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巨桉木材主要材性及其变异规律研究

尾巨桉木材主要材性及其变异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对采自贵港平天山林场5年生、6年生、7年生尾巨桉的树皮、木材纤维分子、组织比量及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5年生、6年生、7年生尾巨桉的重量树皮率分别为:13.76%、10.92%、10.1%;体积树皮率分别为:11.69%、10.52%、8.97%。不同树龄体积、重量树皮率均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2)5年生、6年生、7年生尾巨桉的韧皮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度、长宽比、壁腔比分别为:1168.22μm、1139.65μm、1287.28μm、18.09μm、18.86μm、17.89μm;10.45μm、10.99μm、10.10μm;64.58、60.44、72.47;1.37、1.41、1.30。韧皮纤维宽度、双壁厚、壁腔比纵向上逐渐减小。韧皮纤维长度、长宽比纵向上变异规律性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韧皮纤维长度、长宽比在不同树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韧皮纤维壁腔比在不同树龄间差异不显著。(3)5年生、6年生、7年生尾巨桉木材导管分子比量、木纤维比量、木射线比量分别为:2.75%、14.28%、13.19%;69.31%、68.55%、70.09%;18.12%、17.18%、16.88%。纵向及径向上,导管分子比量、木纤维比量变异规律均不明显;而木射线比量均逐渐减少。方差分析表明:纵向上,导管分子比量、纤维比量在树龄间和高度间差异均不显著,木射线比量在高度间差异显著。径向上,导管分子比量差异极显著;纤维比量、木射线比量在树龄间差异显著。(4)5年生、6年生、7年生尾巨桉的木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分别为:953.63μm、976.01μm、1006.40μm; 19.58μm、20.14μm、20.22μm; 6.90μm、7.38μm、7.03μm; 48.58、48.28、49.65; 0.55、0.58、0.53。木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纵向上变异规律不明显,而自髓心向外均逐渐增加。方差分析表明:纵向上,纤维长度差异极显著;纤维宽度、长宽比在树龄间差异显著;纤维长宽比在高度间差异极显著;纤维壁腔比差异不显著。径向上,纤维长度、长宽比在树龄间差异显著,年轮间差异极显著;纤维宽度在年轮间差异极显著;纤维壁腔比差异显著。(5)5年生、6年生、7年生巨尾桉木纤维S2层微纤丝角分别为:11.87°、12.17°、13.23°。S2层微纤丝角纵向上变异规律不明显;径向上逐渐变小。方差分析表明:S2层微纤丝角纵向上差异不显著;径向上在年轮间差异显著。(6)5年生、6年生、7年生尾巨桉生材密度、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分别为:1.027 g/cm3、1.037 g/cm3、1.031 g/cm3; 0.436g/cm3、0.475 g/cm3、0.461 g/cm3; 0.53 g/cm3、0.58 g/cm3、0.583g/cm3。生材密度、基本密度、气干密度,纵向上变异规律不明显;径向上逐渐增加。方差分析表明:生材密度在径向上差异显著。基本密度在纵向上差异均极显著,径向上不同的树龄间差异显著。(7)5年生、6年生、7年生尾巨桉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分别为46.8MPa、50.1 MPa、51.4 MPa。木材顺纹抗压强度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方差分析表明: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在树龄及高度间差异均不显著。(8)5年生、6年生、7年生尾巨桉木材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89.6 MPa、101.6 MPa、102.76 MPa; 8762 MPa、9935 MPa、9869MPa。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纵向上变异规律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木材抗弯强度及抗弯弹性模量在树龄及高度间差异均不显著。(9)5年生、6年生、7年生尾巨桉木材顺纹抗剪强度分别为9.6MPa、9.7 MPa、9.5 MPa。木材顺纹抗剪强度,随着树段高度及树龄的增加,径向上均是先降低后增加,弦向上均是先增加后降低。方差分析表明:木材径向顺纹抗剪强度在高度及树龄间差异不显著,弦向顺纹抗压强度树龄间差异显著。(10)5年生、6年生、7年生尾巨桉木材横纹局部抗压强度、横纹全部抗压强度分别为11.3MPa、10.7 MPa、10.5MPa; 9.4 MPa、10.0 MPa、9.5MPa。横纹局部抗压强度,纵向上先增加后降低;随树龄的增加,径向降低,弦向先增加后降低。径向、弦向横纹全部抗压强度纵向上均增高,随树龄的增加均降低。方差分析表明:木材横纹局部抗压强度差异不显著。木材径向横纹全部抗压强度纵向上差异不显著,树龄间差异显著。弦向横纹全部抗压强度纵向上差异显著,树龄间差异极显著。(11)5年生、6年生、7年生尾巨桉木材硬度分别为3.81 KN、3.90 KN、3.66 KN。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及树龄的增加木材硬度均是先增加后降低。方差分析表明:木材端面硬度差异显著。木材径面硬度在纵向上差异极显著,在树龄间差异不显著。木材弦面硬度差异极显著。(12)5年生、6年生、7年生尾巨桉木材抗劈力分别为235N/mm、238N/mm、240 N/mm。纵向上,木材抗劈力先降低后增加。随树龄的增加,径面抗劈力是先增加后降低,弦面抗劈力先降低后增加。方差分析表明:木材径面抗劈力,纵向上差异显著,树龄间差异不显著;弦面抗劈力纵向上及树龄间差异不显著。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桉树概况
  • 1.2 桉树木材纤维分子变异性研究进展
  • 1.3 桉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变异性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二章 试材采集与数据处理方法
  • 2.1 采集地自然环境概况
  • 2.2 试验材料采集方法
  • 2.3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2.4 试验数据方差分析方法
  • 第三章 尾巨桉树皮率特性研究
  • 3.1 树皮试样制取
  • 3.2 树皮特性测定方法
  • 3.2.1 树皮率的测定方法
  • 3.2.2 韧皮纤维测定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树皮率变异
  • 3.3.2 韧皮纤维形态尺寸变异
