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其预后意义研究

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其预后意义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各B-LPD的遗传学异常,比较不同B-LPD间遗传学异常差异,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为各B-LPD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结合临床资料,探讨遗传学异常与CLL MCL临床特点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在我院确诊的B-LPD患者骨髓或外周学标本进行遗传学异常检测,主要检测位点(探针)为:13q14(D13S25、Rbl、llq22-23 (ATM)、14q32(IGH)、17p13(p53)、12号染色体着丝粒(CSP12)、6q23(MYB)、8q24 (C-MYC)、lq21 t(11;14)(q13;q32)(CCND1/IGH)。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价各B-LPD间遗传学异常差异。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各位点异常对CLL、MCL预后的影响。结果:(一)各B-LPD遗传学异常率及其差异:CLL(n=161):del(D13S25):48.8%,del(Rbl):27.3%,del(11q):13.1%,del(17p):12.5%, +12:23.4%,IGH易位:17.4%,总阳性率79.5%。MCL(n=26):del(D13S25):52.0%, del(Rbl):38.5%,del(11q):24.0%,del(17p):44.0%,+12:13.0%,IGH易位:92.0%, C-MYC易位或扩增:52.0%,总阳性率:76.9%(除外IGH易位)。SMZL(n=11):del(D13S25): 18.2%,del(Rbl):16.7%,del(11q):0%, del(17p):0%,+12:27.3%,IGH易位:45.5%,总阳性率:81.8%。LPL/WM(n=34):del(D13S25):5.9%, del(Rbl):2.9%,del(11q):0%, del(17p):11.8%,+12:6.5%,IGH易位:2.9%, del(6q):21.4%,,总阳性率:38.7%。HCL(n=13):del(D13S25):0%, del(Rbl):0%, del(llq):0%, del(17p):8.3%,+12:O%,IGH异常:23.1%,总阳性率:27.3%。B-PLL(n=4):del(D13S25):50.0%, del(Rbl):50.0%, del(11q):0%,del(17p):75.0%,+12:0%,IGH易位:0%,总阳性率:75.0%. MZL(n=5): del(D13S25):40%,del(Rbl):33.3%, del(11q):0%,del(17p):0%,+12:20%,IGH易位:20%,总阳性率:80%。CD5+不能分类(n=18):del(D13S25):22.2%, del(Rbl):11.1%, del(11q):5.6%, del(17p):16.7%,+12:25.0%,IGH易位:33.3%,总阳性率:64.7%。高度疑似SMZL(n=25):del(D13S25):16.0%,del(Rbl):8.0%,del(11q):0%, del(17p): 16.0%,+12:4.2%, IGH易位:16.0%,总阳性率:41.7%。CD5-不能分类(n=12):del(D13S25):16.7%,del(Rb1):0%,del(11q):8.3%, del(17p):7.7%,+12:0%,IGH易位:30.8%,总阳性率(41.7%)。CLL与MCL在del(17p)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CLL与SMZL在del(D13S25)上存在显著差异(p=0.049);CLL与LPL/WM在del(D13S25) (p<0.001), del(Rb1) (p=0.002)、del(11q) (p=0.028)、IGH易位率(p=0.031)和总的阳性率(p<0.001)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SMZL与LPL/WM间在IGH易位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2). CD5+不能分类的del(D13S25)显著低于CLL (p=0.032); CD5+不能分类与MCL比较发现:两组在D13S25缺失率(p=0.049)、Rbl缺失率(p=0.045)、p53缺失率(p=0.031)均存在显著差异。将高度疑似SMZL与CD5-的不能分类B-LPD统归为一组(均为CD5-),与确诊SMZL比较,两者在12三体(2.8%vs.27.3%;p=0.035)和总阳性率(41.7% vs.81.8%;p=0.036)上存在显著差异。(二)遗传学异常与B-LPD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1.遗传学异常与CLL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del(D13S25)和单独del(D13S25)多见于CLL早期,Del(11q)在CD38阳性组为34.8%,显著高于阴性组的10.7%(p=0.003)。在IGVH未突变组,del(11q)和del(17p)分别为28%和32%,显著高于突变组的10.5%和7.0%(p值分别为0.046和0.003);而IGVH突变组中,del(D13S25)和单独del(D13S25)分别为59.6%和35.1%,显著高于未突变组的36%和4.0%(p值分别为0.048和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伴del(11q)和del(17p)为至需要治疗时间(TTT)的不良预后因素,而单独del(D13S25)为TTT的预后良好因素。对于总生存(OS),仅del(17p)为预后不良因素。结合其它临床因素对TTT和OS的影响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del(11q)(RR 2.68,p=0.001)和del(17p)(RR 2.13,P=0.013)为TTT的不良影响因素,而del(17p)(RR 3.31,P=0.016)和B症状(RR 2.32,p=0.029)为OS的不良预后因素。2.遗传学异常与MCL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关系del(D13S25)与MIPI中高危、年龄>60岁、LDH升高显著相关;伴有2个或以上附加遗传学异常多见于β2微球蛋白>6.0mg/1和LDH升高患者;del(17p)亦多见于LDH升高者。单因素分析显示del(11q)、del(17p)、C-MYC异常和2个或以上遗传学异常为OS的不良预后因素,而del(Rbl)、del(17p)、C-MYC异常和2个或以上遗传学异常为PFS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del(17p)为PFS和OS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结论:l.del(D13S25)在B-LPD间普遍存在,提示各B-LPD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2.遗传学异常可为各B-LPD间鉴别诊断提供线索,如+12可作为SMZL与其它CD5-B-LPD患者的鉴别标记,IGH易位可作为LPL/WM与其它B-LPD及MM的鉴别依据。3.遗传学异常与CLL分期、CD38表达及IGVH突变状态相关;del(11q)和del(17p)为TTT的独立不良影响因素,而del(17p)为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4.del(17p)为MCL患者PFS和OS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技术路线
