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学治疗恶性黑素瘤的初步研究

光动力学治疗恶性黑素瘤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光动力反应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特殊类型治疗方法,是一种新的两步法治疗手段。即首先给予一种主要定位于肿瘤的光敏药物,或通过应用前体药物如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 5-ALA)及其衍生物产生内源性光敏剂,再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源激活光敏剂使其由基态变成激发态,通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主要是单线态氧),导致肿瘤组织的不可逆损伤。目前,国内外学者将光动力学疗法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用光动力学疗法来治疗恶性黑素瘤国外只有少量报道。本研究使用光敏剂二氢卟吩e6(chlorin e6, Ce6)和5-氨基酮戊酸在体外和活体内的作用于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株观察二者对恶性黑素瘤光动力学作用和效果。为进一步光动力学治疗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1)体外实验 将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瘤A-375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光敏剂Ce6(0、2、4、7.5、15、30、60μmol/L)或光敏剂前体物5-ALA(0、0.5、1、1.5、2mmol/L)后,加入Ce6的细胞组避光孵育12h,加入5-ALA的细胞组避光孵育6h,予波长652nm半导体激光照射,照射的功率密度为15.6mW/cm2,照射剂量分别为(0、2、5、10、20J/cm2),继续孵育12h后,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2)活体内实验 用培养好的恶性黑素瘤细胞株,皮下接种至裸鼠右侧后肢腹股沟,接种的细胞数按照2×106个/只进行接种,接种成功后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5-ALA-PDT组,Ce6-PDT组,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实验过程中,对照组不进行PDT,只进行激光照射;5-ALA-PDT组用10%的5-ALA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含60%DMSO)外敷肿瘤部位2h后进行激光照射;Ce6-PDT组按7.5mg/Kg体重,腹腔内给予Ce6的PBS溶液1h后进行激光照射;联合治疗组给予10%的5-ALA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外敷肿瘤部位1h后,按7.5mg/Kg体重,腹腔内给予Ce6的PBS溶液在经过1h后进行激光照射。均予波长652nm,光照剂量为100 J/cm2的半导体激光照射。2周后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称重,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各器官系统的转移情况,并把各裸鼠的瘤体、肝、脾、肺、肾送普通病理检查。 结果:①在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加入二氢卟吩e6并且在不受光照的条件下和浓度小于15μmol/L时各浓度组间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较高的浓度(大于

论文目录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光动力学治疗恶性黑素瘤的初步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体外二氢卟e6与5-氨基酮戊酸对恶性黑素瘤的光动力学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活体内二氢卟吩e6与5-氨基酮戊酸对恶性黑素瘤的光动力学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总结
  • 致谢
  • 照片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皮肤恶性黑素瘤光动力学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核转运蛋白基因2的表达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临床预后中的作用[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9(03)
    • [2].大同市恶性黑素瘤4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24)
    • [3].以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的肢端恶性黑素瘤1例[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8(02)
    • [4].皮肤镜辅助诊断恶性黑素瘤一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07)
    • [5].恶性黑素瘤治疗有新药[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09)
    • [6].恶性黑素瘤1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08)
    • [7].恶性黑素瘤系统治疗的新进展[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10)
    • [8].恶性黑素瘤男性患者 死亡率比女性高七成[J]. 医药与保健 2013(09)
    • [9].长链非编码RNA在恶性黑素瘤中的研究进展[J]. 肿瘤 2018(10)
    • [10].原发性食管恶性黑素瘤的诊断经验分享[J]. 肿瘤学杂志 2016(10)
    • [11].阴茎恶性黑素瘤[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2(09)
    • [12].5例少见恶性黑素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分析[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03)
    • [13].恶性黑素瘤的治疗新进展[J]. 医学综述 2013(01)
    • [14].恶性黑素瘤的诊治进展[J]. 皮肤病与性病 2012(01)
    • [15].鼻腔鼻窦恶性黑素瘤患者三例的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20)
    • [16].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恶性黑素瘤临床疗效的初步分析[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2(06)
    • [17].英研发新药 可有效延长恶性黑素瘤患者生命[J]. 科技传播 2011(17)
    • [18].英研发新药 可有效延长恶性黑素瘤患者生命[J]. 泸州科技 2011(03)
    • [19].62例Ⅰ、Ⅱ期皮肤恶性黑素瘤回顾性分析[J]. 四川医学 2010(05)
    • [20].恶性黑素瘤的最新动态(三)[J]. 中国美容医学 2008(03)
    • [21].恶性黑素瘤的最新动态(八)[J]. 中国美容医学 2008(08)
    • [22].肢端皮肤恶性黑素瘤1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10)
    • [23].分析鼻腔鼻窦恶性黑素瘤患者8例护理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5)
    • [24].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临床病理诊断的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16)
    • [25].VEGF-C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医药论坛杂志 2012(05)
    • [26].肝转移性眼底恶性黑素瘤的治疗探讨(附5例剖腹探查经验)[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2(09)
    • [27].鼻腔鼻窦恶性黑素瘤14例临床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17)
    • [28].乙酰肝素酶蛋白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9(06)
    • [29].白介素-22及其受体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33)
    • [30].恶性黑素瘤最新动态(二)[J]. 中国美容医学 2008(02)

    标签:;  ;  ;  ;  ;  

    光动力学治疗恶性黑素瘤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