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夏季风经圈环流年际变化与大气对印度洋偶极型海温强迫的响应

东亚夏季风经圈环流年际变化与大气对印度洋偶极型海温强迫的响应

论文摘要

利用28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HadiSST1.1b,及国家气候中心整编160站降水,采用EOF、相关、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东亚夏季风经圈环流年际变化、环流异常与海温及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降水异常的关系、与印度夏季风经圈环流的差异以及大气对印度洋偶极子(IOD)型热力强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东亚夏季风经圈环流5月建立,8月强盛,10月消失。其与北半球20°N-30°N上升,40°N下沉的另一环流圈构成“东亚季风经圈环流对”,夏季存在明显南北移动和强度变化,其南北移动存在准2-4年的周期,强度则存在准2-3年和4-6年变化周期。(2)东亚夏季风经圈环流对位置偏南(偏北)受前期秋冬季印度洋海温正(负)偶极型异常的影响,和同期印度洋海温偶极型异常及赤道太平洋El nino有一定的正相关,引起后期秋、冬印度洋海温负(正)偶极型变化。东亚季风经圈环流对的强度与前期、同期赤道印度洋海温整体一致变化的单极型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均呈反相关关系。(3)东亚剖面夏季风环流的异常可作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旱涝的讯号。长江中下游梅雨降水偏多对应该区域经圈环流正异常,降水偏少则对应经圈环流负异常。(4)近30年,东亚夏季风经圈环流与印度夏季风经圈环流南北移动趋势一致,90年代中期以前,有南撤趋势,之后,则为北进趋势;两者与ENSO和印度洋偶极型海温变化均有显著相关。而在某些方面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印度剖面季风环流圈建立时间比东亚晚一个月;印度剖面季风环流圈存在明显的双圈结构,东亚剖面为单圈环流。(5)正IOD型海温强迫时,西印度洋加热区气流辐合,出现关于赤道对称的气旋对,东南印度洋冷却区出现大范围反气旋环流,二者共同形成了赤道印度洋海盆区东风;孟加拉湾和赤道太平洋的西海岸出现西南风异常,印度、孟加拉湾到南海一带的异常西风,使得印度夏季风、南海夏季风增强。负IOD型响应则相反。强迫源的强度和位置变化对大气响应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东亚剖面季风环流圈演变特征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 1.3 大气对热带强迫的响应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1.5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资料说明
  • 2.2 方法说明
  • 第三章 东亚季风环流圈(105-125°E 平均)及其演变特征
  • 3.1 引言
  • 3.2 资料和方法
  • 3.3 多年平均 105-125°E 季风经圈环流的推进特征
  • 3.4 80年代起 105-125°E 东亚季风环流圈的年际变化
  • 3.5 105-125°E 平均季风环流圈对距平场时空分布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东亚夏季风经圈环流与邻近热带海域的联系
  • 4.1 引言
  • 4.2 资料和方法
  • 4.3 东亚季风环流变化特征与邻近海洋海温的联系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东亚夏季风经圈环流与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梅雨期降水的联系
  • 5.1 引言
  • 5.2 资料和方法
  • 5.3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月分布
  • 5.4 东亚季风环流变化特征与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降水的联系
  • 5.5 结论和讨论
  • 第六章 东亚剖面和印度剖面夏季风经圈环流比较
  • 6.1 引言
  • 6.2 资料和方法
  • 6.3 东亚、印度季风环流圈特征比较
  • 6.4 EOF 时空分布及其周期比较
  • 6.5 东亚、印度剖面环流圈与海温的联系比较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热带大气对 IOD 及多热源的定常响应
  • 7.1 引言
  • 7.2 资料和方法
  • 7.3 大气对规则强迫源的响应
  • 7.4 大气对 IOD 平均特征的响应
  • 7.5 大气对特殊 IOD 事件年份加热响应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8.1 研究内容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东亚夏季风经圈环流年际变化与大气对印度洋偶极型海温强迫的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