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辨治浅谈

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辨治浅谈

韩迪许宏连(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南岗分院哈尔滨15001)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可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其中约20%为季节性,40%左右为常年性,全球平均发病率为10%~25%,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现就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辨治作一综述。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治疗综述

变态反应性鼻炎(AR)为现代医学病名,是以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发病率越来越高,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对某些吸入的变应原(过敏原)敏感性增高所致的变态反应,又称此病为“过敏性鼻炎”。根据其临床特点,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属于鼽嚏、鼻鼽、鼽水范畴,《素问》称之为“鼽嚏”,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首次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特征,指出“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声也”。属中医的“鼻鼽”范畴,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对其治疗方法颇多,效果尚为满意。

近年通过对本病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到本病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其诱因为风寒侵袭、气候突变或异气、异味刺激,而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是久病导致气虚阳微饮停,抗病能力低下。

1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有多种见解。多数医家认为本病是因肺脾肾亏虚,又复寒邪侵袭所致。认为此病辨证应分为风寒袭肺,肺脾气虚,肾阳虚,肺经伏热等。另有一些学者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一些新观点,吴成山[1]提出鼻鼽在病因病机、症候特点上均与痰饮病类同,将其归于广义的痰饮,按照痰饮论治,尊“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选用理中汤、肾气汤合小青龙汤化裁。邵健民[2]认为本病病久不愈者常常因寒而窍络不通,出现瘀血症状,故特别强调瘀血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治疗多选用三棱、莪术等峻利破血之品。潘迎萍[3]认为,气虚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柴向斌[4]提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与血瘀证关系密切。李凡成[5]通过实验证实寒冷影响患者的微循环,认为本病病机是肺肾虚寒致瘀血。

2辨证论治

2.1风热犯肺型

主要症状:头痛、喷嚏、鼻塞、流涕清稀或粘稠,遇异味刺激加重。苔薄黄,脉数或弦滑。病因外邪犯肺,营卫失和,气机不畅,鼻窍不利。治宜清热宣肺利窍,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药用:金银花、连翘、辛夷,防风、浙贝、陈皮、白芷,穿山甲、苍耳子、皂角刺、当归。此方出自《妇人大全良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之功。方中金银花、连翘、白芷、辛夷、浙贝清热宣肺利窍,穿山甲、苍耳子、皂角刺、陈皮行气通窍,防风疏风解表祛邪,当归活血养血。此证型多见于变态反应性鼻炎、鼻窦炎。

2.2湿困脾虚型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鼻流黄涕或白粘量多,涓涓而流,嗅觉差,头重如裹,体倦纳差,苔黄厚,脉滑数。脾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或忧思郁结,湿热内蕴脾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湿热邪毒循经入窍而致本病。治宜健脾化浊通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药用:党参、黄芪,黄芩、陈皮、白术、云苓、辛夷、藿香,柴胡、白芷、皂角刺。此方出自《脾胃论》,具有健脾升阳除湿之功。方中党参、黄芪、白术、云苓、陈皮健脾除湿化浊;黄芩、白芷、藿香清热除湿,柴胡、辛夷、皂角刺行气通窍。此证型多见于慢性鼻炎、鼻窦炎。

2.3肾阳亏虚型

主要症状:鼻流清涕、鼻塞鼻痒,喷嚏,畏寒肢冷,夜尿多甚则遗精早泄,舌淡、脉细。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肾阳虚摄纳无权,精失输布,停聚上壅鼻窍。治宜温肾纳气通窍。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用:附子,肉桂,金樱子、补骨脂、山萸肉,山药,云苓,熟地、辛夷,苍耳子、白芷。此方出自《金匮要略》,具有调和阴阳、补肾气通窍之功。方中附子、肉桂、金樱子、补骨脂温补肾阳,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补肾养精,苍耳子、白芷、辛夷行气通窍。此证型多见于变态反应性鼻炎。

2.4瘀血阻窍型

主要症状: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浊涕、头痛、口干,甚则鼻腔肿大如桑椹样,舌暗有瘀点,脉弦。肺主气、心主血,心肺为病而鼻为之不利,以致邪毒久遏,阻于脉络,停留鼻腔。治宜活血通窍。药用:桃仁、红花,熟地、川芎、芍药、当归、桔梗、穿山甲、白芷,苍耳子,柴胡。此方出自《医宗金鉴》,具有活血祛瘀通窍之功。四物汤加穿山甲、桃仁、红花、柴胡活血行气化瘀;苍耳子、白芷、桔梗祛风行气利鼻窍。此证型多见于慢性鼻炎、鼻窦炎及变态反应性鼻炎。

3讨论

中医学在治疗鼻鼽方面,历史悠久,标本兼治,内外治法齐备,临床疗效显著,特别是远期疗效方面更是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人体是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发生在病人身上的诸多异常不是独立的,尽管现代医学(西医)可以将这诸多异常视为多个不完全相关的病理过程,命名为不同疾病,但按照中医思路,它们可能只是某种特定的、统一的病理变化下的不同表现而已。中医用“证”来描述这一统一的病理变化,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来达到简化治疗,最终实现个性化治疗,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药物治疗范围和治疗效果,这在应对人体复杂的异常状态时,在以综合预防为目的治疗上占有更大优势,而且中医理论中的“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预防思想对于AR这种生活方式病的预防更为实用。同时,中医治疗的药物多来自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具有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特点,适合长期调理,适合对人体异常代谢状态的调整。因此中医药在AR防治方面尚有很大的研究及开发空间,值得深入探讨。

传统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基本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临床疗效较好,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但由于诊疗标准不统一,作用机理不明确,临床疗效难以比较,尚需在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客观的诊疗标准。笔者认为在,目前没有特效药物的前提下,在免疫病理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改善机体内外环境平衡,提高免疫力,防止复发,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可以为AR的治疗提供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吴成山.过敏性鼻炎从痰饮论治.陕西中医,1996;17(12):544.

[2]邵健民.过敏性鼻炎从瘀论治.山东中医杂志,1993;12(6):48.

[3]潘迎萍.固本通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体任会.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5(2):89.

[4]柴向斌.血瘀证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关系初探.中医药研究,2001;17(4):24-25.

[5]李凡成.100例变态反应性鼻炎甲皱微环初步观察.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3):48.

标签:;  ;  ;  

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辨治浅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