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绿园的创作观念及其《歧路灯》研究

李绿园的创作观念及其《歧路灯》研究

论文题目: 李绿园的创作观念及其《歧路灯》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徐云知

导师: 张燕瑾

关键词: 李绿园,教化,小说,创作观念,歧路灯

文献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十八世纪的中国,与《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几乎同时产生的还有一部李绿园耗时三十年撰写而成的《歧路灯》,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白话教育小说,是浪子回头题材的集大成者。本研究在吸纳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教育小说”概念的界定入手,试图对李绿园创作观念的成因、《歧路灯》文本意义的构成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论证,进而揭示《歧路灯》的意义不单纯是李绿园对文学的理解和解释问题,也是其教育价值的判断与教育理念的支撑问题,并以此透视《歧路灯》的文学意义与教育意义的构成,以期在人文反思和重构社会文 化 语 境 中 寻 求 文 学 理 解 与 教 育 理 解 的 具 有 借 鉴 价 值 的 普 遍 性 。 本研究是沿着从总体到部分再到总体的研究思路展开的,第一章(对以往研究 进 行 总 结 ) 和 结 论 ( 对 本 研 究 进 行 总 结 ) 虽 侧 重 点 不 同 , 但 都 属 于 总 体 研 究 ,第二、三章切入具体研究部分。第一章为总论;第二章为时代论和作家论;第三章 为 作 品 论 , 最 后 是 本 研 究 的 结 论 。 在 结 构 上 本 研 究 共 分 四 个 部 分 : 第一章:从宏观的角度对以往关于李绿园及其《歧路灯》的研究进行梳理把握和观照,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首先,概述近百年来李绿园及其《歧路灯》的研究历程及目前的研究状况:其次,从教育小说的概念、教育小说与其它小说的区别、教育小说的题材流变入手,给《歧路灯》归类,确定其为教育小说。关于教育小说的概念,前人已有定义,但这种定义并不严格、规范,鉴于此,本研究还要在教育小说概念的界定上入手,力争使这种界定科学而规范,使之具有普遍性。 第二章:首先分析李绿园以小说行教化创作观念形成的时代因素,主要从康、雍、乾三朝的经济与文化、社会风气入手,分析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文化及社会风气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康、乾盛世的经济、文化与社会风气是影响李绿园创作《歧路灯》的重要因素;然后从李绿园的生平切入,解析时代对作家及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作家又是如何在与时代互动的同时,从其教育家与小说家的社会责任感出发,以其独特的视角来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然后以《(歧路灯)自序》为依据概述其以小说行教化的创作观念。 第三章:结合李绿园以小说行教化的创作实践的成果——《歧路灯》文本,侧重研究其作品的内容,以此透析其以小说行教化的精神实质。主要从李绿园的教育观及其教育对策、《歧路灯》教化的内容与形式及其教育影响系统的构成五个方面来研究李绿园在创作实践中是如何赋予其小说以“教化至上”的实质内容,其 小 说 又 在 多 大 程 度 上 实 现 了 他 以 小 说 行 教 化 的 创 作 观 念 。 结论:李绿园以小说行教化的创作观念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歧路灯》是李绿园以小说行教化的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创作尝试,它的成败从正反两方面为我国后来教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且其社会价值不可低估;李绿园以小说行教化创作观念的文的学意义在于“浪子回头”这一教育题材至《歧路灯》为集大成者。李绿园以小说行教化创作观念的教育意义有三:一是李绿园揭示出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必然的关系,指出富教并重的重要性;二是李绿园揭示出教.

论文目录:

引论

第一章 教育小说和《歧路灯》研究概述

第一节 教育小说与李绿园的《歧路灯》

第二节 李绿园及其《歧路灯》研究概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李绿园的创作观念及其成因

第一节 李绿园创作观念的时代成因

第二节 李绿园的家世及其社会角色

第三节 李绿园以小说行教化的创作观念

第三章 李绿园的艺术创作实践

第一节 《歧路灯》中的教育观

第二节 《歧路灯》中的教育对策

第三节 《歧路灯》中的教化内容

第四节 《歧路灯》中的教育形式

第五节 《歧路灯》中教育影响系统的构成

结语

附录

一、李绿园年谱

二、李绿园交游考

三、李绿园卒地考

四、《歧路灯》版本考

五、《歧路灯》传播问题考辨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07

参考文献

  • [1].《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 刘畅.华东师范大学2006
  • [2].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教化研究[D]. 孔庆庆.南开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流变及地域性研究[D]. 申明秀.复旦大学2012
  • [2].科举文化与明清小说研究[D]. 胡海义.暨南大学2009
  • [3].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D]. 葛永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
  • [4].《金瓶梅》艺术论要[D]. 霍现俊.首都师范大学2004
  • [5].才子佳人小说研究[D]. 邱江宁.复旦大学2004
  • [6].《醒世姻缘传》研究[D]. 夏薇.山东大学2005
  • [7].明清艳情小说研究[D]. 张廷兴.山东大学2005
  • [8].从明清到现代家族小说流变研究[D]. 楚爱华.曲阜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  

李绿园的创作观念及其《歧路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