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高血脂复合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建立及针刺干预的初步研究

高血压—高血脂复合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建立及针刺干预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1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系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相对于其他痴呆来讲,VD预后相对较好,治疗途径广泛,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预防。目前现代医学尚无肯定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VD整个病程,对VD无特效的治疗与预防药物。针灸治疗VD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双向调节异常的神经功能,并具有特异性和整体性的双重特点。长期以来VD模型建立以其难度大、重复性较差、尤其不能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其内在病理本质,成为VD研究之瓶颈,且目前所复制的VD模型大多不具备中医证型,影响了中医研究VD的可靠性。针灸治疗VD虽然疗效肯定,但针灸治疗在腧穴的相对特异性及组穴处方方面还缺乏有效和深入的研究。VD包括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其临床发病机制为先有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和微循环障碍,继而发生脑组织低灌注和缺血性损害,形成痴呆。而目前大多使用健康大鼠行脑缺血再灌注复制痴呆模型,与临床发病机制不符。本人导师首开先河,首先复制了高血压复合VD模型。此模型考虑到了VD的危险诱发因素,较好地模拟了人类VD的发病过程,模型的病理改变也更贴近临床。但相对脑血管病的众多危险因素,高血压仅为单因素诱发的VD,只反映了人类VD发病的一个侧面,与临床实际有一定差距,尚需不断完善。高血压大多同时伴有高血脂,国内外临床研究显示,二者是VD发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二者还相互影响,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促使痴呆的进行性加重。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拟以临床多因素诱发VD的病理机制为依据,复制出高血压—高血脂复合VD动物模型。并结合前人对于高血压与中医肾虚的相关性,高血脂与中医痰瘀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探讨此模型的中医证候特点。针灸治疗VD的临床疗效已得到了充分肯定,其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较多,且较全面,从临床到机理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人导师在长期的研究中总结出了以百会、大椎为主的针灸处方,并在大鼠的脑神经元保护和修复、抗氧化酶系统、改善脑血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在继承导师研究的基础上,针对VD的中医证候特点,通过文献总结和Meta分析,对前一针灸处方进行优化,拟定“通督调神固本”优化处方,并就此优化处方对复合VD新模型进行干预。本研究选取能反映中医肾虚/痰瘀,又与痴呆密切相关的HAP轴/血脂为研究量化指标。还通过观察大鼠日常行为、脑、肾组织病理学、行为学等测试,进一步探讨VD的发病机制,并与旧模型对比,以此反证和检验该模型在生理病理层面上的成熟度和客观性、科学性。同时证实此模型具有肾虚痰瘀的中医证型特点。研究中运用针灸优化处方对新模型进行治疗,并通过与西药治疗、其他针灸处方的对比,及上述相关指标的观察,从“通督调神”以益智,“固本”以补肾化痰方面探讨其治疗机理,并进行疗效对比评价,以此证实优化处方的特色与优势,为临床推广提供有力依据。2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文献研究和实验两大部分。文献研究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报道、文献,从中西医方面综述了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与研究成果,对血管性痴呆的实验动物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近十年来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处方选穴进行了Meta分析和规律性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了针灸优化处方。实验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方法进行动物分组。造模首先用双肾一夹法复制高血压模型,再喂食高脂饲料复制出高血压—高血脂模型,最后对高血压—高血脂模型大鼠行改良的二血管阻断法,使模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出现痴呆,从而复制出高血压—高血脂复合血管性痴呆模型。并将新模型与高血压复合VD模型、2-VO法模型、4-VO法模型进行比较,证实新模型在生理、病理层面上的成熟度。运用针灸优化处方对新模型进行干预研究,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通督调神固本”电针组、“通督调神”电针组、非经穴组、西药组。实验中运用放射免疫、组织形态学、行为学测试等方法探讨VD的发病机制和电针治疗的机理。统计方法:组间分析采用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方差不齐时采用其中的Dunnett’s C法。独立样本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13.0for windows统计软件完成。3研究结果3.1针灸优化处方的拟定通过对近十年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处方选穴的规律总结和Meta分析,拟定了针灸优化处方“通督调神固本”电针法,取穴为百会、大椎、肾俞、脾俞。并通过对国际公认的四血管阻断法制备的VD模型的治疗,证实了此优化处方能调节VD大鼠的脑神经肽、内皮素,减轻脑神经的损害,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3.2建立了高血压-高血脂复合VD模型新模型通过与高血压复合VD模型、2-VO法模型、4-VO法模型比较,有如下特点:①行为学测试成绩最差;②脑、肾的损害更为明显,尤其是脑小血管病变明显;③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持续存在;④日常行为具有中医肾虚之表现,加HPA轴功能低下、脂质异常,说明新模型具备了肾虚痰瘀的中医证候特点。3.3针灸优化处方对新模型的初步干预研究针灸优化处方“通督调神固本”电针法可调节HPA轴功能,提高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西药组效果无显著差异。此优化处方还可增加模型大鼠海马的神经突触数量和活性,改善模型大鼠的肾虚痰瘀的症状,减轻高血压对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此作用优于西药组和“通督调神”电针组、非经穴针灸治疗组。4结论与展望研究结论如下:(1)在高血压复合高血脂的基础上行二血管阻断法建立的复合VD模型的造模方法是可行的。所建立的复合模型具有痴呆的病理表现,且在脑缺血前后均伴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持续存在,与临床大多数VD患者的基础发病机制极为相似。新模型HPA轴功能低下,血脂质成分异常,及日常行为表现为小便次数多等,符合中医肾虚痰瘀的证型特点。(2)针灸优化处方“通督调神固本”电针法可正向调节模型大鼠的HPA轴、脑神经肽、内皮素,以减轻脑缺血对脑神经的损害;可激活海马突触,增加其数目和活性,提高VD大鼠的水迷宫、Y迷宫测试成绩。此外,此优化处方不仅能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还可整体改善模型大鼠肾虚痰瘀的一些症状,达到标本同治之功,最终提高生命质量的效果,此作用优于西药组和“通督调神”电针组,从而进一步体现了中医整体治疗观的优势。今后的研究尚应进一步结合高血压、高血脂对脑血管的损害机制,从脑细、小血管变化与神经元受损及神经再生的关系方面进一步探讨VD的发病机制和针灸获效机理。并通过拆方、对比和配伍,研究针灸优化处方中各穴位的特异性及配伍效果,为临床推广及针对性的应用提供依据。临床研究方面可结合中医多种疗法的优势,并形成明确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提高临床疗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与研究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与研究
