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南京戏曲活动研究

晚明南京戏曲活动研究

论文摘要

晚明,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活动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课题是“晚明南京戏曲活动研究”。全文共四章,综合考察南京戏曲家的活动及其创作,党争与南京戏曲活动的关系,昆曲在南京的发展,推动昆曲发展繁荣的家班、职业戏班和秦淮妓院,以及晚明日益繁荣的秦淮戏曲活动及其文化特征。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理由及意义,分析了目前晚明南京戏曲活动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一章研究晚明南京曲家,包括南京本地戏曲作家及其创作、寓居南京的外地戏曲作家及其创作、戏曲评论家、家班、职业戏班、秦淮歌姬、串客等戏曲演员,力求对这些曲家作全面、充分的考察。本章还重点研究了促进晚明南京剧坛兴旺的两个代表性曲家——汤显祖与潘之恒。纵观昆曲在南京的发展,晚明,昆曲逐渐取代其他唱腔成为剧坛的主导唱腔,它的繁荣成为晚明整个南京戏曲活动鼎盛的重要标志。值得一提的是,家班、职业戏班和秦淮演出对昆曲在南京的发展都居功甚伟。因此,第二章重点考察晚明昆曲在南京发展,昆曲传播的主要方式——家庭戏班、职业戏班和秦淮的昆曲演出、昆曲演员及其度曲。晚明南京的戏曲活动离不开政治的影响。整个明朝,党争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政治现象,万历以后党争越发清晰,并对南京的戏曲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第三章重点考察党争对南京戏曲活动政治化的影响。重点包括戏曲家汤显祖与东林党人的交往,《紫钗记》的创作与党争的关系,以及党争中落败的阮大铖《石巢四种》创作和演出及其与党争的关系。青楼妓院历来是戏曲活动的重要演出场所。十六楼衰败后,秦淮河畔妓家林立,秦淮逐渐成为晚明南京最为繁华的烟花之地。此时,秦淮戏曲演出形式和场所均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更是出现了一批精通琴棋书画、能演擅唱,并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秦淮名妓。才色俱佳的歌姬与文士志趣相投,上演了一个又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同时他们的密切往来对于提高歌姬戏曲表演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第四章重点对秦淮戏曲活动的形式、场所、秦淮歌姬及其度曲进行考察,揭示秦淮戏曲活动繁荣的原因以及秦淮戏曲活动的文化特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理由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曲家与晚明南京戏曲活动的发展
  • 第一节 晚明南京曲家钩沉
  • 第二节 促进晚明南京剧坛兴旺的代表性曲家—汤显祖、潘之恒
  • 第二章 昆曲演出与晚明南京戏曲活动鼎盛
  • 第一节 晚明南京剧坛的声腔与演出剧目
  • 第二节 晚明南京家庭戏班昆曲演出
  • 第三节 晚明南京职业戏班昆曲演出
  • 第四节 晚明南京秦淮昆曲演出
  • 第三章 党争与晚明南京戏曲活动的政治化
  • 第一节 党争下的南京戏曲活动
  • 第二节 党争与汤显祖的南京戏曲活动
  • 第三节 党争与阮大铖的南京戏曲活动
  • 第四章 秦淮戏曲活动与晚明南京秦淮文化
  • 第一节 晚明秦淮戏曲演员和演出剧目
  • 第二节 晚明秦淮戏曲活动的演出形式和场所
  • 第三节 晚明秦淮戏曲活动繁荣的原因
  • 第四节 晚明秦淮戏曲活动的文化特征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式微”与“中兴”:论20世纪上半叶昆曲盛衰的论说逻辑[J]. 戏剧艺术 2019(06)
    • [2].以化妆用品与手法的古今对比探讨昆曲的历史变迁[J]. 北方音乐 2019(24)
    • [3].昆曲元素在包具中的应用[J]. 西部皮革 2020(03)
    • [4].近现代天津昆曲发展[J]. 中国戏剧 2020(02)
    • [5].互联网时代昆曲经典剧目的传播[J]. 江苏社会科学 2020(01)
    • [6].保存和传承:俞平伯对昆曲的贡献[J]. 大舞台 2019(06)
    • [7].柯军:昆曲不分传统和当代[J]. 中国文艺评论 2020(03)
    • [8].张冉:我和昆曲的缘分[J]. 上海艺术评论 2020(01)
    • [9].丁修询:守护昆曲70年[J]. 中国京剧 2020(04)
    • [10].创作有时代特色的复古昆曲 导演“观其复”昆曲系列的思考与体会[J]. 中国戏剧 2020(05)
    • [11].“一带一路”倡议下苏州昆曲传承与发展策略探析[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08)
    • [12].融媒体背景下永嘉昆曲保护对策探讨[J]. 艺术评鉴 2020(08)
    • [13].昆曲剧团的资源整合与创新发展——基于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考察[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12)
    • [14].声学视域下昆曲小生念白的字声规律探赜[J]. 戏曲艺术 2020(02)
    • [15].湘地昆曲保护及传承[J]. 戏剧之家 2020(24)
    • [16].昆曲“老革命”碰到直播“新问题”[J]. 上海戏剧 2020(04)
    • [17].论扬州昆曲清唱传承的历程与启示[J]. 戏剧之家 2020(28)
    • [18].昆曲电影声音的创作空间[J]. 当代电影 2019(10)
    • [19].在苏留学生对昆曲表演艺术的欣赏期待调查报告[J]. 海外英语 2017(19)
    • [20].昆曲曲学小讲堂之昆曲新创剧目的曲学偏轨倾向[J]. 上海戏剧 2017(12)
    • [21].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传承与保护[J]. 黄河之声 2017(24)
    • [22].东南大学国家级艺术教育基地昆曲传播问题的研究[J]. 传播力研究 2018(10)
    • [23].官方与民间:昆曲的兴衰[J]. 中国艺术时空 2013(05)
    • [24].昆曲的复古也是创新[J]. 中国艺术时空 2013(05)
    • [25].繁华与真淳:在台北看昆曲[J]. 中国艺术时空 2013(05)
    • [26].昆曲在明清时期的发展[J]. 中国民族博览 2015(11)
    • [27].昆曲大王——韩世昌[J]. 北方音乐 2013(04)
    • [28].探微无锡昆曲的历史流变——兼谈天韵社的昆曲清唱传承[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06)
    • [29].昆曲《李清照》的创作启示[J]. 大舞台 2016(Z1)
    • [30].昆曲曲学小讲堂之 昆曲的板制[J]. 上海戏剧 2017(01)

    标签:;  ;  ;  ;  

    晚明南京戏曲活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