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的中英文“生气”概念化对比研究

基于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的中英文“生气”概念化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人类基本情感之一“生气”的概念化为切入点,分析汉语和英语中“生气”概念化过程的异同并进行理据分析。体验哲学认为隐喻映射植根于人类的生理构造、身体体验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汉语和英语中关于“生气”的隐喻和转喻句都基于“生气”的生理表现和人类生气时的身体体验。本文首先以“生气”时脸色变化为个案,分析中英文相关的隐喻和转喻句,对中英文“生气”的概念化进行了初步地对比研究。然后,利用大量新的语料,全面对比了中英文“生气”的概念化的过程。本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标、文章结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进行文献综述,论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的研究成果。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利用两种理论,从局部到整体,从表层到深层地分析了中英文“生气”概念化的异同并进行理据分析。第五章总结本文的研究意义并指出不足之处。本文利用大量的语料系统地对比了中英文“生气”的概念化过程。其中,对表达“生气”的涉及脸色变化的隐喻和转喻句进行的个案分析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汉语和英语中有相同的描述“生气”的隐喻和转喻句,但两种语言中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表达“生气”的隐喻和转喻句,本文进一步对这类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两种语言中“生气”的概念化的异同。此外,本文引入了概念整合理论,弥补了单独利用概念隐喻理论的两域论解释中英文“生气”的概念化过程的不足,从而可以对中英文“生气”概念化过程进行比较全面地揭示和对比。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中文和英文“生气”的概念化过程有共性也有差别。2)综合利用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对中英文“生气”的概念化过程进行全面地解释和对比分析。3)中英文“生气”的概念化受英汉不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跨文化交流、英汉互译和外语教学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Contents
  • Tables
  • Figure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Study Objective
  • 1.2 Layout of the Thesis
  • 1.3 Methodology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Classical Views on Metaphor and Metonymy
  • 2.1.1 Metaphor
  • 2.1.2 Metonymy
  • 2.2 Cognitive Views on Metaphor and Metonymy
  • 2.2.1 Metaphor
  • 2.2.2 Metonymy
  • 2.3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 2.4 Embodiment Philosophy
  • 2.5 Conceptualization of Emotion
  • Chapter Three CONCEPTUALIZATION OF ANGE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3.1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 3.2 Common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Anger
  • 3.2.1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anger
  • 3.2.2 A case study on the metaphor and metonymy of facial colors of anger
  • 3.3 Cognitive Model of Anger Based on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 3.3.1 Cognitive model of anger in English
  • 3.3.2 Cognitive model of anger in Chinese
  • 3.3.3 Summary
  • 3.4 Conceptualization of Anger Based on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 3.4.1 Conceptualization process of Anger in Chinese
  • 3.4.2 Conceptualization process of Anger in English
  • 3.5 Summary
  • Chapter Four COMPARISON AND IMPLICATIONS
  • 4.1 A Systematic Comparison—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 4.2 Analysis—Factors fo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 4.3 Summary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PUBLICATIONS AND AWARDS
  • REFERENCES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红楼梦》章回目录的英译研究[J]. 考试周刊 2016(98)
    • [2].国内外创新券政策对比研究及对浙江的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23)
    • [3].对比中美实验安全规则 反思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06)
    • [4].英汉“红色”与“黄色”词汇对比研究[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9(04)
    • [5].连云港某校高中生健康素养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04)
    • [6].玉林师范学院2004-2008年学生休退学原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07)
    • [7].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家庭用眼相关行为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10)
    • [8].英汉旅游语篇的对比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09)
    • [9].包头市大学生生命态度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05)
    • [10].酶学测定两点法与速率法的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09)
    • [11].《呼啸山庄》两个汉译本对比研究[J]. 才智 2014(05)
    • [12].天津市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调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04)
    • [13].跨文化视域下蒙汉语言的“马”族词隐喻对比研究[J]. 西部蒙古论坛 2017(04)
    • [14].不同行政区校园足球开展的对比研究——以川渝小学为例[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 [15].中西宗教文化对比研究[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01)
    • [16].北京某大学1997-2009年学生因病休学原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04)
    • [17].不同血细胞分析仪室间比对分析的应用与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2)
    • [18].男、女海军特训人员身心健康与人格的对比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09)
    • [19].关于不同钣金展开方法的对比研究与应用[J]. 技术与市场 2018(04)
    • [20].英、汉、水语句法线性结构和思维模式综述[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10)
    • [21].产前及产后心电图变化的对比观察[J]. 临床误诊误治 2008(08)
    • [22].再谈对比语言学的学术划界问题[J]. 国际汉语学报 2015(01)
    • [23].新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12)
    • [24].泰安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04)
    • [25].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估与结果对比[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9)
    • [26].2011年滕州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14(11)
    • [27].浅谈英汉“白色”词汇的对比研究[J]. 考试周刊 2008(36)
    • [28].作为语言逻辑剖析的对比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 [29].巢湖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09(05)
    • [30].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智力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 2009(05)

    标签:;  ;  ;  ;  ;  ;  

    基于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的中英文“生气”概念化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