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的药效成分和苦绳的化学成分研究

红花的药效成分和苦绳的化学成分研究

论文摘要

红花原名红兰花,别名有:草红花、刺红花、红花樱子、杜红花、金红花、黄蓝、红蓝、红花草、红花菜等,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管状花。其味辛、微苦、性温,归心、肝经,是活血通经、去瘀止痛之良药,主产于河南、浙江、四川等地。心脑血管缺血实验模型筛选结果表明,红花水提物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的50%乙醇洗脱部位为有效部位。本论文对红花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对红花药材及分离得到的红花有效部位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药理活性和代谢研究提供了含量依据。利用HPLC-DAD-ESI-MSn方法对红花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推测,首先根据其有效部位中相对含量较大化学成分的质谱裂解数据,总结出类似结构的黄酮类及醌型查尔酮类化合物的裂解行为,将这些裂解行为应用于相对含量较少化学成分的裂解过程中,推测其可能的结构。根据上述的方法从红花的有效部位中推测出13个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其中8个是相对含量较大的成分,5个为相对含量较少的成分;12个醌型查尔酮类化合物,其中3个为相对含量较大的成分,9个为相对含量较少的部分。它们为:6-hydroxykaempferol-3-O-β-D-sophoroside-7-O-β-D-glucuronide(H1),6-hydroxykaempferol-3-O-(2-O-β-D-glucosyl-α-L-rhamnoside)-7-O-β-D-glucuronide(H2),6-hydroxykaempferol-3,6,7-tri-O-β-D-glucoside(H3),kaempferol-3-O-β-D-glucoside-7-O-β-D-glucuronide(H4),6-hydroxykaempferol-3-O-β-rutinoside-6-O-β-D-glucoside(H5),6-hydroxykaempferol-3,6-di-O-β-D-glucoside(H6),kaempferol-3-O-β-D-sophoroside(H7),kaempferol-3-O-β-rutinoside(H8),6-hydroxyquercetin-3-O-β-D-sophoroside-7-O-β-D-glucuronide(H9).6-hydroxykaempferol-3-O-β-D-glucoside-7-O-β-D-glucuronide(H10),3′,6-dimethoxylkaempferot-3,7-di-O-β-D-glucoside(H11),6-hydroxykaempferol-6,7-di-O-β-D-glucoside(H12),3′,5-dihydroxy-4′,6,7-trimethoxyflavonol-3-O-β-D-sophoroside(H13),hydroxysafflor yellow A(H14),anhydrosafflor yellow B(H15),cartormin(H16),hydroxy saffloryellow B(H17),safflor yellow A(H18),cartormin B(H19),tinctormine(H20),safflomin C(H21),safflomin D(H22),saffior yellow D(H23),cartormin C(H24),tinctormine B(H25)。其中化合物H17,H19,H22,H23,H24,H25根据推测结果认为是新化合物。H9,H10,H11,H13为首次在该植物中报道,其他化合物为从该植物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运用ODS,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HPLC等柱色谱手段从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包括4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色素类化合物,3个桂皮酸类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和光谱技术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它们是:hydroxysafflor yellow A(1),P-hydroxy benzaldehyde(2),6-hydroxykaempferol-3-O-β-rutinoside-6-O-β-D-glucoside(3),6-hydroxykaempferol-3,6-di-O-β-D-glucoside(4),P-coumaricacid(5),(E)-3-(4-hydroxy-3-methoxyphenyl)-2-propenolic acid(6),kaempferol-3-O-β-rutinoside(7),kaempferol-3-O-β-D-glucoside(8),cartormin(9),anhydrosafflor yellow B(10),利用ESI-MS及ESI-MSn对其中化合物1,3,4,7,9,10进行了单体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行为再研究,以对前面的推测结果做进一步的确证。苦绳(Dregea sinensis var.corrugata),为萝藦科(Asclepiadaceae)南山藤属(DregeaE.Mey.)植物苦绳的全株,又名南山藤、假夜来香、奶浆藤、小木通、通光散、乌骨藤、隔山撬、白丝藤、刀愈药等。分布于我国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北、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生于海拔500-3000米的山地树林中或灌木丛中。具有驱风除湿、化痰止咳、解毒活血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咳嗽痰喘、跌打骨折、痈疮疖肿、乳汁不通等症,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骨折等症。本论文对苦绳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手段,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和光谱技术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丁香脂素(K1),松脂素(K2),syringaresinol-4′-O-β-D-glucoside(K3),3,4′-二甲氧基-4,9,9′-三羟基-苯并呋喃木脂素-7′-烯(K4),coniferaldehyde(K5),sinapic aldehyde(K6),松柏醇(K7),3-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1-one(K8),化合物K1~K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红花的研究进展
  • 1.1 引言
