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氢番茄红素论文-李永平,王彬,陈敏氡,刘建汀,朱海生

八氢番茄红素论文-李永平,王彬,陈敏氡,刘建汀,朱海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八氢番茄红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秋葵,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类胡萝卜素

八氢番茄红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平,王彬,陈敏氡,刘建汀,朱海生[1](2019)在《黄秋葵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根据黄秋葵(Hibiscus esculentus L.)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HePDS)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G372370)设计引物,克隆验证得到1条HePDS基因全长为2 020 bp cDNA,开放阅读框(ORF)包含1 686个碱基;预测其编码56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62.62 kD,等电点为8.155;编码的蛋白与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同源蛋白的相似性均在93%以上,均含有1个保守的二核苷酸结合域和1个类胡萝卜素结合域,显示其高度的保守性。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HePDS基因在黄秋葵根、茎、叶、花和果荚中均有表达;叶发育过程以嫩叶中表达最高,果实发育中以花后2 d表达量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叶、果实发育逐渐升高,成熟叶的含量最高,果实以花后4 d含量最高,且HePDS基因的表达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HePDS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以及采用VIGS和CRISPR/Cas9技术开展黄秋葵基因功能的反向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董丽华,王鹏良,王晓云[2](2018)在《栀子果实中八氢番茄红素脱饱和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栀子果实中富含类胡萝卜素衍生物—西红花总苷。拟从果实中克隆西红花总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八氢番茄红素脱饱和酶基因。[方法]利用RACE的方法克隆Gj PDS基因,绝对定量PCR法检测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从果实中克隆了一个长1 746 bp的Gj PDS基因,编码由581个氨基酸组成的八氢番茄红素脱饱和酶序列。与水稻(Oryza sativa)PDS蛋白A链的氨基酸序列有83%的一致性,与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PDS蛋白A链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低。Gj PDS基因为组成性表达基因,它在栀子果肉中的表达量最高,是叶片中表达量的1.6倍,茎中表达量的3.5倍,种子中表达量的13.1倍。[结论]从栀子果实中克隆了一个1 746 bp的Gj PDS基因,它主要在栀子果肉中表达,可能与西红花总苷的生物合成有关。该基因今后可以用作西红花总苷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靶点。(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梁敏华,杨震峰,苏新国,宋春波[3](2018)在《黄肉桃果实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因克隆技术获得桃果实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的全长核苷酸序列,命名为PpPDS。PpPDS全长2 056bp,编码区长度1 722bp,共编码573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发现PpPDS与杏果实PaPDS、草莓FaPDS亲缘性较高。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PpPDS含有二核苷酸[NAD(H)/NADP(H)或FAD(H)]结合基元,其处于NAD(P)-binding Rossmann-like保守结构域内。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pPDS基因在黄肉品种‘金丽’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且在果肉中的表达普遍高于果皮。果实处于硬核期的PpPDS基因在果实中的表达显着高于软核果时期,随后其表达处于较高水平并呈平缓趋势。本研究对桃果实PpPD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为研究桃果实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分子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薛生玲[4](2018)在《芥蓝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BaPDS1和BaPDS2功能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芥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lboglabra)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以肥嫩的花薹及嫩叶为主要食用器官。由于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芥子油苷和多酚等多种营养物质,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saturase,PDS)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之一。