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进军绑架案的案例分析

谢进军绑架案的案例分析

论文摘要

作为刑法基本原则之一的罪刑均衡原则,要求刑法给予的处罚不仅要和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程度相适应,还要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应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把握罪刑和罪犯各个方面的因素,确定刑事责任的程度,从而适用轻重相适应的刑罚,而法定刑设置的不合理也可能会影响罪名的正确认定。因此,合理的法定刑设置有利于在司法实践中正确的认定罪名。鉴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在犯罪行为被认定为绑架罪之后,行为人因判处的刑罚过重而上诉的情况经常发生(修正案(七)对绑架罪作出修改以前)。一般情况下,是罪名的认定会作用于量刑,而法定刑的设置不会反过来影响罪名的认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法定刑的设置往往也可能会反作用于罪名的认定,法定刑设置的合理性对罪名的认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某些犯罪的法定刑设置不合理,有可能导致罪刑不相适应,与刑法的罪刑均衡原则相违背。在《刑法修正案(七)》对绑架罪进行修改以前,司法机关不时需要面对这样一种尴尬,犯罪行为符合绑架罪的犯罪构成,但是行为本身的社会危害性远不足以需要被判处绑架罪之法定最低刑,即十年有期徒刑。绑架罪因为其法定刑设置过高,很容易在适用时引起罪刑不均衡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地方法院为了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或者某些法官出于内心的不忍,而将本属于绑架罪的案件改判为其他犯罪,从而降低对犯罪分子的刑罚。本文所引用的案件就是属于这种情况,也正是由于这样一起案例引发了笔者对绑架罪相关规定进行探讨的兴趣。在《刑法修正案(七)》出台以前,我们无法理直气壮的指责地方法院的这种做法,只能希望立法机关能够关注到绑架罪的法定刑设置问题,为司法部门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更好地贯彻罪刑均衡原则。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盼到了这一佳音。二零零九年二月二十八号,《刑法修正案(七)》正式实施。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修正案(七)》的积极意义,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详细论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案情简介及其引发的法律思考
  • 第一节 案情简介
  • 第二节 案件引发的法律思考
  • 第二章 本案涉及绑架罪的基本法理分析
  • 第一节 绑架罪的发展状况
  • 第二节 绑架罪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 一、绑架罪的概念
  • 二、绑架罪的法律特征
  • 第三节 绑架罪的认定
  • 一、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
  • 二、绑架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 第四节 结合本案谈绑架罪法定刑设置存在的问题
  • 一、本案争议的焦点
  • 二、绑架罪法定刑设置不合理是造成本案改判的根本原因
  • 第三章 绑架罪法定刑之"情节较轻"条款的适用
  • 第一节 浅谈《刑法修正案(七)》增加"情节较轻"条款的积极意义
  • 一、九七年《刑法》绑架罪的规定在适用时存在的问题
  • 二、增加"情节较轻"条款的积极意义
  • 第二节 绑架行为"情节较轻"的裁量依据及适用
  • 一、实践中判断"情节较轻"的依据
  • 二、适用"情节较轻"条款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贝卡利亚的罪刑均衡思想[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现代法治语境下罪刑均衡原则的价值蕴含[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0(04)
    • [3].谦抑原则与罪刑均衡原则的关系[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9(02)
    • [4].“以刑制罪”之否定:兼议罪刑均衡原则的刑法解释机能[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7(06)
    • [5].浅谈罪刑均衡原则[J]. 法制博览 2015(11)
    • [6].量刑原理中的罪刑均衡与犯罪预防关系再论[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7].以刑释罪:罪刑均衡中的犯罪解释[J]. 法制与社会 2012(01)
    • [8].论累犯后罪起算时间之规定的缺陷及其弥补--基于罪刑均衡原则的考量[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9].罪刑均衡基础上的量刑建议机制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 2010(11)
    • [10].污染环境罪的罪刑均衡问题研究[J]. 中州学刊 2020(10)
    • [11].辱骂型寻衅滋事对罪刑均衡原则的破坏[J]. 法制与社会 2017(23)
    • [12].司法实践中的罪刑失衡[J]. 知识经济 2012(19)
    • [13].罪刑均衡:刑罚裁量反差现象之反思——访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J]. 人民检察 2010(03)
    • [14].浅议刑法的罪刑平等原则、罪刑均衡原则与逮捕措施的适用[J]. 法制与社会 2013(03)
    • [15].以刑制罪观念的展开、补充与回应——兼与叶良芳教授等否定论者商榷[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16].论新时代背景下的罪刑均衡[J]. 金陵法律评论 2015(02)
    • [17].重构故意毁坏财物罪法定刑[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8].基于适用缓刑降格量刑裁量现象的实证分析[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01)
    • [19].法定刑立法配置的基础观念——以罪刑均衡原则为视角[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12)
    • [20].罪刑均衡原则视野下的挪用数额认定 对以后次挪用归还前次行为的分析[J]. 中国检察官 2011(01)
    • [21].罪刑均衡视角下走私犯罪案件处理中的若干实务问题[J].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2(03)
    • [22].罪刑均衡的价值蕴涵[J]. 运城学院学报 2010(06)
    • [23].美国税收犯罪量刑规则及启示[J]. 国际税收 2014(03)
    • [24].我国恶势力犯罪的基本特点及量刑与法律控制——以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实证分析[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5].量刑规范化的重新解读与进一步优化研究[J]. 法律方法 2015(02)
    • [26].“以刑定罪”的实践样态及其分析——以Y市法院的实证考察为基础[J]. 环球法律评论 2015(01)
    • [27].罪刑确定之司法路径——“四步循环”模式构想[J]. 法律适用 2011(01)
    • [28].刑法修正案罪刑均衡实证研究[J]. 当代法学 2014(04)
    • [29].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现状及治理对策[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30].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关系论纲——兼及罪刑关系的重构[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2(03)

    标签:;  ;  ;  ;  

    谢进军绑架案的案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