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聚对二氧环己酮热稳定性与水解稳定性研究

增强聚对二氧环己酮热稳定性与水解稳定性研究

论文摘要

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是一种线型脂肪族聚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除了可用于制造手术缝合线、骨板和组织修复材料等医用材料外,还有望用于制造薄膜、发泡,板材,粘合剂、涂饰剂、无纺布及一次性卫生用品等材料。但其热稳定性较差,在140℃时就开始发生热降解,与其熔点(110℃)非常接近,使得加工温度范围较窄。且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热降解,分子量及熔体粘度均会显著降低,不利于成型加工;另外, PPDO极易水解,即使在空气中也会迅速降解,这对其作为环境友好材料使用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作为材料使用,至少必须保证其在加工、运输、贮存及使用过程中是稳定的。因此,提高PPDO的热稳定性和水解稳定性,是其能否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PPDO的热降解机理,通过封端、扩链、扩链和封端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其热稳定性,同时研究改性后聚合物的水解稳定性。对PPDO用自制的单异氰酸酯进行封端。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等摩尔正己醇反应制备单异氰酸酯,用盐酸-二正丁胺滴定法、IR和1HNMR谱进行了分析和表征,证明所得产物为单异氰酸酯。以特性粘数为0.25dL/g的PPDO与单异氰酸酯封端剂反应,并对封端后的PPDO进行了IR和1HNMR表征,证明反应后的产物为封端产物;以特性粘数为1.20dL/g的PPDO均聚物与单异氰酸酯进行封端反应,用等温和非等温TG方法,研究了PPDO和封端PPDO在空气氛中的热降解行为,分别采用Kissinger方法和Friedman方法,计算了在空气氛中的热降解活化能,PPDO分别为91和81kJ/mol,封端PPDO分别为160和149kJ/mol。采用DSC和WAXD分析方法对PPDO和封端PPDO的结晶性能与形态进行了研究。由DSC测得PPDO和封端PPDO的结晶度分别为48%和19%,说明封端使PPDO的结晶度显著下降。对PPDO用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进行扩链。通常PPDO是在有机金属化合物存在下,PDO单体在80℃下开环聚合3-4天制备而成,特性粘数为1dL/g左右。本文以SnOct2为催化剂, PDO单体在125℃下聚合反应3h后加入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进行扩链,得到高分子量扩链产物PPDO-HDI。整个聚合过程时间不超过5h,特性粘数接近2dL/g,用该种方法制备PPDO时间短,在熔点以上进行反应,易于放大,合成的PPDO特性粘数高。采用非等温TG方法研究了PPDO和PPDO-HDI的热性能,PPDO与PPDO-HDI的起始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23℃和240℃,PPDO-HDI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由DSC测得PPDO和PPDO-HDI的结晶度分别为60%和33%,扩链后结晶度显著下降。力学性能研究表明PPDO和PPDO-HDI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相近,PPDO分别为36MPa和401%,PPDO-HDI分别为36MPa和464%。对扩链后的PPDO再进行封端。对PPDO-HDI分别选用自制的单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和聚碳化二亚胺(PCD)为封端剂进行封端。采用非等温TG方法研究了PPDO和扩链后再封端PPDO的热稳定性,扩链后再封端的PPDO的热稳定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扩链后再用PCD封端(PPDO-HDI-PCD)提高最明显,起始热分解温度由PPDO的223℃增大到264℃。采用DSC测得PPDO, PPDO-HDI-PCD的结晶度分别为60%和38%, PPDO-HDI-PCD的结晶度明显下降。力学性能研究表明PPDO-HDI-PCD的拉伸强度与PPDO相近,断裂伸长率增大,PPDO分别为36MPa和401%,PPDO-HDI-PCD分别为38MPa和612%。PPDO,封端PPDO,PPDO-HDI的降解实验表明,在空气中的稳定性顺序为PPDO﹤封端PPDO,PPDO﹤PPDO-HDI。体外降解实验表明,PPDO和封端PPDO ,PPDO和PPDO-HDI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降解速率相近。对PPDO-HDI-PCD用拉伸性能随时间的变化考察了其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拉伸实验表明,PPDO-HDI-PCD的稳定性大于PPDO-HDI。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 1.2.1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定义
  • 1.2.2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 1.3 脂肪族聚酯降解材料
  • 1.3.1 脂肪族聚酯的分类
  • 1.3.2 几种常见的脂肪族聚酯
  • 1.3.2.1 聚羟基脂肪酸酯
  • 1.3.2.2 聚丁二酸丁二酯
  • 1.3.2.3 聚乳酸
  • 1.3.2.4 聚对二氧环己酮
  • 1.4 聚对二氧环己酮的研究进展
  • 1.4.1 PPDO 的合成
  • 1.4.2 PPDO 热稳定性的研究
  • 1.4.2.1 PPDO 的热降解机理
  • 1.4.2.2 PPDO 的热稳定化研究
  • 1.4.3 PPDO 降解性能的研究
  • 1.4.3.1 降解的影响因素
  • 1.4.3.2 PPDO 的降解
  • 1.5 本文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1.5.1 本文选题依据
  •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PPDO“封端”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原料及试剂
  • 2.2.2 聚对二氧环己酮制备
  • 2.2.3 单异氰酸酯制备
  • 2.2.4 异氰酸根滴定分析
  • 2.2.5 PPDO 的封端
  • 2.2.6 特性粘数测定
  • 2.2.7 等温和非等温热重分析
  • 2.2.8 DSC 测试
  • 2.2.9 WAXD 分析
  • 2.2.10 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单异氰酸酯制备与表征
  • 2.3.2 封端PPDO 制备与表征
  • 2.3.2.1 PPDO 的结构表征
  • 2.3.2.2 PPDO 封端产物的表征
  • 2.3.3 封端PPDO 的热稳定性
  • 2.3.3.1 等温热重分析
  • 2.3.3.2 非等温热重分析
