病症及用药规律研究在医案中明确提到郁怒的医案共169条,大怒(暴怒、盛怒、急怒)医案共137条,劳怒医案(病因中除怒外,还有过劳)212条。1、郁怒医案的分析研究显示,郁怒医案的核心症状是弦脉、数脉、纳呆、倦怠,核心药物为:丹皮、柴胡、山栀、茯神、茯苓、人参、甘草、白芍、生姜、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黄芪、白术、当归。2、大怒医案的分析研究显示,大怒医案的核心症状为胁痛、胁胀、沉脉、细脉、弦脉、数脉,核心药物为:丹皮、柴胡、山栀、茯苓、人参、甘草、白芍、生姜、陈皮、半夏、白术、当归。3、劳怒医案的分析研究显示,劳怒医案的核心症状是弦脉、数脉、洪脉、吐血、发热、咳嗽,核心药物为:丹反、柴胡、山栀、茯苓、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白芍、熟地。(三)与怒相关妇女经、带、胎、产医案的病症特点及用药规律研究与怒相关妇女经、带、胎、产医案共311条,占整个研究医案库总例数的21.11%。充分说明妇女容易被怒干扰,其中妇女易怒体质为51条,占整个研究医案库中易怒体质医案(215条)的23.72%,说明易怒体质对于妇女经、带、胎、产的影响较大。分别从经、带、胎、产病来看,其频次分别为月经病177例次、妊娠病77例次、产后病73例次、带下病14例次。而这充分说明妇女在月经、妊娠及产后等特殊时期易为怒所影响。研究显示,与怒相关妇科医案中主要症状群为“弦脉、寒热往来、数脉、呕吐、纳呆、崩漏、闭经、发热、口渴”,核心药物是“生姜、陈皮、黄芪、山栀、丹皮、茯苓、白芍、白术、柴胡、甘草、当归、人参”,类似于丹栀逍遥散、小柴胡汤、六君子汤的合方。四、研究结论(一)研究结果表明怒作为病因、诱因、体质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伤肝,影响肝主疏泄的功能,引起肝气郁而化火、肝气横逆犯脾、脾虚、气滞痰凝;也可影响到肝血,引起肝血不足、肝不藏血。其核心治疗方法为清肝解郁、和畅气机、补气健脾、燥湿化痰,核心药物为丹栀逍遥散、小柴胡汤和六君子汤的合方。在治疗特点上体现了疏肝、清肝、柔肝、养肝的治肝思想,同时体现了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理念,从气血津液角度,治法特点主要是理气、和血、化痰。(二)本研究收集到17条怒作为治疗手段的医案,分析了怒作为治疗手段的应用规律及作用机理。应用规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医情志病治疗中的按照五行相克的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即怒胜思;二是中医情志病治疗中的不按照五行相克的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有怒胜喜、怒胜忧的方法;三是以怒的激发之力,祛除邪气;怒作为治疗手段其作用基础主要是依赖怒的激发之力。(三)分析了医案中郁怒、大怒、劳怒(怒与过劳因素兼挟)等不同怒型的病症及用药规律,并比较了三者病症及用药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郁怒、劳怒主要以虚性病症为主,大怒主要以气机逆乱的实性病症多见,郁怒主要特点为肝经郁热基础上出现心脾两虚为主,而劳怒主要特点为肝经郁热基础上出现脾气虚损,并表现出较明显的阴虚内热,尤其是以肺阴虚表现突出。治疗上郁怒的用药特点表现为养心安神药物的使用明显,大怒的用药特点表现为下气、破气药物的使用明显,劳怒的用药特点以养阴清热,尤其是滋补肾阴的治疗较为突出。(四)怒易影响妇女经、带、胎、产,在病症特点上阴虚内热症状突出,血虚特征突出,进一步证实中医传统理论中“女子以肝为先天”、女子“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在治疗上突出了补血养血、养阴清热的治疗思想。(五)用数据关联分析与链接图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与怒相关病案、郁怒、大怒、劳怒、妇女经、带、胎、产的医案等的核心症状、核心药物,以及症状的组合规律和药对进行分析研究,其挖掘出来的基本方与一些经方在立法处方选药上均有着较高的吻合度。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复习与研究立题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梳理与剖析
  • 第二节 历代医家医著对有关七情之"怒"的论述
  • 第三节 有关怒的现代研究
  • 第四节 本研究的立题思路与意义
  • 第二部分 中医七情之"怒"古、近代医案证治规律研究报告
  • 第一节 怒相关医案总库数据的建立与医案信息研究方法
  • 一、怒相关医案数据库
  • 二、数理统计方法
  • 三、数据挖掘方法
  • 四、讨论
  • 第二节 与怒相关医案数据库总库的病症特点及用药规律
  • 一、与怒相关医案中出现症状的数理分析及数据挖掘
  • 二、与怒相关医案药物使用情况的数理分析与数据挖掘
  • 三、与怒相关医案中症—药关系的分析
  • 四、讨论
  • 第三节 古、近代不同怒型相关医案的病症及用药规律研究
  • 一、郁怒医案的分析
  • 二、大怒医案的分析
  • 三、劳怒医案的分析
  • 四、不同怒型症、药特点的分析
  • 五、讨论
  • 第四节 与怒相关妇女经、带、胎、产医案的病症特点及用药规律研究
  • 一、与怒相关妇女经、带、胎、产医案中出现症状的数理分析及数据挖掘
  • 二、与怒相关妇女经、带、胎、产医案药物使用情况的数理分析与数据挖掘
  • 三、与怒相关妇女经、带、胎、产医案中症—药关系的分析
  • 四、讨论
  • 第三部分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创新之处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中医七情之“怒”的古代与近代医案证治规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