  • 2.2 实验主要仪器
  • 2.3 主要试剂一探针
  • 2.4 实验相关试剂配制
  • 2.5 实验方法
  • 2.6 正常参考值的建立
  • 2.7 患者终点指标确定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一、不同B-LPD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其比较
  • 二、遗传学异常与CLL、MCL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
  • 第三章 讨论
  • 一、遗传学异常在各B-LPD间差异及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
  • 二、遗传学异常对CLL、MCL预后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异常[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0(05)
    • [2].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分子遗传学异常[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05)
    • [3].细胞肿瘤高危遗传学异常在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度分层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14)
    • [4].5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异常的FISH检测[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20)
    • [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的临床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5(02)
    • [6].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14)
    • [7].8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及预后分析[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2(01)
    • [8].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及分子遗传学异常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19(06)
    • [9].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异常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04)
    • [10].3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异常的FISH检测的意义[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01)
    • [1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遗传学异常的回顾性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05)
    • [12].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子遗传学异常与预后分层、治疗[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05)
    • [1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遗传学异常[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7)
    • [14].应用序列探针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9(06)
    • [15].21例多发性骨髓瘤分子遗传学异常的FISH检测的意义[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 2011(02)
    • [1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诊断和危险度分层[J]. 临床检验杂志 2019(11)
    • [17].B-ALL相关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异常与B-ALL预后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05)
    • [18].如何看待AA的分子遗传学异常[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7(06)
    • [19].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异常及其临床意义[J]. 安徽医学 2010(09)
    • [20].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J]. 实用老年医学 2019(12)
    • [21].联合常规核型分析和FISH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08)
    • [22].5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点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04)
    • [23].FISH技术结合免疫表型分析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J]. 现代实用医学 2013(10)
    • [2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恶性肿瘤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检测[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10)
    • [2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子分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8)
    • [26].订正[J]. 安徽医学 2010(11)
    • [27].软组织肉瘤的分子分型及其临床意义[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04)
    • [28].获得性长QT综合征的遗传学异常[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3)
    • [29].多发性骨髓瘤遗传学异常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8(06)
    • [30].组织芯片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J]. 江西医药 2020(04)

    标签:;  ;  ;  ;  

    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其预后意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