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奈瑟菌表面蛋白A和孔蛋白B免疫保护性研究

淋病奈瑟菌表面蛋白A和孔蛋白B免疫保护性研究

论文摘要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 STD),主要引起男性的急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在女性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常因不能及时医治而导致病菌向深部扩散,引起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并能导致不孕症。淋病发病率高,是当前性病防治中的重点。由于淋病奈瑟菌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给淋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问题,因而加强疫苗研究对淋病防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淋病奈瑟菌疫苗研制历经艰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细胞疫苗的人体试验遭遇失败,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亚单位疫苗和基因疫苗等新型疫苗。菌毛是第一个被纯化的淋病奈瑟菌亚单位成分,尽管纯化后的菌毛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滴度的抗体,但是由于菌毛表面一些表位变异程度高,这些抗体并不具有显著的免疫保护作用。同样由于高度变异的原因,另一类重要粘附因子Opa蛋白在淋病疫苗研制中也受到了限制。奈瑟菌表面蛋白A (Neisseria surface protein A, NspA)表达于所有淋病奈瑟菌菌株,高度保守,免疫原性强。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表明,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NspA免疫小鼠产生了具有介导补体溶解淋病奈瑟菌作用的NspA特异性抗体。孔蛋白(Porin)是淋病奈瑟菌的重要外膜蛋白,但是从菌体中纯化孔蛋白极易污染Rmp蛋白,而Rmp蛋白的抗体能够阻遏孔蛋白抗体的抗菌作用。高度纯化的孔蛋白可以刺激动物产生高滴度的保护性抗体。本研究进一步探索了NspA和孔蛋白B(Porin B, PorB)在淋病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前景。为了改进基因免疫效价不高的缺陷,在基因免疫后用重组蛋白进行加强免疫。构建了NspA原核表达载体pQE31NspA。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pQE31NspA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NspA。rNspA经Ni+-NTAPurification System纯化,并通过透析复性。然后用本室前期构建的NspA真核表达载体pCNspA基因免疫BALB/c小鼠。4次基因免疫后在小鼠血清中仅能检测到1:200的NspA特异性IgG。用rNspA加强免疫1次后,NspA特异性IgG则提高到1:3200以上。但是仍然略低于完全以rNspA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效价。抗体介导的补体溶淋病奈瑟菌实验和抗体调理吞噬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案获得的免疫血清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淋病奈瑟菌作用;然而,免疫保护作用的强弱并不是与血清中特异性IgG水平相对应,抗体水平略低的基因免疫蛋白加强组血清表现出更强的抗菌作用。为了避免Rmp蛋白的污染和提高基因免疫的效果,从Christopher博士惠赠的PorB原核表达载体pUNCH682中切出PorB基因,构建了PorB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orB,瞬时转染COS-1细胞后,经Western-blotting验证,该重组载体可以在COS-1细胞中表达PorB。大量提取pcDNA3.1PorB,4次基因免疫BALB/c小鼠后诱生的淋病奈瑟菌特异性抗体效价较低,仅为1:200。用原核表达的rPorB加强免疫一次后抗体水平可大幅度提高,可达1:3200以上。完全以PorB蛋白免疫小鼠能诱生出更高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但是在免疫血清免疫保护性方面,两种免疫方案获得的血清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和调理吞噬作用;完全以PorB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免疫保护作用略低。为了研究NspA和PorB的免疫保护作用是否具有协同性,将二者进行联合免疫。实验小鼠分为2组,一是rNspA和rPorB蛋白免疫组,二是先以基因免疫然后用重组蛋白加强组。每组小鼠接种的免疫原总含量不变,其中两种免疫原各占一半。ELISA检测结果表明蛋白免疫获得的血清IgG水平略高,但两种免疫方案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血清IgG,且两种抗原联合免疫后的血清IgG的水平比原来单个抗原免疫的血清IgG水平要高出许多;抗体介导的补体溶菌实验和调理吞噬实验结果均表明,联合免疫血清的淋病奈瑟菌特异性抗菌活性高于单一抗原免疫血清。提示两种抗原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此外,先基因免疫后蛋白加强组小鼠血清的保护作用仍强于蛋白免疫组血清,表明该免疫方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淋病疫苗研究进展
  • 研究内容一:NspA 和PorB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参考文献
  • 研究内容二:NspA和PorB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效价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参考文献
  • 研究内容三:NspA 和PorB 免疫血清的免疫保护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和专利申请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物基因免疫重塑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7)
    • [2].C·A生物基因免疫重塑疗法治疗120例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7)
    • [3].生物基因免疫重塑疗法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7)
    • [4].“生物基因免疫溯源标准论坛”召开[J]. 中国计量 2017(06)
    • [5].髓源性抑制细胞在靶向肝再生磷酸酶-3小鼠乳腺肿瘤基因免疫中的表达[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26)
    • [6].聚乙烯亚胺及睡美人转座酶对基因免疫效果的影响[J]. 中国兽医杂志 2008(12)
    • [7].抑制素(Inhibin)基因免疫在提高动物繁殖力中的应用[J]. 浙江畜牧兽医 2011(01)
    • [8].水流动力学方法进行基因免疫制备高效价抗体[J]. 现代免疫学 2009(05)
    • [9].双拷贝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卵泡发育、产仔及生殖激素的影响[J]. 畜牧兽医学报 2012(01)
    • [10].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及病毒荧光检测研究[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2(04)
    • [11].mC3d3-DINHα(1~32)基因免疫对大鼠卵泡发育和生殖激素的影响[J]. 中国兽医学报 2009(06)
    • [1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双基因多组合DNA疫苗的构建[J]. 中国动物检疫 2009(05)
    • [13].Myostatin基因的克隆及免疫载体构建[J]. 中国兽医学报 2015(02)
    • [14].双拷贝抑制素基因免疫对肉牛卵泡和黄体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02)
    • [15].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南阳黄牛生殖激素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9(01)
    • [16].质粒DNA免疫小鼠制备IGF-Ⅱ抗体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0)
    • [17].透明质酸酶在弓形虫重组融合抗原ROP2-P30基因免疫中的免疫增强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9(12)
    • [18].重组新疆出血热病毒S和M基因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评价[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4(04)
    • [19].抑制素基因免疫黄牛的黄体发育与免疫纯度及剂量的关系[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0].基因免疫制备人Mig-2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J]. 癌变.畸变.突变 2009(02)
    • [21].小反刍兽疫病毒N、H和F蛋白的真核表达[J]. 中国动物检疫 2009(08)
    • [22].含CpG序列PRRSV SD2 E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质粒构建及表达[J]. 西北农业学报 2008(03)
    • [23].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免疫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的初步研究[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8(09)
    • [24].犬瘟热病毒基因免疫的探索[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03)
    • [25].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的克隆与鉴定[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5(02)
    • [26].抑制素pCIS基因免疫对黄牛卵泡发育和生殖激素的影响[J]. 畜牧兽医学报 2009(06)
    • [27].小鹅瘟病毒VP3基因疫苗的构建及其诱导小鼠和鹅中和抗体的初报[J]. 高技术通讯 2008(05)
    • [28].HCV HVR1相关基因诱导小鼠免疫反应的比较[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8(10)
    • [29].HEV保护性抗体的制备与功能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 2017(05)
    • [30].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基因疫苗pVAX-RFRP和抑制素基因疫苗pXAIS对水牛卵泡发育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 2016(05)

    标签:;  ;  

    淋病奈瑟菌表面蛋白A和孔蛋白B免疫保护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