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策略的研究

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策略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初步形成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预策略框架,并验证其干预效果,通过临床实践逐步完善该框架及内容,为临床护士提供可操作的借鉴。方法:①大量参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论证课题思路及方向,勾画框架模型,结合临床患者质性访谈研究结果制订相关具体策略,以Orem的自护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撑,借鉴心理学、护理学及其他专业相关理论,初步构建“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策略的框架”。②临床对照试验研究,试验具体步骤为应用《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筛选出68名符合A型行为特征标准的冠心病患者,以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除接受相同的治疗护理外,还接受根据“干预策略框架”所制定方案进行的有针对性、矫正患者A型行为的心理干预,40分钟/次,3次/周。在患者出院前,以《非精神科患者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冠心病患者A型行为他评问卷》对比2组被试的身心状况,即评价试验组患者的干预效果。③依据临床干预试验的结果,修订“干预策略框架”及实施方案。④患者出院后的跟踪调查,应用自制他评问卷,请患者家属评价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的A型行为改变情况。结果:①对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所作干预前后的比较,其焦虑、孤独、抑郁、愤怒及总分的分值,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经心理干预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有较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的孤独、抑郁分值在试验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愤怒分值高于试验前且呈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愤怒状况反而较其住院之初更加严重。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的焦虑、孤独、抑郁、愤怒及总分的分值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心理干预使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较大程度改善。②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随访调查显示,两组患者在争强好胜(CH)、时间紧迫(TH)及总分方面呈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表明试验组患者的A型行为改变程度较大。③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时间、是否单身、与家人关系、是否合并心梗或其他系统疾病、是否接受PTCA术或支架术、因冠心病住院次数为自变量,以焦虑、孤独、抑郁、愤怒及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是否单身与其孤独呈正相关,与其焦虑及总分呈负相关;患者住院时间与其孤独呈负相关;患者年龄与其孤独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所建“干预策略框架”在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实施中效果较满意,患者的A型行为及住院期间的负性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此干预策略框架可帮助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纠正其不良认知行为及改善心理状态。鉴于研究时间限制,试验组患者的远期A型行为改变情况及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跟踪,相关干预评估工具及效果评价指标需进一步修订,干预策略框架的部分内容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一、概念界定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课题确定与研究思路
  • 第二部分 理论及文献探讨
  • 一、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 二、护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 三、其他理论
  • 第三部分 住院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心理需求的定性访谈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第四部分 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策略的初步建立
  • 一、构建心理干预策略的思路
  • 二、心理干预策略框架实施步骤介绍
  • 三、实施干预的注意事项
  • 第五部分 心理干预策略的临床试验研究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结果讨论
  • 第六部分 小结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结论
  •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附录1 心血管内科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非精神科患者心里状态评估量表
  • 附录3 冠心病患者A型行为他评问卷
  • 附录4 知情同意协议书
  • 附录5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一览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策略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