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饲料槐的组织培养及紫穗槐的辐射诱变育种探讨

两种饲料槐的组织培养及紫穗槐的辐射诱变育种探讨

论文摘要

本项研究以紫穗槐刚萌发的嫩枝和大叶饲料槐的无菌试管苗为材料,建立了紫穗槐和大叶饲料槐的快速繁殖体系,对生根培养基进行优化;解决了试管苗生根率低和移栽成活率低等方面的问题;通过60Co-γ射线对紫穗槐丛生芽和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探索其变异的程度。研究结果如下:1.紫穗槐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 2~4 mg/L;大叶饲料槐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0.5~1.5 mg/L;两种饲料槐的最佳生根培养基均为1/2MS +IBA0.2mg/L +NAA0.1mg/L+AC2g/L。两种饲料槐的移栽均选用泥炭土:珍珠岩(4:1)的基质,并严格地控制基质和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温度要保持在20~25℃,可使移栽成活率达80%以上。2.对两种饲料槐的快速繁殖能力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在丛生芽的诱导过程中对细胞分裂素敏感性存在差异,体现了紫穗槐和大叶饲料槐自身的遗传特异性,同时在不定芽产量高及对生长素较为敏感等方面又体现了同科植物之间的相似性。3.在紫穗槐丛生芽的辐射诱变中,辐射对丛生芽的生长具有抑制效应,并且抑制效应随剂量加大而增强;通过形态观察得到紫穗槐丛生芽的最佳辐射剂量为20Gy;将继代培养过程中旺盛增殖的丛生芽块经2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后,在附加不同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上连续筛选三代,初步筛选出耐1.5% NaCl的耐盐植株。4.在紫穗槐干种子的辐射诱变中,研究了紫穗槐的发芽率、成苗率、株高等性状的诱变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指标随剂量的增大呈抛物面型,低剂量辐射对紫穗槐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辐射剂量超过一定范围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三项指标我们确定400~500Gy为紫穗槐干种子的适宜辐射剂量。我们又对辐射材料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通过细胞学观察到有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落后染色体等染色体变异类型。探讨了不同剂量辐射对紫穗槐三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叶绿素(a+b)这三者的含量随辐射剂量增大变化不明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紫穗槐和大叶饲料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1.1.1 两种饲料槐的生物学特性
  • 1.1.2 两种饲料槐的应用价值
  • 1.1.3 两种饲料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1.1.4 紫穗槐和大叶饲料槐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 1.2 辐射诱变育种概况
  • 1.2.1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发展历程
  • 1.2.2 辐射诱变源和诱变材料
  • 1.2.3 辐射处理方法
  • 1.2.4 辐射效应的研究
  • 1.2.5 辐射诱变的变异机理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紫穗槐和大叶饲料槐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2.1 接种方法
  • 2.1.2.2 培养基
  • 2.1.2.3 培养条件
  • 2.1.2.4 选择基本培养基
  • 2.1.2.5 丛生芽诱导培养
  • 2.1.2.6 试管苗的继代与生根培养
  • 2.1.2.7 生根苗的移栽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消毒时间对无菌外植体得率的影响
  • 2.2.2 培养基中不同附加成分对试管苗褐化的控制
  • 2.2.3 基本培养基种类对茎尖分化的影响
  • 2.2.4 生长调节剂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 2.2.5 影响试管苗生根的因素
  • 2.2.5.1 无机盐浓度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2.2.5.2 糖浓度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2.2.5.3 生长素和活性炭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2.2.5.4 试管苗苗龄对生根的影响
  • 2.2.6 试管苗的炼苗和移栽
  • 2.2.6.1 移栽基质对试管苗成活率的影响
  • 2.2.6.2 试管苗质量对移栽成活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生长调节剂对茎尖分化丛生芽的影响
  • 2.3.2 继代过程中生长调节剂浓度应降低
