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中的师生教育话语探析

公共领域中的师生教育话语探析

论文摘要

公共领域是公众发表自己言论的空间,具有鲜明的批判功能和监督功能。在教育领域内,公共问题的讨论是通过该领域内所有成员的教育话语表达出来的。教育话语是教师、学生、教育研究者以及国家教育权力机构等所有参与教育活动者之间的,对教育问题的多元的、复杂的言论、观点以及态度。教师、学生是教育领域中的主要成员,他们在这个领域内关于教育问题的言论和观点是教育话语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师生教育话语是由教师和学生参与的,关于教育话题的各种意见和态度的总和。师生教育话语的表现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体现。教师的话语表现为一种主流的观念意志、一种知识观的权威和教学行为的操控;学生的话语则表现为无声的言语、个体性的言语和对于教师话语的依附。师生教育话语具有差异性、特殊性以及相互间的合作等特征。话语可以表现为一种力量,在教育领域内师生教育话语的力量呈现为分化与对抗、协作与结盟两种表现形式。其中具体可分为师生教育话语的分化、师生教育话语的冲突与对抗、教师群体的主动顺从、学生群体的被动迎合以及在二者身上都存在的道德规范取向的维持与利益上的诉求。进一步来看,针对我国学业考试制度而言,师生教育话语呈现为差异中的肯定、分化中的不确定。其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对学校场域中权威的不满意与不信任、对学校场域内权威的依赖、群体内部和外界交流的矛盾以及对承认的寻求。师生教育话语的研究对现实而言,能够起到对师生教育话语传播与交流的引导、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深化教育研究和沟通公众与教育领域等作用。作为一种理想诉求而言,师生教育话语需要宽容和自由两个原则,其中包括宽容的空间、宽容的人格、宽容的制度;自由的空间、自由的个人和群体。而要实现从现实到理想的跨越,则需要批判者自身成为被监督的对象,监督者自身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基本概念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意义
  • (一) 引导师生教育话语传播与交流
  • (二) 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 (三) 深化教育研究
  • (四) 加强公众对教育领域理解与融通
  • 第一章 公共领域与师生教育话语
  • 一、公共领域的内涵
  • (一) 公共领域的概念
  • (二) 市民社会
  • (三) 公共性
  • 二、我国公共领域的历史考察
  • 三、公共领域中的教育话语
  • (一) 话语研究的历史溯源
  • (二) 教育话语的内涵
  • (三) 教育话语的构成
  • (四) 历史上的教育话语
  • (五) 当前教育话语的现状
  • 四、师生教育话语
  • (一) 教育话语中的师生话语
  • (二) 师生教育话语的内涵
  • 第二章 师生教育话语的表现及特征
  • 一、师生教育话语的表现
  • (一) 教师教育话语的表现
  • (二) 学生教育话语的表现
  • 二、师生教育话语特征考察
  • (一) 师生教育话语的差异性
  • (二) 师生教育话语上的合作
  • (三) 师生教育话语的特殊性
  • 第三章 师生教育话语的力量展现
  • 一、分化与对抗
  • (一) 师生教育话语的分化
  • (二) 师生教育话语的冲突和对抗
  • 二、协作与结盟
  • (一) 教师:主动的顺从
  • (二) 学生:被动的迎合
  • (三) 师生结盟:道德规范取向的维持与利益上的诉求
  • 第四章 师生教育话语的现实运作:以学业考试调查为例
  • 一、学业考试制度中师生教育话语的呈现
  • (一) 差异中的肯定
  • (二) 分化中的不确定
  • 二、学业考试制度中师生教育话语的动力
  • (一) 对学校场域中权威的不满意与不信任
  • (二) 对学校场域内权威的依赖
  • (三) 群体内部和外界交流的矛盾
  • (四) 寻求承认
  • 第五章 师生教育话语的重构
  • 一、理想的诉求:宽容与自由的话语空间
  • (一) 宽容的师生教育话语
  • (二) 自由的师生教育话语
  • 二、现实的跨越:批判与监督的制度保障
  • (一) 被监督的批判
  • (二) 被批判的监督
  • 结语 面向未来的师生教育话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公共领域中的师生教育话语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