试验前期我们发现在芥蓝中PDS基因有两个成员,但两个成员各自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白花芥蓝为试验材料,通过时空表达、启动子顺式元件分析结果选择光和激素处理芥蓝幼苗、亚细胞定位、CRISPR敲除突变体表型,对BaPDSs基因家族两个成员的功能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为提高芥蓝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改善芥蓝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同源序列检索分析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反转录PCR方法成功分离出芥蓝PDS基因家族的两个成员,并命名为BaPDS1和BaPDS2,NCBI登录号分别为KX426039和KX426040。这两个基因的CDS区长度及其编码的氨基酸数分别为1692bp、563个和1698 bp、565个。根据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的进化树,表明BaPDSs蛋白与十字花科的甘蓝、亚麻芥、白菜、拟南芥等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时发现在进化过程中PDS蛋白较保守。2、对芥蓝进行时空表达分析,发现BaPDS1和BaPDS2基因表达水平在芥蓝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器官间均存在显着差异。萌动种子期BaPDSs表达量较低,之后迅速上升;BaPDS1在成熟期器官间呈现组成型表达,BaPDS2在器官间表达差异较大,幼果中未检出;花器官中萼片的BaPDSs表达量显着低于其他组织,在开花过程中,雄蕊和雌蕊的BaPDS1表达水平出现上调。3、分离获得BaPDS1和BaPDS2启动子序列,分别进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统计两者相同和差异的顺式元件,并根据预测结果选择光和激素对芥蓝幼苗进行叁种不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处理下,BaPDS1对蓝光和红蓝光有响应,蓝光促进BaPDS1表达,3 h为峰值,后期表达量下降,红蓝光照射下BaPDS1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BaPDS2只对蓝光有响应,但蓝光抑制其表达。不同光强处理下,强光可诱导BaPDS1的表达量增加,且在24 h出现峰值,弱光诱导BaPDS2的表达量增加,在12 h时出现峰值,黑暗抑制了BaPDS2表达,且表达量随时间变化逐渐趋向于0。不同激素处理下,BaPDS1和BaPDS2共同响应SA、ABA和MeJA,此外,BaPDS2还响应GA_3。在ABA处理下,BaPDS1和BaPDS2表达量都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后期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SA处理下,BaPDS1和BaPDS2表达量都显着低于对照;GA_3处理下,BaPDS1表达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而BaPDS2表达量在1 h时出现峰值,1 h后表达量基本上都低于对照;MeJA处理下,BaPDS1表达量基本低于对照,而BaPDS2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除12 h外。4、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pC2300-35S-BaPDS1-eGPF和pC2300-35S-BaPDS2-eGPF,并将其分别转至芥蓝原生质体中。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BaPDS1和BaPDS2均定位于叶绿体上,与预测结果一致。5、选择BaPDS1和BaPDS2基因的共同靶位点,构建CRISPR/Cas9载体(pCC-Target-sgRNA),转入农杆菌浸染芥蓝带柄子叶,获得纯合型转基因双突变和单突变植株,通过对植株表型的观察及色差测定发现,无论单突还是双突突变体,植株均表现出白化表型,但BaPDS1和BaPDS2双突变的植株白化现象更为明显,表明BaPDS1、BaPDS2两个基因对芥蓝的生长发育是同等重要的,缺少任何一个都会阻碍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正常合成,导致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最终致使植株白化致死。结果表明BaPDS1和BaPDS2基因在芥蓝类胡萝卜素合成中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但两者功能还存在部分互补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梁敏华,杨震峰,苏新国,宋春波[5](2018)在《桃果实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因克隆技术获得桃果实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基因的全长核苷酸序列,命名为Pp PSY。Pp PSY全长1 532 bp,编码区长度627 bp,共编码翻译成208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发现,Pp PSY与梅果实Pm PSY亲缘性较高。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Pp PSY包含底物结合位点、Mg~(2+)结合位点、活性位点残基盖、催化残基、天冬氨酸富集区等功能结构域,其属于isoprenoid biosynthesis enzymes class 1超级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p PSY基因在黄肉品种金丽发育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白肉品种湖景,且在金丽品种中,Pp P-SY基因在花苞和硬核果中的表达显着高于在花、叶芽和软核果中的表达。本实验桃果实Pp PSY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为研究桃果实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分子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吴增宝,彭代萍,陈文[6](2017)在《番茄酱中八氢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番茄酱中提取八氢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番茄酱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进行提取工艺的优选。结果显示,该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丙酮作为浸提剂,液料比为10∶1,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45℃。该方法稳定、合理、可行,在此条件下,八氢番茄红素的提取率为0.044 4%。(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7年12期)

