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龙长篇小说论

刘醒龙长篇小说论

论文摘要

刘醒龙是中国当代文坛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他最初以中短篇小说获得广泛声誉,这些作品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底层的窘困处境,冷峻客观地描写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生活,针砭不良现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出了一种直面当下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精神。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刘醒龙开始转而进行长篇小说创作,这些作品迥异于当时文坛沉湎历史碎片虚构、个人身体写作和叙事圈套营构的状况,秉承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返归乡土,显示出与诸多作家不同的姿态和追求,彰显其独特的一面。对于刘醒龙作品的研究,表现出中短篇小说较多,长篇小说较少,而系统的长篇小说研究更是缺乏的状况,为此,本论文试图对刘醒龙的长篇小说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力图更全面和深入地解读和分析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对其创作思想和创作特色进行更详细地研究和论述,这也是论文意义之所在。本论文拟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梳理刘醒龙长篇小说的创作历程,分析其衍变过程,把握其创作特色;二是通过对刘醒龙长篇小说的文本阐释,探究其主题、情感、艺术等多方面的内涵;三是在当代文坛的背景下,认识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创作。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创作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变迁:在主题上,从侧重对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到对历史进程中人类普遍问题关注的变迁;在人物形象上,侧重从“父系”人物形象到“母系”人物形象的衍变;在叙述艺术上,叙事存在着从枝桠式到网状式的变化,体现了从平实到纷繁纤细的特点,也折射出作者的艺术追求。而他的小说情感内涵方面也体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作者主体意识对现实挪移的吊诡情感,这包括对社会道德拯救的渴望、对影响人类命运不可知因素的疑惧和对大自然“天象”隐喻的惊叹;二是用作者试图“大善”观去僭越现实“恶”的情感,这既包括对“恶”的痛恶,又包括对“爱”的虔诚;三是小说存在着强烈的反现代化的古典情怀。我们在肯定刘醒龙创作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某些长篇小说所存在的一些瑕疵:对生活素材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挖掘、不注重艺术表达、模式化等等,这些又构成了其难以掩饰的不足与遗憾。但总的来说,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坛中,显现了其独特性,特别是近期创作,较好地处理了“史诗性”叙事中的历史解构与建构之间的关系,为当代文坛提供了一些借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小说创作衍变
  • 1.1 小说主题的变迁
  • 1.1.1 “血脉在乡村一侧”——关注当下社会现实的主题
  • 1.1.2 “贴着现实地面飞翔”——关注历史进程中人类普遍问题的主题
  • 1.2 人物形象的锐变
  • 1.2.1 早期“父系”形象的文化意味
  • 1.2.2 近期“母系”形象返归的女性崇拜情结
  • 1.3 叙述艺术的嬗变:简单平实到纷繁纤细
  • 1.3.1 早期小说的枝桠式简单平实叙事
  • 1.3.2 近期小说网状式的纷繁纤细叙事
  • 第二章 小说的情感内涵
  • 2.1 吊诡的情感:作者主体意识对现实的挪移
  • 2.1.1 对社会道德拯救的渴望
  • 2.1.2 对影响人类命运不可知因素的疑惧
  • 2.1.3 对大自然“天象”隐喻的惊叹
  • 2.2 恶与爱之间:用“大善”去审视一切
  • 2.2.1 “恶”的痛恶
  • 2.2.2 “爱”的虔诚
  • 2.2.3 “大善”对现实的僭越
  • 2.3 反现代性与古典情怀
  • 第三章 从当代文坛看刘醒龙长篇小说创作
  • 3.1 刘醒龙长篇小说的特色
  • 3.2 刘醒龙长篇小说创作的瑕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广西当代长篇小说创作论[J]. 河池学院学报 2018(06)
    • [2].复归、创新与超越——论90年代以来的长篇小说创作[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7)
    • [3].新世纪新常态语境与长篇小说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03)
    • [4].情节的削弱与细节的堆砌——当下长篇小说创作琐碎化倾向三人谈[J]. 红岩 2020(02)
    • [5].湖北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综述[J]. 长江丛刊 2018(07)
    • [6].被标签遮蔽的真实人生——《那边》编后记[J]. 福建文学 2016(S2)
    • [7].不可逃,也无处寻——曹军庆近期短篇小说读札[J]. 滇池 2016(06)
    • [8].主持人语[J]. 新文学评论 2016(04)
    • [9].他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90后”作品片论[J]. 山花 2017(02)
    • [10].彝族小说史上的《清明上河图》——评彝族历史人文长篇小说《兹祖濮乌》[J]. 雨花 2016(22)
    • [11].富平长篇小说创作概观[J]. 新西部 2017(Z1)
    • [12].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乡土与都市的变奏——2015年江苏长篇小说创作观察[J]. 雨花 2016(14)
    • [13].三大不良现象影响军旅长篇小说创作[J]. 军营文化天地 2012(03)
    • [14].放下手机再捧书[J]. 侨园 2020(09)
    • [15].论余华长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J]. 黑河学院学报 2017(08)
    • [16].开启历史与现实的沉积层——2015年湖南长篇小说创作综述[J]. 创作与评论 2016(04)
    • [17].介入历史 逼近精神——近期中国长篇小说创作揽胜[J]. 上海文学 2012(06)
    • [18].明代中前期长篇小说创作沉寂原因探析[J]. 阅读与写作 2011(10)
    • [19].芥川龙之介的未竟之路——芥川龙之介未作长篇小说创作的原因初探[J]. 作家 2008(20)
    • [20].绝望或反抗绝望——2013年长篇小说创作观察[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4(01)
    • [21].繁荣中的沉静与蓬勃——2011年长篇小说创作情况印象[J]. 中国图书评论 2012(01)
    • [22].2009’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J]. 当代文坛 2010(01)
    • [23].期待长篇小说创作的新变与超越——2009’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综述[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 [24].四川抗震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会[J]. 当代文坛 2009(04)
    • [25].复杂历史图景的回望与沉思——2016年长篇小说创作一个侧面的理解与分析[J].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2)
    • [26].论余华长篇小说创作的叙事特征[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07)
    • [27].中国长篇小说高峰论坛落户徐州——“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与研究中心”“江苏师范大学作家工作坊”揭牌仪式同时举行[J]. 雨花 2015(02)
    • [28].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的诗性建构[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6)
    • [29].单刃剑还是双刃剑——我看当下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影视化趋向[J]. 军营文化天地 2012(03)
    • [30].有关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问题[J]. 太湖 2012(02)

    标签:;  ;  ;  ;  ;  

    刘醒龙长篇小说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