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中的“主义”文化

安全管理中的“主义”文化

神华巴彦淖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0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安全生产也日益重视,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也日趋成熟,企业都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而与此相悖的现实是,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关键词:安全;管理;“主义”文化

一、安全管理中的形式主义。

(1)2014年8月2日,江苏省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造成97人死亡、16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事故调查报告原因分析指出,昆山市忽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对区镇和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昆山市安全监管局对铝镁制品机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不深入、不彻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流于形式,多次对中荣公司进行安全检查均未能发现该公司长期存在粉尘超标可能引起爆炸的重大隐患,对中荣公司长期存在的事故隐患和安全管理混乱问题失察。该事故报告中两次提到流于形式,是安全检查与考核流于形式的典型代表。

(2)除安全检查考核之外,形式主义还主要表现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的编制、安全培训、安全会议、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活动中。如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照搬套用,千篇一律,内容没有针对性,操作不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如此形式主义的责任制或管理制度,安全责任自然不清晰,管理制度也很难落实到位。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安全检查时,主要查看培训签到表和考试试卷,于是一些企业为了应付安全检查,专门制作签到表,考试时,一手试卷,一手答案,把答案誊抄到试卷上就算开始合格,这样流于形式的安全培训,怎么可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呢?还有一些企业的安全会议形式多样,有安全专题会议、年度安全会议、季度安委会会议、月度安全例会等等,但是每次召开安全会议,都如例行公事,将之前的汇报材料稍做修改,再通读一遍,内容无外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继续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继续加强安全培训教育,继续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等等,没有实际可操作性,无抓手点,如此流于形式的安全会议,即使有会议记录,有会议纪要,有会议影响,又怎么可能解决实际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呢?

二、安全管理中的逃避主义。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认为,在一些安全管理职责中,即使和自己有关,也认为不只是和我一人一关,和他也有关,存在我不管他也会管的思想,结果是没有一个人管,每个人都在逃避,而最后的事故却不会“逃避”。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住院治疗,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事故发生后,记着曾对天津市某些行政部门进行电话采访,得到的好多答复都是该事故与我们无关或该企业不在我们的管辖范围之内,而实际的事故调查报告指出,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天津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天津港公安局、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队、天津海关系统、天津市安全监管局、滨海新区安全监管局、天津港集装箱物流园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站、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部、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部门、天津海事部门、天津市公安部门、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保护局、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甚至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滨海新区党委、政府都负有监管责任。这么多的管理部门,这么多的管理环节,其中只要有一处认真尽责,严格管控,就可切断该事故的因果链,可事实是该企业如同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一路绿灯,相关行政部门或是逃避,或是玩忽职守,没有一个尽责,没有一个严格管控,最终导致酿成惨剧。

三、安全管理中的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欺软怕硬、做官当老爷、官官相护、贪污腐败的领导作风。在安全管理中,官僚主义的这些作风比比皆是。例如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好多的制定人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人员,而有一些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基层工作的经验,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把工作理想化,这样制定出的管理制度自然就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了,而脱离实际的管理制度,自然很难落实。而欺软怕硬的官僚主义,主要体现在安全执法上,以企业为例,面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检查或考核,不同基层单位表现出的态度截然相反,有的态度诚恳,并对提出的安全要求或整改意见欣然接受。而有的却态度恶劣,或据理力争,或强词夺理,与安全检查人员形成敌对关系。安全管理人员面对不同的态度,自然形成心理偏差,为了顺利的开展工作,自然会选择那些态度诚恳的基层单位进行更多的检查和考核,而对态度恶劣的基层单位则是能避则避,形成欺软怕硬的安全管理行为。当官老爷的作风也充斥在安全管理活动中,安全管理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于是政府大领导指派小领导,小领导指派业务员,业务员指派企业,企业指派厂领导、厂领导指派车间领导,最后都是领导,都是在当老爷,安全管理也就成了口号。官官相护在安全管理中,又可称为保护主义,主要表现在事故处理上。在对负有安全管理责任的人员问责时,往往会受到上一级领导的授意而进行力保,最后的处理结果是调岗不降级,不了了之,安全事故一票否决的红线也成了一纸空文,事故没有成本,安全管理也就不再放在心上。贪污腐败在安全管理中,则更多的表现在安全项目的各种审批流程和质量监督中,或是行政执法部门,或是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吃拿卡要后,出具虚假报告,违规审批项目,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四、安全管理中的好人主义。

管理与被管理本身就是矛盾体,只要有管理,必然会产生矛盾。但是一些安全管理人员为了减少矛盾,不得罪于人,在安全管理中存在“好人主义”的老好人思想,如在安全检查时,会把查到的安全隐患或三违带到安全负责人的办公室去“谈话”,把隐患或三违当做手中送人情的筹码,最后在一通感谢话之后,隐患也好,三违也罢,也都不了了之了。另外,在安全检查前,提前告知被检单位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重点,让被检单位“有备无患”,自然也查不出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安全管理中的好人主义。

此外,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好多的“主义”文化,如本本主义、迷信主义、侥幸主义等。本本主义也可称为教条主义,在安全管理中,死搬硬套,恪守成规,没有创新,管理中并不符合本地区或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迷信主义则是最原始病态安全管理模式,但是现在仍然存在这种现象,有些企业负责人也可谓十分注重安全管理,却不从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机制入手,反而是求神拜佛,保佑企业的安全生产。侥幸主义更是普遍存在,在安全管理中,他们虽然认为事故迟早要发生,但是也会认为即使发生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安全管理也就漠不关心。

五:结束语

这些“主义”文化严重影响着安全管理,大多集中在安全监管的活动中,其载体是安全监管人员。如何杜绝这些“主义”文化思想,纠正安全管理作风,重点在于规范安全监管行为,营造“党政同责”的安全文化氛围,这里的党政同责,是指安全管理要有党的监管,主要是纪检督查,要形成一种机制,即安全管理人员所有的安全管理活动,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责任制、管理制度的制定,制度的落实,到安全检查,安全考核的实施,都要有纪检进行督查,安全管理活动由安全管理人员说了算,而安全管理人员“说”什么,要有纪检在“听”,这样,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不再由自身的各种因素所左右,安全管理行为得到规范,安全生产才能不走样,安全事故才能彻底得到遏制。

标签:;  ;  ;  

安全管理中的“主义”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