  • 2.3.3 糖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 2.3.4 活性炭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2.3.5 生根苗质量和基质湿度是影响移栽成功的两大因素
  • 2.3.6 紫穗槐和大叶饲料槐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优势
  • 2.4 结论
  • 第三章 紫穗槐的辐射诱变育种探讨
  • 3.1 紫穗槐丛生芽辐射诱变筛选耐盐植株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2.1 紫穗槐试管苗对 NaCl 的反应
  • 3.1.2.2 试管苗辐射与耐盐植株筛选
  • 3.1.3 结果与分析
  • 3.1.3.1 紫穗槐试管苗耐盐性分析
  • 3.1.3.2 试管苗辐射诱变适宜辐射剂量的选择及耐盐植株筛选
  • 3.2 紫穗槐干种子辐射诱变效应研究
  • 3.2.1 材料
  • 3.2.2 方法
  • 3.2.2.1 种子处理
  • 3.2.2.2 诱变剂量的选择
  • 3.2.2.3 细胞学观察
  • 3.2.2.4 生理指标测定
  • 3.2.3 结果与分析
  • 3.2.3.1 浓硫酸处理对紫穗槐种子发芽的影响
  • 3.2.3.2 Co-γ射线辐射对紫穗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3.2.3.3 Co-γ射线处理对紫穗槐种子出苗率、成苗率及苗高的影响
  • 3.2.3.4 半致死剂量的确定
  • 3.2.3.5 Co-γ射线处理对紫穗槐种子根尖细胞的影响
  • 3.2.3.6 不同辐射剂量对紫穗槐生理指标的影响
  • 3.2.4 讨论
  • 3.2.4.1 紫穗槐试管苗耐盐性分析
  • 3.2.4.2 辐射诱变与组织培养相结合进行诱变育种
  • 3.2.4.3 辐射剂量的选择
  • 3.2.4.4 紫穗槐丛生芽和干种子的辐射敏感性分析
  • 3.2.4.5 辐射种子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苔藓草木樨伴生在贫瘠山地紫穗槐造林中的应用[J]. 防护林科技 2020(02)
    • [2].紫穗槐育苗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18(02)
    • [3].紫穗槐营造林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18(03)
    • [4].紫穗槐种子栽培和采种技术[J]. 种子世界 2016(01)
    • [5].紫穗槐造林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24)
    • [6].全身是宝的紫穗槐[J]. 绿色科技 2016(10)
    • [7].紫穗槐栽培管理[J]. 中国花卉园艺 2016(16)
    • [8].紫穗槐籽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J]. 饲料研究 2016(19)
    • [9].紫穗槐育苗技术[J]. 防护林科技 2018(02)
    • [10].植物卷材不同肥水配比对紫穗槐生理特性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7(16)
    • [11].紫穗槐药学研究概况[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9)
    • [12].多用途植物——紫穗槐[J]. 中国林业 2010(10)
    • [13].紫穗槐在荒坡绿化中的应用[J]. 现代农村科技 2009(23)
    • [14].可种植的蜜源树种——紫穗槐[J]. 中国蜂业 2008(05)
    • [15].紫穗槐的繁殖栽培利用技术[J]. 湖北林业科技 2011(02)
    • [16].紫穗槐育苗技术[J]. 内蒙古林业 2011(07)
    • [17].木本豆科植物紫穗槐饲养奶牛试验[J]. 中国牧业通讯 2010(09)
    • [18].金叶紫穗槐抗寒生理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8)
    • [19].浅淡紫穗槐生理特性及病虫害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 2014(18)
    • [20].经济植物紫穗槐播种繁殖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14(05)
    • [21].紫穗槐的栽培[J]. 中国林业 2011(17)
    • [22].紫穗槐栽培技术[J]. 内蒙古林业 2011(10)
    • [23].GC-MS法测定紫穗槐果实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1)
    • [24].盐碱地园林绿化优良树种——紫穗槐[J]. 河北林业 2008(04)
    • [25].干旱胁迫对紫穗槐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11(01)
    • [26].紫穗槐在柑橘园中的综合运用[J]. 湖北林业科技 2011(05)
    • [27].金叶紫穗槐育苗技术研究[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7(02)
    • [28].金叶紫穗槐组织培养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6)
    • [29].金叶紫穗槐水培生根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7)
    • [30].紫穗槐种子育苗及造林技术[J]. 湖北林业科技 2012(05)

    标签:;  ;  ;  ;  

    两种饲料槐的组织培养及紫穗槐的辐射诱变育种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