董笛,滕珂,于安东,檀鹏辉,梁小红[7](2017)在《沟叶结缕草八氢番茄红素基因ZmPSY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是生物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本实验从沟叶结缕草中克隆得到ZmPSY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Y264128)。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230bp,编码409个氨基酸残基。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ZmPSY定位于叶绿体中。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ZmPSY基因在沟叶结缕草幼嫩的叶片中表达量最高。ZmPSY可受外施激素脱落酸(ABA)的诱导,但受外施激素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的抑制。本实验为深入研究沟叶结缕草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吴增宝,彭代萍,陈文[8](2017)在《番茄酱中八氢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番茄酱中提取八氢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番茄酱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进行提取工艺的优选。[结果]番茄酱中提取八氢番茄红素工艺的最佳条件为:丙酮作为浸提剂,液料比为10∶1,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45℃。[结论]该方法稳定、合理、可行,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八氢番茄红素的提取率为0.044 4%。(本文来源于《园艺与种苗》期刊2017年09期)

洪敏,池卓恒,石丝,何珊珊,文露[9](2018)在《枇杷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大五星’(红肉)和‘川农1-5-9’(白肉)枇杷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果肉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法从枇杷果实中克隆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PSY,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所获得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再利用qRT-PCR从转录水平上检测两种枇杷不同发育阶段表达水平。发现枇杷PSY基因cDNA序列全长1 191 bp,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96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枇杷PSY蛋白与其他物种PSY蛋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与苹果(Malus domestica)相似性高达98%。qRT-PCR分析表明,随着枇杷果实的发育,PSY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与转色期后枇杷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一致,表明PSY基因可能参与枇杷类胡萝卜素合成的调控。(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10期)

黄国周,李圆圆,邓鹏程,白林含[10](2017)在《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的分子结构及其与达草灭相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saturase,PDS)是除草剂达草灭的靶点,作者对野生型和两种定点突变型PDS的二维和叁维结构进行预测,并通过DOCK6.5进行PDS与达草灭的分子对接比较,利用Gromacs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使用Amber9中的mm_pbsa.pl分析能量分布及变化,使用LIGPLOT+软件进行氢键分析确认结合氨基酸位点.结果表明突变对二维和叁维结构无影响,但是在达草灭存在的情况下,突变的PDS有更高的结合能以及更弱的结合稳定性,更难以与达草灭结合,找到突变PDS蛋白对达草灭具有抗性的分子证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八氢番茄红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栀子果实中富含类胡萝卜素衍生物—西红花总苷。拟从果实中克隆西红花总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八氢番茄红素脱饱和酶基因。[方法]利用RACE的方法克隆Gj PDS基因,绝对定量PCR法检测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从果实中克隆了一个长1 746 bp的Gj PDS基因,编码由581个氨基酸组成的八氢番茄红素脱饱和酶序列。与水稻(Oryza sativa)PDS蛋白A链的氨基酸序列有83%的一致性,与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PDS蛋白A链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低。Gj PDS基因为组成性表达基因,它在栀子果肉中的表达量最高,是叶片中表达量的1.6倍,茎中表达量的3.5倍,种子中表达量的13.1倍。[结论]从栀子果实中克隆了一个1 746 bp的Gj PDS基因,它主要在栀子果肉中表达,可能与西红花总苷的生物合成有关。该基因今后可以用作西红花总苷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靶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八氢番茄红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李永平,王彬,陈敏氡,刘建汀,朱海生.黄秋葵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9

[2].董丽华,王鹏良,王晓云.栀子果实中八氢番茄红素脱饱和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生物技术.2018

[3].梁敏华,杨震峰,苏新国,宋春波.黄肉桃果实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8

[4].薛生玲.芥蓝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BaPDS1和BaPDS2功能差异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8

[5].梁敏华,杨震峰,苏新国,宋春波.桃果实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8

[6].吴增宝,彭代萍,陈文.番茄酱中八氢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7

[7].董笛,滕珂,于安东,檀鹏辉,梁小红.沟叶结缕草八氢番茄红素基因ZmPSY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J].草业学报.2017

[8].吴增宝,彭代萍,陈文.番茄酱中八氢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7

[9].洪敏,池卓恒,石丝,何珊珊,文露.枇杷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10].黄国周,李圆圆,邓鹏程,白林含.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的分子结构及其与达草灭相互作用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标签:;  ;  ;  

八氢番茄红素论文-李永平,王彬,陈敏氡,刘建汀,朱海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