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桑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论文题目: 桑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作者: 刘利

导师: 潘一乐,叶文才

关键词: 桑叶,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总黄酮含量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桑叶不仅是家蚕的唯一饲料,而且也是重要的传统中药,在我国及其它一些国家被广为应用。桑叶具有降糖、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对桑叶化学成分进行了不少研究,从中提取分离到了多种黄酮类、生物碱类及苯丙素类化合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桑生产国。我国有15个桑种4个变种,桑树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2004年全国桑园面积约75万公顷,年产桑叶约1500万吨。为推动桑叶的综合利用及其产业化进程,对桑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通过溶剂提取,色谱分离,波谱鉴定,从桑叶中共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 MOA-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 MOA-2)、5,7,2′,4′-四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5, 7, 2′, 4′-tetrahydroxyflavone-7-O-β-D-glucopyranoside, MOA-3)、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β-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 MOA-5, 18)、β-谷甾醇(β-sitosterol, MOA-6)、苯甲酸(benzoic acid, MOA-7)、7-羟基香豆素(7-hydroxycoumarin, MOA-8)、尿嘧啶(uridine, MOA-9, 15)、丁二酸(butanedioic, MOA-10, 13)、山柰酚-3-O-(6″-O-2-丁烯酰)-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2-butenoyl)-β-D-glucopyranoside, MOA-11)、胸腺嘧啶(thymine, MOA-12)、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hydroxy-6-methoxycoumarin-7-O-β-D-glucopyranoside, MOA-14)、D-半乳糖醇(D-galactitol, MOA-16)、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7-di-O-β-D-glucopyranoside, MOA-19)、5,7-二羟基香豆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 7-dihydroxycoumarin-7-O-β-D-glucopyranoside, MOA-23)、3,4-二羟基苯甲酸(3, 4-dihydroxybenzoic acid, MOA-24)。其中化合物MOA-1、2、3、11、19为黄酮类化合物,MOA-8、14、23为香豆素类化合物,MOA-5(18)、6为甾体类化合物,MOA-7、10(13)、24为有机酸类化合物,MOA-9(15)、12为含氮化合物。以上化合物中,MOA-7、9(15)、11、12、16、19、24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MOA-3为新天然产物;MOA-23为新化合物。 通过甲醇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桑种、不同品种桑叶总黄酮含量的差异。不同桑种总黄酮含量的比较分析为首次进行。结果表明:1) 育71-1秋季叶片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春夏季,并且10月(霜前)含量略高于11月(霜后)。而实钴11-6春、秋叶片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2) 不同桑种桑叶总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及华桑(Morus cathayana Hensl.)桑叶总黄酮含量极显著的高于其它桑种;白桑(Morus alba Linn.)桑叶总黄酮含量极显著的低于其它桑种。3) 同属华桑的不同桑种质,其桑叶总黄酮含量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含量最高的为保靖4号(含量为71.67 mg/g),含量最低的为德江15号(含量为44.56 mg/g)。除保靖4号含量特别高以外,其余种质总黄酮含量差异没有不同桑种之间那么悬殊。从这些种质的原产地来看,同一原产地的种质总黄酮含量相近。4) 同属白桑的不同桑种质,其桑叶总黄酮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含量最高的为白桑8号(含量为60.78 mg/g),含量最低的为桑莲(含量为34.20 mg/g)。除白桑8号含量较高以外,其余种质的含量都较低,开差也不大。5) 不同桑种总黄酮含量平均值为52.96 mg/g,华桑总黄酮含量平均值为55.38 mg/g,白桑总黄酮含量平均值为44.00 mg/g,再次证明了华桑的总黄酮含量较高,而白桑的总黄酮含量较低。

论文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述

1.1.1 化学成分的提取

1.1.2 化学成分的分离

1.1.3 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1.1.4 化学成分的合成

1.2 桑树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1.2.1 桑叶

1.2.2 桑根

1.2.3 桑枝、桑果

1.2.4 其它

1.2.5 组织培养合成桑树次生代谢产物

1.3 桑树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3.1 对血糖血脂的影响

1.3.2 抗氧化活性

1.3.3 抗肿瘤活性

1.3.4 抗菌抗炎活性

1.3.5 抗凝血活性

1.3.6 其它活性作用

1.4 今后研究展望

第二章 研究目的和内容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桑叶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

3.1 仪器与实验材料

3.2 提取分离

3.3 化合物结构解析

3.4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

第四章 桑叶总黄酮含量分析

4.1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概况

4.2 试验方法建立

4.3 试验方法考察

4.4 样品含量测定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9-05

相关论文

  • [1].桃仁、桑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陈晓燕.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 [2].桑叶功能成分的分离及其水提物对Ⅰ-糖尿病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 唐忠海.中南大学2012
  • [3].桑叶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与PAL、F3H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D]. 刘薇.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 [4].桑叶中酪氨酸酶抑制成分的研究[D]. 王芳.浙江工商大学2008
  • [5].长穗桑叶和小叶榕气生根化学成分研究[D]. 韩伟立.暨南大学2010
  • [6].桑叶与莲子心药用成分的分离及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D]. 贾冬冬.天津大学2009
  • [7].桑枝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D]. 张作法.浙江大学2008
  • [8].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研究[D]. 赵卫国.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9].一氧化氮对植物细胞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调控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理研究[D]. 徐茂军.浙江大学2005
  • [10].桑树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D]. 徐立.西南大学2006

标签:;  ;  ;  ;  ;  

桑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