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陈燕王丽王丹丹(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广西玉林537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145-0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输液外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75%酒精湿敷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结果治疗12h内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显效率72.41%,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7.86%。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75%酒精湿敷治疗新生儿输液外渗效果显著。

【关键词】新生儿输液外渗75%酒精

外周浅表静脉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新生儿血管细小,管壁薄,不易固定,自制能力差。又因新生儿皮肤及皮下组织薄而嫩,疏松,故静脉输液外渗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不及时恰当的处理,会发生皮下组织坏死。传统方法是采用50%硫酸镁湿敷,由于硫酸镁溶液性质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且存在溶液易析出结晶而使纱布干燥变硬的缺点[1],部分患儿疗效欠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对56例输液外渗患儿采用75%酒精湿敷,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输液外渗患儿56例,男30例,女26例,日龄1h-28d,其中早产儿2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7例,尿布性皮炎10例,新生儿寒冷综合症9例。发生外渗的药物有抗生素、葡萄糖及能量类药物。局部肿胀范围直径3-8.5cm。部分局部皮肤发生苍白样改变。按发生肿胀的先后顺序将5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5%酒精纱布湿敷)和对照组(50%硫酸镁纱布湿敷)各28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在输液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药物外渗,局部立即予外敷,观察组用75%酒精浸湿4-6层小方纱布,以不滴液为宜,平铺紧贴并完全覆盖肿胀部位,外层用薄膜手套包裹,用胶布妥善固定。如肢体肿胀,则将肿胀的肢体抬高15~30°。对照组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方法同观察组。每隔2h观察一次并记录效果,注意保持纱布湿润。可将适量的酒精及硫酸镁抽吸于注射器内,喷洒在纱布上。

1.2.2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凡外敷后12h内局部肿胀消退,皮肤颜色转为正常;有效:使用24h局部肿胀缩小,皮肤松软及颜色好转;无效:超过24h肿胀范围及皮肤颜色不变。两组均观察48小时。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SP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表1)

表1两组输液肿胀湿敷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

观察组282080

对照组280199

X2值31.288.599.18

P值P<0.01P<0.01P<0.01

3讨论

药物外渗伴局部瘀血时,局部组织损伤不仅来自于药物本身,还有外渗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对局部组织及血管的刺激,造成血管痉挛,导致局部瘀血、苍白[2]。酒精湿敷可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且酒精易挥发,挥发时可带走机体的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起到冷敷作用,在低温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抗损伤能力增强[3]。加之酒精有消毒、抗炎作用,故可有效地减少药液的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输液肿胀的新生儿有烦哭不安,对此,我们对新生儿进行了评估,在排除了尿湿、饥饿、病情变化等因素,认为与输液肿胀引起局部疼痛有关。因为药物渗出进入皮下组织时,会造成局部疼痛,甚至坏死[2]。从观察组中可看出,75%酒精湿敷不仅起效迅速,而且能安抚新生儿的情绪,观察组的患儿比对照组的患儿烦哭减少,显得相对安静。

对于输液外渗,传统方法常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处理,可起到消肿的作用,因为Mg2-、SO42-均为极性物质,能吸收水分,借助于其药物的高渗作用,可使局部肿胀减轻或消退。但从本研究的结果看到:观察组中显效率占71.43%,因此,观察组中局部皮肤肿胀消退的时间及皮肤颜色转正常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此方法患儿无不良反应,效果显著,且取材方便经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叶红.甘油硫酸镁乳制治疗外周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1,16(11):647.

[2]方楚如,陈莲华,秦美英.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药物外渗性损伤的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0):1873.

[3]郝莲红,商临平.酒精湿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4.

标签:;  ;  ;  

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