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川灌区马铃薯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秦王川灌区马铃薯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马铃薯(Solanlum tuberosum L.)为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是世界上仅次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目前世界种植马铃薯的主要国家有148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加,2005年已达460万hm2,特别是西北干旱地区的雨、热资源与马铃薯块茎膨大及干物质积累同步,自然条件很适合马铃薯生长,马铃薯种植面积增长讯速,许多贫困地区已将马铃薯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但由于干旱少雨,土壤脊薄,栽培技术落后,加之品种单一,导致马铃薯单产较低,商品价值不高。本研究立足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实际,针对引大秦王川灌区马铃薯生产存在的问题,从品种筛选、干旱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施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对引进的23个马铃薯品种(系),从生长势、株型、株高、生育期、薯形、皮色,肉色、产量、商品率等多方面进行了初步评价,筛选出了15个适合秦王川灌区种植的品种(系),其中甘农99-45、L9810-18产量最高,分别达到3150.8kg/hm2和2884.0kg/hm2,大西洋产量虽然只有1105.3kg/hm2,但薯形好、芽眼浅,商品价值高,市场前景看好,且随着栽培技术的改进,产量可进一步提高。建议此三个品种(系)作为目前秦王川灌区的主栽品种(系),其它4个品种(系)可适当种植,但面积不易太大。2、以L9810-18、甘农99-45、大西洋三个不同熟期的马铃薯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在干旱和灌溉两种处理下,马铃薯生长发育状况、叶面积、薯块形成数量、薯块膨大速度和干物质积累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分协迫下,三种不同熟期的马铃薯均表现出苗期推迟、生长发育迟缓、叶面积下降、薯块形成数量少、膨大速度和干物质积累速度缓慢,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开花习性上,早熟品种很少开花,中熟和晚熟品系虽然能开花,但部分花畸形或败育;薯块数量形成上,晚熟品种受影响最大,其次为中熟品种,早熟品种由于薯块形成早,受影响较小;在块茎膨大速度上,两种处理各品种(系)块茎膨大最明显的时期均为开花期前后,但膨大速度和变化幅度各不相同,早熟品种前期膨大速度较快,中熟和晚熟品系后期块茎膨大速度较快,幅度较大。干旱处理中块茎膨大速度明显较灌溉处理慢;在块茎干物质积累方面,两种处理中同一品种块茎鲜重增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早熟品种前期增重较快并很快趋于平缓,变化幅度较小,中、晚熟品种前期块茎增重速度慢,后期增重速度较快,增重幅度显著。在水分协迫下,各品种(系)块茎增重幅度均较灌溉处理小,特别是对中、晚熟品系影响明显。针对各生育指标的变化规律,秦王川地区种植马铃薯须分别在播种前、出苗后、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前40天左右进行5次灌水。3、初步研究了在秦王川灌区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种植马铃薯较为合理的施肥量和肥料配比,结果表明:要想获得高产,须在加大农家肥和化肥使用量的同时,合理调整N、P、K配比,以3:2:3(N-300 kg/hm2,P-200 kg/hm2,K-300 kg/hm2)的N、P、K配比产量最高。但从产量的增加趋势看,继续增加施肥量仍有增产潜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世界马铃薯生产概况
  • 1.2.1 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
  • 1.2.2 世界马铃薯产量与单产水平
  • 1.2.3 世界马铃薯消费利用
  • 1.3 中国马铃薯生产概况
  • 1.3.1 中国马铃薯生产现状
  • 1.3.2 甘肃省马铃薯生产优势
  • 1.3.3 秦王川灌区马铃薯生产现状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目的
  • 2.2 试验地基本情况
  • 2.3 试验材料
  • 2.4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3章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1 品种(系)引进筛选试验
  • 3.1.1 生育期比较
  • 3.1.2 生物性状比较
  • 3.1.3 经济性状比较
  • 3.2 水分胁迫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块茎形成的影响
  • 3.2.1 水分协迫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 3.2.2 水分协迫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
  • 3.3 秦王川灌区马铃薯施肥效应初步研究
  • 3.3.1 单施与配合施肥效应
  • 3.3.2 N、P、K 配比施肥效应
  • 第4章 讨论
  • 4.1 品种(系)适应性及特征特性
  • 4.2 适时适量灌水是提高马铃薯品质与产量的必要措施
  • 4.3 合理施肥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重要保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甘肃秦王川盆地灌后土壤盐分变化特征[J]. 能源与环境 2014(06)
    • [2].兰州市秦王川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机遇[J]. 甘肃农业 2015(20)
    • [3].秦王川灌区15年来地下水变化特征分析[J]. 节水灌溉 2011(12)
    • [4].兰州新区秦王川经济林建设现状与对策[J]. 北方园艺 2012(18)
    • [5].秦王川灌区马铃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04)
    • [6].甘肃省秦王川盆地地下水氟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03)
    • [7].秦王川灌区农田土壤盐分离子特征分析[J]. 土壤 2014(01)
    • [8].秦王川杏芽瘿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甘肃林业科技 2011(02)
    • [9].为了这片土地[J]. 都市生活 2010(31)
    • [10].再造兰州 率先跨越——论加快建设兰州新区[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1(02)
    • [11].兰州秦王川新区建筑基础选型及地基处理方案浅析[J]. 城市建筑 2013(06)
    • [12].兰州新区潜在地震地质灾害预测分析[J]. 地震研究 2016(01)
    • [1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秦王川灌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变化[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05)
    • [14].甘肃省秦王川地区牧草光温生产潜力评估[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05)
    • [15].秦王川高海拔冷凉干旱地区杏树建园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13)
    • [16].兰州新区“千塘百湖”工程进展顺利已建成1047座水塘、20多处人工湖[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2(04)
    • [17].秦王川灌区种植牧草抗风蚀及减少养分流失效应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14)
    • [18].秦王川灌区种植小麦对地表微环境的影响[J]. 甘肃高师学报 2018(02)
    • [19].秦王川盆地EH-43D数据场可视化模型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20].苦曲菜[J]. 丝绸之路 2012(17)
    • [21].秦王川盆地西缘断裂活动性综合研究及盆地成因分析[J]. 震灾防御技术 2019(01)
    • [22].综合运用影像对象多种特征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方法探讨——以兰州秦王川地区为例[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23].兰州新区西部经济增长引擎[J].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3(08)
    • [24].“引大入秦”建设工程回望[J]. 发展 2010(01)
    • [25].甘肃秦王川灌区农业节水途径探讨[J]. 中国沙漠 2012(01)
    • [26].基于地形地质条件的兰州新区雨洪水出路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10)
    • [27].秦王川湿地不同密度柽柳枝-叶性状及其光合特性[J]. 生态学报 2018(05)
    • [28].秦王川灌区冬小麦肥料试验报告[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13)
    • [29].种植小麦与牧草对西北风蚀区秦王川灌区粉砂壤土风蚀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06)
    • [30].题《引大入秦工程》邮票[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17)

    标签:;  ;  ;  ;  

    秦王川灌区马铃薯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