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友爱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友爱教育研究

论文摘要

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迎接挑战,促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友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种良好道德品质的友爱观念和行为的培养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用功能分析法、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友爱的作用进行分析,探寻友爱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联系,总结友爱的时代特点,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出现的友爱缺失现象的原因,构建友爱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策略体系。本文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要关注个体健康成长所需要的情感体验,注重个体的自主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展和提升个体的生活经验、丰富个体的友爱情感,使个体形成友爱的思想,并将这种友爱的思想、友爱的情感以多种形式具体地表现出来,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全文共分四部分。引言部分从时代背景和民族特色两个角度对为什么要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友爱的相互关系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提出友爱是人类文明的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并以框架结构图的形式形象地描绘出全文各个部分的内容及相互关系。第二部分重点阐述友爱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本部分概括总结出友爱所包含的关心、责任、关怀、尊重四个要素的含义及个体友爱、整体友爱两大友爱类型;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探讨友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揭示友爱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以辩证的观点归纳出友爱具有的情感和理性统一、继承和创新统一、个性和共性统一的时代特点。第三部分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友爱缺失问题。本部分对当前社会中的友爱缺失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阐释了社会总体环境、社会利益、制度等社会因素,以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网络文化等因素是造成友爱缺失的根本原因。第四部分探讨了友爱教育的相关问题。本部分首先对友爱教育的定义、必要性、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接着提出友爱教育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了一套“从认识到互动,从氛围到情境”的友爱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提出了培养友爱品质的整合训练模式。通过全文的阐述,我们得出结论,友爱是人类文明的财富,是个体的基本德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友爱的作用,切实将友爱教育落到实处,全面提高人们对友爱的认识,培养人们对友爱的敏感性,使人们自觉遵守友爱的行为规范,创造友爱的氛围,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二) 研究背景和现状
  • (三) 研究思路与框架
  • (四) 研究方法
  • 一、友爱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意义与作用
  • (一) 友爱的涵义、要素、分类及特点
  • 1. 友爱的涵义、要素及分类
  •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友爱的特点
  • (二) 友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 1. 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内容
  • 2. 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民道德体系的基本规范
  • 3. 友爱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 4. 友爱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友爱缺失及其成因
  • (一) 友爱缺失问题现状及友爱缺失的影响
  • 1. 友爱缺失的现状
  • 2. 友爱缺失的消极影响
  • (二) 友爱缺失成因分析
  • 1. 友爱缺失的社会根源
  • 2. 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
  • 3. 学校教育的失误
  • 4. 网络文化的影响
  • 三、实施友爱教育,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一) 友爱教育的理论建构
  • 1. 友爱教育的定义
  • 2. 友爱教育的必要性
  • 3. 友爱教育的理论依据
  • 4. 友爱教育的基本理念
  • 5. 友爱教育的基本原则
  • (二) 友爱教育理论的实施策略
  • 1. 提高个体对友爱的认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友爱观
  • 2. 鼓励个体与他人交往,在互动中形成友爱品质
  • 3. 创造友爱的生活氛围,增强友爱品质的感染力
  • 4.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增强学生对友爱的敏感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友爱教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