  • 2.3.4 PPDO 封端产物的结晶行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扩链法合成高分子量PPDO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料及试剂
  • 3.2.2 PPDO 扩链
  • 3.2.3 扩链PPDO 的表征
  • 3.2.4 非等温热重分析
  • 3.2.5 DSC 测试
  • 3.2.6 WAXD 分析
  • 3.2.7 拉伸实验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PPDO 的扩链
  • 3.3.2 PDO 单体的回收
  • 3.3.2.1 PPDO 的真空裂解
  • 3.3.2.2 蒸馏馏分的表征
  • 3.3.3 扩链PPDO 热稳定性分析
  • 3.3.4 PPDO-HDI 的热转变及动态结晶行为
  • 3.3.5 PPDO-HDI 的力学性能
  • 3.4 小结
  • 第四章 PPDO 扩链后再封端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原料及试剂
  • 4.2.2 PPDO-HDI 分别用单异氰酸酯、DCC 和PCD 封端
  • 4.2.3 扩链PPDO 的表征
  • 4.2.4 非等温热重分析
  • 4.2.5 DSC 测试
  • 4.2.6 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与拉伸实验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原料的表征
  • 4.3.1.1 自制的单异氰酸酯的表征
  • 4.3.1.2 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的结构
  • 4.3.1.3 聚碳化二亚胺(PCD)的结构
  • 4.3.2 添加不同封端剂对PPDO 热稳定性的影响
  • 4.3.3 PCD 对PPDO-HDI 封端的研究
  • 4.3.4 PCD 封端对PPDO 热稳定性的影响
  • 4.3.5 PCD 封端对PPDO 结晶性能的影响
  • 4.3.6 PCD 封端对PPDO 力学性能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PPDO 及其封端产物降解性能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材料
  • 5.2.2 试样的制备
  • 5.2.3 空气中降解实验
  • 5.2.4 体外降解实验
  • 5.2.5 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与拉伸实验
  • 5.2.6 特性粘数测定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封端对 PPDO 水解稳定性的影响
  • 5.3.2 PPDO-HDI 的水解稳定性研究
  • 5.3.3 PPDO-HDI-PCD 的水解稳定性研究
  • 5.3.4 PPDO 水解降解的影响因素
  • 5.4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型异氰酸酯基硅烷封端聚醚的研制[J]. 有机硅材料 2019(06)
    • [2].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J]. 化学与粘合 2015(03)
    • [3].封端聚醚的应用研究进展[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2(03)
    • [4].封端聚醚副产盐处理工艺研究[J]. 化工时刊 2016(01)
    • [5].高封端率聚醚的合成研究[J]. 化工时刊 2012(03)
    • [6].封端型水性聚氨酯交联剂的合成及应用[J]. 印染 2011(20)
    • [7].丁醇封端聚醚的制备与应用[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6(06)
    • [8].双溴封端三氟氯乙烯调聚物的研制[J]. 有机氟工业 2011(04)
    • [9].封端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工程塑料应用 2009(02)
    • [10].羟端基聚醚封端技术及应用[J]. 价值工程 2015(14)
    • [11].封端异氰酸酯合成聚酰亚胺及其性能[J].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5(05)
    • [12].基于不同封端剂改性的二异氰酸酯解封端特性研究[J]. 化学世界 2014(03)
    • [13].以107胶为基础制备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研究[J]. 粘接 2018(04)
    • [14].硅烷封端聚合物树脂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6(03)
    • [15].硅烷封端聚氨酯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有机硅材料 2014(06)
    • [16].无甲醛封端型水性聚氨酯整理剂的合成工艺[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3(06)
    • [17].环保型封端水性聚氨酯的合成[J]. 粘接 2012(06)
    • [18].软泡匀泡剂用高相对分子质量封端聚醚的开发及应用[J].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13(03)
    • [19].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导线连接与封端[J]. 物联网技术 2012(08)
    • [20].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J]. 有机硅材料 2020(01)
    • [21].α-硅烷封端杂化聚合物制备高性能无溶剂涂料[J]. 上海涂料 2010(11)
    • [22].侧链不同封端方式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混凝土 2019(08)
    • [23].封端型WPU的改性及其应用性能表征[J]. 印染助剂 2013(10)
    • [24].浅谈封端机设备基础施工[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30)
    • [25].神朔铁路后张梁封端混凝土渗漏治理[J]. 神华科技 2009(04)
    • [26].乙烯基封端氟硅橡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27].两种封端聚醚大单体及其共聚物制备与阻磷酸钙垢应用[J]. 化工学报 2013(07)
    • [28].封端异氰酸酯的制备及其解封研究[J]. 粘接 2011(07)
    • [29].双键单封端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及表征[J]. 现代化工 2009(05)
    • [30].低模量单组分硅烷封端聚氨酯密封胶的研制[J]. 中国建筑防水 2014(12)

    标签:;  ;  ;  ;  ;  ;  ;  ;  ;  

    增强聚对二氧环己酮热稳定性与水解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