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研究现状

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研究现状

孔雪萍1鲁慧2

(1昌吉市延安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疆昌吉831100)

(2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肾病科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研究现状。方法:分析传统细算法、食物交换法、主食固定法、手测量法以及基于血糖指数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的应用现状,对比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结果: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教育在我国已经广泛推广,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良好效果。结论:强化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教育,督促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教育;研究现状;教育方法;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334-02

糖尿病是临床的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对人体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能够引发多种器官受损及功能障碍[1]。随着我国对糖尿病的研究不断深入,糖尿病的预防已受到各界的普遍重视。在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过程中,饮食教育是最为基础的根源性措施。本文针对各学者近期对饮食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具体如下。

1.饮食教育的内容

糖尿病饮食教育是以食谱设计为核心,采用传统细算法、食物交换法、主食固定法、手测量法以及基于血糖指数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为主要教育模式的血糖控制方法。

1.1传统细算法

依据患者的体重、身高计算出其体质指数(BMI)。BMI的正常范围值为18.5~23.0,小于18.5属于消瘦,大于23.0属于超重,25.0~30.0属于肥胖,超过30.0时属于极度肥胖[2]。之后结合患者日均活动强度计算出总需热量,将总需热量按照碳水化合物50~60%,脂肪小于30%,蛋白质15~20%的三大营养素比例进行分配,具体落实到饮食当中。这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精确,但其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最终多数达不到理想的教育与实施效果。

1.2食物交换法

在目前的糖尿病饮食教育中,食物交换法的应用比较广泛。该方法是按照食物来源及性质分为四大组、八小类,同类食物可提供相同能量,其含有的三大营养物质的配比相近。首先计算出患者每日的总需热量,在将总热量折算为FEL单位数(可以产生90kJ热量的食物为1个FEL单位)。在食品交换表找出所需FEL单位的等量食物与营养素,可以通过表中信息来变换食谱保证患者饮食多样性。此方法不足之处是只考虑了食物能量,忽略了对患者机体血糖的影响。

1.3主食固定法

根据患者体力需求,将一日三餐的主食固定,来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静养休息的患者200~250g/天,轻体力劳动者为250~300g/天,中等体力劳动者300~400g/天,重体力劳动者每天的摄入量在400g以上。在体重维持正常、饮食规律后,三餐分配量方可保持不变。这种方法忽视了副食及油脂因素影响,造成在主食固定下,热量与膳食无法平衡的缺点,所以在目前临床应用上已经不多。

1.4手测量法则

手测量法则是加拿大糖尿病协会的临床实践专家委员会推荐的,其主要内容是,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体积为自己的一个拳头大小;瘦肉摄取体积约是自己的一只手掌大小,厚度为小拇指厚度;油的摄取量体积约为大拇指的第一节指到指端的体积;绿叶蔬菜摄取量为两手可捧起的菜量。研究得出手测量法则可提高患者饮食方面的依从性,但此种方法存在着局限性,例如油等用量不方便用手测量。而且在使用前应对其的准确性进行校对。

1.5基于血糖指数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

血糖指数(GI)与血糖负荷(GL)是饮食教育中的重要概念,国际GL表收录了近750类、1300种食物GL值。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低GI食物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HbAlc,在中国膳食中,接近92%的膳食GL是由谷类食物提供[3]。近年来,此种方法在糖尿病饮食治疗方面获得了良好效果。但是GI在高脂肪及高蛋白食物的含量较低,在强调低GI时,可能会引发脂肪及蛋白质的摄入量过多,这还需与患者自身情况、食物的具体成分相结合来实践。

2.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工具

仿真模具:食物仿真模具有立体化、高视觉冲击等优点。将此特点与食物交换法有效结合,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应用仿真食物模具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饮食教育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患者对教育内容的掌握,其教育效果要优于传统式教育。我国在糖尿病饮食教育中应用仿真模具已经逐步推广、实施。

健康教育对话图:由《什么是糖尿病》、《与糖尿病同行》、《与胰岛素同在》、《健康饮食与运动》、《妊娠糖尿病》共5幅彩图组成[4]。此种方式更具吸引力与互动性,可以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但国内的应用时间不长,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计算机软件:分析软件可以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与口味来选择食物,并分析其营养成分,规范患者饮食。但由于计算机软件使用成本高,且对使用者要求较高的文化水平与计算机水平,因此,国内目前尚未得到普遍应用。

3.饮食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

目前,在国内外多数研究仍然采用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等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评价教育效果,将这些指标改善接近于正常是饮食教育的终极目的[5]。除此之外,部分研究者也应用了患者行为的改变情况来评价其教育效果,患者的行为改变情况是衡量糖尿病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可以在糖尿病饮食教育中应用自我护理量表来对患者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传统细算法、食物交换法、主食固定法、手测量法以及基于血糖指数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份法等饮食教育,并根据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育方式,来强化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督促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胡一宇,黄丽华.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555-557.

[2]谢建美,桑彩娣.个性化饮食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调整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104-105.

[3]吴艳红.饮食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控制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3(8):165-165.

[4]廖淑芳,陈越.食物生糖指数及生糖负荷结合食物交换份应用于糖尿病饮食教育中的效果评价[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6):89-90.

[5]王芳芳.社区饮食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600-1601.

标签:;  ;  ;  

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研究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