  • 第三节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
  • 第四节 针灸治疗痴呆的选穴规律探讨及处方选穴的Meta分析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 第二节 "通督调神固本"电针法对"4-VO"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神经肽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第三节 高血压—高血脂复合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建立和评价及其中医证型分析
  • 第四节 "通督调神固本"电针法对HH-VD模型大鼠干预的初步研究
  • 第三部分 结语
  • 一、研究的主要结果与结论
  •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
  • 三、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附录1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2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3 附图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血压眩晕的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4)
    • [2].安徽省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06)
    • [3].高血压的早期症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7)
    • [4].高血压患者诊疗质量管理(下)[J]. 中国乡村医药 2019(23)
    • [5].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6)
    • [6].社区高血压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的效果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81)
    • [7].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3)
    • [8].高血压年轻化,精神压力大是祸根[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12)
    • [9].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评估工具研究现状[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01)
    • [10].环状RNA hsa_circ_0001946和hsa_circ_0125589及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的关联[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01)
    • [11].扎根边疆,为各族高血压患者服务——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9(12)
    • [12].我国高血压防治70年光辉历程[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9(12)
    • [13].护理沟通用于高血压护理的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52)
    • [14].广东省清远市农村居民自报高血压的灵敏度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01)
    • [15].新世纪高血压流行状况的特点[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01)
    • [16].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02)
    • [17].新年新思考: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管理[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02)
    • [18].孟加拉国锡尔赫特都会市年龄12~16岁小学生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0(02)
    • [19].高尿酸血症与H型高血压之间的年龄依赖性[J]. 现代预防医学 2020(02)
    • [20].高血压与失眠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对高血压伴失眠的干预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0)
    • [21].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8)
    • [22].中医药在社区高血压医养结合微信平台管理模式的构建与验证[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2)
    • [23].耳穴压豆联合专科护理门诊干预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应用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06)
    • [24].个性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名医 2020(03)
    • [25].医护一体化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1)
    • [26].第59讲 当前高血压治疗二三事[J]. 中国乡村医药 2020(09)
    • [27].陕西汉中农村居民特色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J]. 心脏杂志 2020(02)
    • [28].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4)
    • [29].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20(06)
    • [30].荠菜可防高血压[J]. 农村百事通 2020(14)

    标签:;  ;  ;  ;  

    高血压—高血脂复合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建立及针刺干预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