  • 1.2 红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3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4 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 1.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红花有效部位及红花药材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 2.1 实验仪器、试剂及试药
  • 2.2 液相色谱条件
  • 2.3 红花有效部位及红花浸膏的准备
  • 2.4 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5 结果与讨论
  • 2.6 小结
  • n)'>第三章 红花有效部位中化学成分的在线结构解析(LC-ESI-MSn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果
  • 3.3.1 红花有效部位中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在线结构解析
  • 3.3.2 红花有效部位中醌型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在线结构解析
  • 3.4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红花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研究
  • 4.1 前言
  • 4.2 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名称、编号及结构
  • 4.3 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 4.4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4.5 实验部分
  • 4.6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数据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苦绳的化学成分研究
  • 5.1 前言
  • 5.2 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名称、编号及结构
  • 5.3 苦绳的提取分离
  • 5.4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5.5 实验部分
  • 5.6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数据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致谢
  • 硕士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汽车喷涂车间废气排放口废气的GC-MS化学成分分析[J]. 化工管理 2020(06)
    • [2].荞麦皮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22)
    • [3].瓜蒌皮注射液中化学成分的UPLC/ESI-QTOF-MS分析[J]. 上海医药 2017(05)
    • [4].钢材化学成分分析中允许偏差的研究[J]. 中国金属通报 2016(01)
    • [5].两头尖研究进展[J]. 现代养生 2017(08)
    • [6].唇形科的几种中药性状、化学成分、功效异同的研究[J]. 现代养生 2017(14)
    • [7].草麻黄化学成分的研究[J]. 抗感染药学 2014(05)
    • [8].UPLC-Q-TOF-MS/MS法定性分析淫羊藿中的化学成分[J]. 中药材 2019(07)
    • [9].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成药 2018(01)
    • [10].食品接触塑料中化学成分迁移探讨[J]. 现代食品 2018(11)
    • [11].鸦胆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08)
    • [12].UPLC-Q-TOF-MS/MS方法鉴定血必净注射液中20种化学成分[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 [13].钢铁种类概述及其化学成分分析的元素选择讨论[J]. 大众标准化 2016(07)
    • [14].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红根草化学成分的分子机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9(11)
    • [15].基于 UPLC-ESI-Q-TOF-MS/MS 技术的桂枝茯苓胶囊化学成分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4)
    • [16].利用UHPLC-IT-TOF-MS分析陈皮的化学成分组[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4)
    • [17].桔梗科中药特性及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06)
    • [18].不同提取方法对芡实化学成分的影响[J]. 广东化工 2020(10)
    • [19].市面上三款桉叶油的化学成分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15)
    • [20].基于UPLC-Triple TOF-MS/MS技术分析苍耳草与苍耳子的差异化学成分[J]. 中草药 2016(22)
    • [21].藏药印度獐牙菜化学成分的UPLC-ESI-Q-TOF MS分析[J]. 质谱学报 2017(01)
    • [22].基于UPLC-Triple TOF MS/MS技术分析苍耳子炒制前后的差异化学成分[J]. 质谱学报 2017(01)
    • [23].大孔树脂结合蛋白纯化对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的可行性分析[J]. 山东化工 2017(11)
    • [24].25Cr2Ni4MoV钢发电机转子化学成分内控的建议[J].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6(02)
    • [25].金莲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J]. 北方药学 2015(11)
    • [26].试议中药制剂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07)
    • [27].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 2010(11)
    • [28].GC-MS对广西不同产地瑶药老鸦嘴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5)
    • [29].UH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精制冠心软胶囊化学成分[J]. 中草药 2020(13)
    • [30].阀门用06Cr18Ni11Ti钢化学成分优化配比工艺的研究[J]. 阀门 2020(03)

    标签:;  ;  ;  ;  ;  

    红花的药效成分和苦绳的化学成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