  • 3.3.2.1 韧皮纤维长度的纵向变异
  • 3.3.2.2 韧皮纤维宽度、双壁厚、腔径的纵向变异
  • 3.3.2.3 韧皮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的纵向变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尾巨桉木材解剖特性研究
  • 4.1 木材解剖试样制取
  • 4.2 木材解剖测定方法
  • 4.2.1 木材组织比量测定方法
  • 4.2.2 木材纤维特性测定方法
  • 4.2.3 S2层微纤丝角度测定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木材宏观微观构造
  • 4.3.1.1 宏观构造
  • 4.3.1.2 微观构造
  • 4.3.2 木材组织比量及其变异
  • 4.3.2.1 导管分子比量
  • 4.3.2.2 纤维比量
  • 4.3.2.3 木射线比量
  • 4.3.2.4 本节小结
  • 4.3.3 木材纤维尺寸及其变异
  • 4.3.3.1 木材纤维长度
  • 4.3.3.2 木材纤维宽度
  • 4.3.3.3 木材纤维双壁厚、腔径
  • 4.3.3.4 木材纤维长宽比
  • 4.3.3.5 木材纤维壁腔比
  • 4.3.3.6 本节小结
  • 4.3.4 S2层微纤丝角
  • 4.3.4.1 本节小结
  • 第五章 尾巨桉木材物理性质研究
  • 5.1 木材物理性质测定试样制取
  • 5.1.1 木材物理试验试样的采集
  • 5.1.2 试样制作
  • 5.1.2.1 生材密度与基本密度试样的制作
  • 5.1.2.2 气干密度试样的制作
  • 5.2 木材物理性质测定方法
  • 5.2.1 生材密度与基本密度的测定
  • 5.2.2 气干密度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木材生材密度
  • 5.3.2 木材基本密度
  • 5.3.3 木材气干密度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尾巨桉木材力学性质研究
  • 6.1 木材力学性质测定试样制取
  • 6.2 木材力学性质测定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木材顺纹抗压强度
  • 6.3.2 木材抗弯强度及抗弯弹性模量
  • 6.3.3 木材顺纹抗剪强度
  • 6.3.4 木材横纹抗压
  • 6.3.4.1 木材横纹局部抗压强度
  • 6.3.4.2 木材横纹全部抗压强度
  • 6.3.5 木材硬度
  • 6.3.6 木材抗劈力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尾巨桉与其他桉树木材材性比较
  • 7.1 解剖性质比较
  • 7.2 物理力学性质比较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8.1 树皮率及韧皮纤维
  • 8.2 组织比量
  • 8.3 木纤维分子
  • 8.4 木纤维S2层微纤丝角
  • 8.5 木材物理性质
  • 8.6 木材力学性质
  • 8.7 尾巨桉木材利用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木材微波处理技术与应用进展[J]. 木材工业 2020(01)
    • [2].建筑用木材的使用初探[J]. 中国建材科技 2020(01)
    • [3].超级木材制备新型超轻质汽车外壳的工艺技术分析[J]. 科技风 2020(16)
    • [4].木材在工艺美术领域的实践应用——评《木材与设计》[J]. 木材工业 2020(04)
    • [5].俄木材商将出口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中国和亚太国家[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0(03)
    • [6].讲述木业好故事 传播行业好声音——木材所大讲堂运行模式浅述[J]. 中国林业产业 2020(07)
    • [7].2种透光木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0(05)
    • [8].基于红外光谱对2种常涉案木材的比较与分析[J]. 林业科技通讯 2020(08)
    • [9].木材和人造板硬度测定试验方法及标准研究[J]. 木材工业 2020(05)
    • [10].采用化学分析法鉴定木材的研究进展[J]. 轻工科技 2020(10)
    • [11].木材硅化改性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20(05)
    • [12].木材在动物园园林景观及动物场馆中的应用[J]. 中国林副特产 2019(03)
    • [13].北宋东京木材的来源及管理[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14].中国非物质木文化遗产亮相2017美国世界木材日[J]. 国际木业 2017(12)
    • [15].欧盟木材法案及其影响[J]. 中国林业产业 2016(03)
    • [16].论木材检验工作的意义[J]. 智能城市 2017(01)
    • [17].木材检验技术在木材运输检验中的作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8)
    • [18].基于串并联理论木材导热系数的初探研究[J]. 林产工业 2017(08)
    • [19].振动法在木材无损检验中的运用[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9)
    • [20].欧洲引领高层木材建筑[J]. 国际木业 2017(09)
    • [21].木材不再废弃[J]. 国际木业 2017(09)
    • [22].木材及木文化刍议[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01)
    • [23].浅析木材检验的意义与对策[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12)
    • [24].浅析森工木材检验的重要作用及管理策略[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04)
    • [25].杨木和杉木木材表面性质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15)
    • [26].谈木材在建筑设计中的建构意义[J]. 山西建筑 2016(15)
    • [27].浅谈提高木材检验方法[J]. 现代园艺 2016(15)
    • [28].2016年上半年,俄罗斯大幅增加向中国出口木材量[J]. 中华纸业 2016(13)
    • [29].废旧木材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性运用[J]. 包装工程 2016(16)
    • [30].我国废弃木材回收利用标准评析[J]. 木材工业 2015(02)

    标签:;  ;  ;  ;  ;  ;  

    尾巨桉木材主要材性及其变异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