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种族政治 ——再看珍妮的三次婚姻经历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种族政治 ——再看珍妮的三次婚姻经历

论文摘要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左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70年代以来,随着黑人女性主义和黑人文艺思潮的崛起,评论界对这部小说高度关注。然而多数评论著述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它们往往把小说文本同作者身份混在一起,要么通过解读赫斯顿以解读小说文本,要么通过分析小说文本来分析赫斯顿。罗兰·巴特指出,文本的作者是文本的界限,是安装在文本内的一个终极所指(汪民安, 2005: 134)。换而言之,文本的作者关闭了文本。为此,他曾大声疾呼:作者死了!受巴特思想的启发,本文拟把该小说视作独立于作家之外的完整的生命个体,并试图通过审视主人公珍妮的三次传奇婚姻来揭示文本中折射出来的种族政治。珍妮的第一次婚姻,实际上是受其外祖母南妮的婚姻理想直接影响的结果。南妮渴望嫁给一个白人,因为她坚信只有如此才能改变她“成为整个世界的骡子”的命运。然而,南妮的奴隶身份使得她无法亲自实现自己的婚姻理想。于是,南妮把这个深藏在心底的愿望寄托在外孙女珍妮身上。文本细节显示,南妮最初的打算并不是要给珍妮找一个黑人丈夫,而是让她继续接受教育,等待时机,嫁一个白人,从而能过上像白人太太那样的幸福日子。一个春日下午,南妮无意间发现黑人青年约翰·泰勒在热吻珍妮。这件事让南妮回想起了曾经发生在自己女儿丽菲身上的悲剧。她决定不再等下去了,并劝说珍妮嫁给黑人地主洛根·克里克斯。这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好在洛根·克里克斯拥有60亩耕地,这至少使得他经济地位上更接近白人一些。南妮也由此得到了些许安慰。不幸的是,洛根·克里克斯仍然要把珍妮当骡子使唤,南妮的梦想破灭啦!南妮婚姻理想的失败隐喻性地象征了部分黑人民众试图通过吸收和顺应白人价值观和审美标准以融入白人社会的梦想的破灭。尽管珍妮和南妮在对于洛根·克里克斯的看法上始终存在分歧,珍妮的爱情理想实际上仍然可以看作是南妮婚姻理想的延续。由于儿童时代在白人后院不同寻常的成长历程,加上外祖母南妮潜移默化的教诲和引导,珍妮从小就意识到嫁给一个黑人将意味着什么。乔·斯塔克斯似乎是曾经出现在珍妮青春梦境里的白人王子,于是她决定与之私奔。不久以后,珍妮发现乔·斯塔克斯本质上是一个十足的白人价值观的效颦者。黑色的皮肤下流淌着白人的血液。这种人比洛根·克里克斯更阴险。文本显示,从乔·斯塔克斯身上,珍妮仍然得不到幸福和自由,只有不尽的烦恼。因此,珍妮的第二次婚姻同样以失败而告终。珍妮的第二次婚姻的失败进一步证明,依靠白人价值观念以谋求幸福的路是行不通的。乔·斯塔克斯死后,珍妮终于从“白色”梦境中醒悟过来,开始觅求新的幸福。这似乎在暗示,黑人民众需寻求新的途径,以拯救和重塑黑人种族之魂。珍妮原先打算过一种白人太太那样的生活。在努力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珍妮发现自己濒临窒息状态。随同有着“夜之子”之誉的黑人青年甜点心前往大沼泽地之后,珍妮垂死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文本显示,正是甜点心这样一位典型的黑人青年最终给珍妮带来了自由和幸福。这似乎表明黑人民族的出路在于回归黑人传统。这种观点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部分知识分子中间曾经广为流传,倍受欢迎。然而,小说却以甜点心之死这一极具悲剧性质的事件作为结尾。这无疑给整个故事涂上了一抹悲观和怀疑的色彩。事实上,长期处于奴化状态下的黑人传统价值和文化很难不受到所谓美国文明(实质上就是白人价值观念)的腐蚀和感染。从这一角度来分析,在美国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纯粹的黑人传统。因此,那种期待着回归黑人文化传统以求重塑黑人种族之魂的想法只不过是一纸梦想而已。这两种思想似乎相互矛盾。事实上,矛盾性和不一致性正是多数黑人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之一。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Ⅰ Janie’s First Marriage and Nanny’s
  • Chapter Ⅱ Janie’s Second Marriage and her
  • Chapter Ⅲ Janie’s Third Marriage and Tea Cake’s
  • Conclusion
  • Notes
  • Works Cited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种族政治 ——再看珍妮的三次婚姻经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