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语言的意象表达 ——现当代语境下中国油画的意象性表达手法初探

油画语言的意象表达 ——现当代语境下中国油画的意象性表达手法初探

论文摘要

油画艺术诞生于西方,传入中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中国人用这种带有西方意识形态的艺术媒介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与感情时,如何将这种中西文化的冲撞解构并融合为一体是现当代油画艺术家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象性表达是一个显著的特征与传统。如何将油画艺术融入到意象性表达中,使其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继而传承中国文化精神是许多油画家在思考并已然付诸于实践的问题。本文第1章通过分析意象性表达产生的缘由和特点来揭示意象表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历史地位。第2章通过梳理中国油画意象表达的历史脉络来说明油画的意象表达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第3章中,首先,比较了东西方在绘画语言方面,(包括画面结构、造型、审美情趣等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总结出中国油画中意象性表达出现的必然性。其次,分析了意象表达对于准确传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性。第4章全面分析油画意象表达在当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而总结出油画的意象性表达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是对本文的一个总结性说明。当然,面对着当下纷繁复杂的多元化艺术环境,“意象油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艺术门类多元化格局的不断流变,如何处理中国油画的意象性表达方式,这些都是作者在进行的思考和本文希望能引出来探讨的命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传统文化与绘画之间衍生、并蓄的逻辑关系
  • 1.1 中华文化催生中国传统意象绘画
  • 1.2 中国传统意象绘画的特征及内涵
  • 1.3 现当代语境下中国“意象油画”的特征及内涵
  • 1.4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中国“意象油画”的碰撞与交融
  • 1.4.1 强调减化
  • 1.4.2 通变
  • 1.4.3 缘物寄情,强调诗化
  • 1.4.4 偶然性在绘画中的运用
  • 1.4.5 打破藩篱,融会东西,吸收传统散点透视
  • 1.5 中国传统艺术门类对中国“意象油画”形成的启发
  • 1.5.1 书法
  • 1.5.2 诗歌
  • 1.5.3 戏剧
  • 第2章 中国“意象油画”的历史脉络与进程
  • 2.1 19 世纪中期,个人化初探阶段
  • 2.2 20 世纪30 年代,机构性摸索阶段
  • 2.3 20 世纪50 年代,自主性深化阶段
  • 2.4 20 世纪80 年代,集体性深研阶段
  • 2.5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高度化提纯阶段
  • 第3章 中国“意象油画”在东西方语境中不同的话语权
  • 3.1 求同存异的东西方绘画语言格局
  • 3.1.1 画面结构
  • 3.1.2 造型手段
  • 3.1.3 虚实关系
  • 3.1.4 画面效果
  • 3.1.5 颜色搭配
  • 3.1.6 程式化手段
  • 3.2 东西方绘画语言处理的相似之处
  • 3.2.1 东西方绘画都强调师法自然
  • 3.2.2 东西方绘画都强调偶然性因素
  • 3.2.3 东方绘画中讲求的记白当黑与西方绘画中强调的正负形有相似之处
  • 3.2.4 中国绘画的画面分割与西方绘画的具象中的抽象因素有相似之处
  • 3.2.5 中国绘画中讲求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与西方绘画中讲求的“繁简搭配,拒绝平均”有相似之处
  • 3.2.6 西方强调的“形似与神似”的关系与中国画传统强调的“似与不似之间”有相似之处
  • 3.2.7 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与中国油画的意象性表达具有相似之处
  • 3.3 双重语境下中国油画的意象性表达手法
  • 第4章 现当代语境下讨论中国“意象油画”的意义
  • 4.1 理论意义
  • 4.2 现实意义
  • 4.2.1 意象表达与创作的时代性具有很大关联
  • 4.2.2 意象表达的自由性为实现艺术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
  • 4.2.3 意象表达可以引发观者与画家的互动
  • 4.2.4 意象表达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确立中国油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地位的重要标志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余地诗歌中的“黑夜”意象[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2)
    • [2].屈原“楚辞”与《诗经》中的远行意象[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中华文明意象的历史流变及世界关联[J]. 江淮论坛 2019(06)
    • [4].以身化梦:意象体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探析[J]. 心理科学 2020(01)
    • [5].徐志摩与闻一多新诗意象浅析[J]. 汉字文化 2019(23)
    • [6].《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的菊意象[J]. 汉字文化 2019(23)
    • [7].蔚蓝的视角:冰心诗歌中的海洋意象探析[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01)
    • [8].《诗经》英译中植物意象的传递[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1)
    • [9].民宿旅游体验、民宿旅游意象对游客再宿意愿的影响研究——以莫干山民宿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02)
    • [10].论李汉荣散文中的地理意象[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1].《二十四诗品》批评意象的共同品格[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12].中国传统思想形式结构中的“意-象-言”:兼评李煌明的“意象诠释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3].意象视角下的古典诗词教学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0(06)
    • [14].古诗词中的乡村意象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5].图像抑或意识:旅游意象的本质直观[J]. 旅游科学 2020(02)
    • [16].论王铎诗歌的意象与色彩[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7].冯延巳词中的风意象[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2)
    • [18].“意象生成”对艺术创造和阐释的意义[J]. 中国文学批评 2020(03)
    • [19].审美心理分析与现象学美学阐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象”美学的本体论建构[J]. 中国文学批评 2020(03)
    • [20].聚焦意象,探究古诗的美——以阮籍《咏怀诗》中的植物意象为例[J]. 教育观察 2020(19)
    • [21].《意象山水》[J]. 北京社会科学 2020(08)
    • [22].朱熹诗中的月意象及其情感蕴含探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09)
    • [23].《楚辞》中的龙意象[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24].以内容挖掘、文化传播重构乡村旅游意象[J]. 团结 2020(04)
    • [25].中西马意象的对比分析[J]. 文学教育(下) 2020(09)
    • [26].朱熹诗中的雪意象及其文化意蕴[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20(04)
    • [27].楚辞凤鸟意象探析[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8].产品意象评价中的眼动与脑电技术研究进展[J]. 包装工程 2020(20)
    • [29].秋山意象图[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09)
    • [30].《亘古景观意象系列研究》[J]. 电影文学 2019(07)

    标签:;  ;  ;  

    油画语言的意象表达 ——现当代语境下中国油画的意象性表达手法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